摘要:李连杰又上热搜,不是因为新片,也不是因为“被去世”,而是他出现在北影节红毯,头发花白,背却挺得笔直,一句话把现场记者噎住:“我60了,想给武术留点档案。
李连杰又上热搜,不是因为新片,也不是因为“被去世”,而是他出现在北影节红毯,头发花白,背却挺得笔直,一句话把现场记者噎住:“我60了,想给武术留点档案。
”
不是客套。
11月官宣的纪录片《武之魂》已经拿到总局批文,4K+3D动作捕捉,把洪拳、通背、八卦掌拆成0.1秒一帧的骨骼动画。
说直白点,以后谁再骂“花架子”,直接甩视频:老祖宗的东西,每一帧都能量化。
可就在三个月前,他还在直播间卖“养生糖”,被网友截图骂“晚节不保”。
链接下架那天,粉丝反而涨了217万——大家发现,账号紧接着更新的不是道歉信,是龙泉宝剑传承人教他“试剑”的片段。
剑一出鞘,弹幕齐刷:这流量他配。
配不配,数据说话。
壹基金年报里,甘肃地震救援用了“无人机+武术特技”路线,飞手是李连杰本人。
航线图看着像八卦,他说“风大,得顺着劲”。
同一天,新加坡武术奖学金名单公布,37个学生里夹着两名乌克兰少年,学的是太极推手,理由是“先学会卸力,再谈发力”。
身体呢?
北大演讲后台,他掏手机展示一段水下太极,画面里关节处闪着绿点——MIT做的AI护具,实时算软骨承压。
私人医生补刀:干细胞打三年,甲状腺指标终于回到50岁水平。
底下学生哄笑,“原来巨星也怕体检报告”。
最绕不开的还是《狼犬丹尼》。
当年被骂“卖辱”,今年9月戴锦华一句“殖民创伤的反写”把片子拉回学术场。
李连杰没回应,只在红毯上轻描淡写:“电影是刀,看握在谁手里。
”一句话,把18年前的巴掌翻成了硬币,两面都亮。
有人总结:他第一次转型把功夫卖给世界,第二次把自己卖给资本,第三次想把剩下的寿命卖给时间。
听着玄,拆开看就是——
直播翻车,他换赛道,直接签非遗文创;
膝盖报废,他找MIT做外挂,水下打太极;
电影扑街,他拍纪录片,给武术留备份。
观众最烦“完美偶像”,他就把裂缝亮给你:
带货翻车?
认。
身体报废?
治。
片子被骂?
重剪,写论文,陪你读到博士。
所以60岁再出发,没人喊“叔圈翻红”,弹幕清一色“老李头,带路”。
毕竟这年头,肯把黑历史摊开、还能把下一步走成公益+学术+科技混合体的大腕,真没几个。
纪录片明年上线,他说不指望爆款,“只要有一个体育老师下载,上课放给学生看,就不亏。
”
话落,红毯灯光一闪,他抬手抱拳,像30岁黄飞鸿那样,只是眼角多了褶子。
观众忽然明白:
所谓宗师,不是打赢多少擂台,是跌倒了,换条赛道,还能把老祖宗的玩意儿递到下一代手里。
留言区想骂的、想夸的、想借关节AI链接的,随意。
老李头看不见,他得赶夜里11点的飞机,去云南拍少数民族拳种,航班提示:行李超重,托运的是一把开了刃的龙泉剑。
来源:善良火车7Na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