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奥运冠军也翻车”——杨威在直播间里被弹幕怼到沉默,只因一句“我每月只给儿子3500,剪头发都得打报告”。
“奥运冠军也翻车”——杨威在直播间里被弹幕怼到沉默,只因一句“我每月只给儿子3500,剪头发都得打报告”。
屏幕那端,有人冷笑:这点钱在香港吃食堂都悬;更多人头皮发麻:原来金牌老爸的掌控欲,比训练场还窒息。
谁料剧情半年反转。
杨阳洋在香港校队打主力,晒黑一圈,自拍里没爹没妈,配文“自己剪的头,还行”。
老父亲悄悄把微博简介改成“学习中,勿扰”。
有人调侃:杨威终于把遥控器放下了。
遥控器放下,不是一夜之间。
去年十二月,学校组织泰国研学,统一收手机。
杨威习惯性拨视频,连响三声没人接,那一刻他后来说“像掉杠,底下没垫子”。
三天后儿子回消息:爸,我带队赢了当地俱乐部,奖杯托运超重,你自己算运费。
算盘噼啪响,杨威却先算清另一笔账:再攥紧,孩子就要被攥断了。
于是有了那条被粉丝截成表情包的群公告:每周二周五晚上九点,杨威手机开飞行模式,其余时间“非死勿call”。
朋友聚餐,他掏出手机展示通话记录,红点点只有两格,像比赛计分牌,0:2,输得心甘情愿。
当然,嘴上说放手,身体还在偷偷补课。
合作的教育机构放出花絮:杨威在训练营里被小学生反问“叔叔,你怕儿子不爱你吗”,他愣住,搓着手里的秒表,像当年等裁判打分。
那一刻,他承认害怕,也承认“怕”本身才是扣分项。
如今3500的生活费没变,但多出一项“糊涂账”:儿子可以透支下月额度,只需月底补一句“钱花在哪”。
杨威说,允许撒谎,允许窟窿,允许把贫穷和富裕都尝一口,才算完整人生。
训练营PPT上,这句话被加粗标红,旁边配一张他当年掉杠的黑白照片,血槽见底,却没人扶,只能自己翻身上杠。
有家长举手问:具体怎么做?
杨威答得狡猾:先把你家群公告的“已读”功能关掉。
全场爆笑,笑完又沉默——原来最难的关卡,是家长自己的控制键。
故事讲到这儿,还没完。
杨阳洋最近一场校际赛,最后十秒三分绝杀,视频里他冲镜头做了个闭嘴手势。
杨威说,看懂那一刻,比拿金牌还爽。
屏幕外的我们,或许也能学着按下静音,让心跳先落地。
来源:推心置腹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