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日中方针对高市早苗“介入台海”言论的反应已经从前几天的“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到“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
最近几日中方针对高市早苗“介入台海”言论的反应已经从前几天的“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到“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
11月11日,中国海军三艘军舰在日本鹿儿岛县附近海域东进,穿越大隅海峡进入太平洋。
11月14日,外交部领事局发布公告,表示因中日交流氛围恶化,呼吁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次日国航、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通知称可免费退改处理日航线客运机票。
11月15日,中国海事局发布公告,通知下星期一至星期三(11月17日至19日)黄海中部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曾发表过一篇预测中国对增强战略姿态反应的报告,兰德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针对外部势力制造的升级状况,可能出现的反应强度等级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级 常规性公开外交声明,官方媒体批评,正式外交抗议;发出经济警告,展示军事能力。
第二级 公开外交声明+秘密渠道警告升级风险,取消或重新安排重要的会议及约定,实施人员、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限制措施,进行针对性军事能力测试或投资研发,增加与第三方国家军事接触。
第三级 明确展示政治或武力干预诉求,关闭领事馆及遣返外交官,供应链限制,商品抵制,高姿态军演等。
第四级 关闭大使馆,在联合国提出反制决议,抵制或切断贸易往来,针对目标对象采取可控等级的军事行动。
第五级 宣战,采取国家动员、核警戒及高强度军事行动。
为了详细解释以上五级强度,兰德还做了举例说明,下面一一展开。
兰德公司有约2000名员工,上图为兰德在加州洛杉矶地区圣莫尼卡的总部。
场景1
1970年代之前,美国曾同时拥有菲律宾苏比克湾和越南金兰湾一东一西两大基地,对中国南海形成强大掌控力,但后来随着越战失败,金兰湾和苏比克湾先后丢掉/撤军。
如果美国未来选择重开菲律宾毗邻南海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中国会做出第几等级的反应呢?
兰德公司的预测是第三级——明确展示政治或武力干预诉求,关闭领事馆及遣返外交官,供应链限制,商品抵制,高姿态军演等(主要针对菲律宾)。
此处我们可以拿已经发生过的案例来做对比。
2016年7月,美国和韩国以防御朝鲜为理由部署了萨德系统——萨德(THAAD)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简称,核心设备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主要用来拦截弹道导弹,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环。
当部署萨德的消息尘埃落定之后,中国迅速实施了各种1级和2级的外交抗议;军事上,中国立即冻结了与韩国的合作和接触,同时进行包括模拟打击萨德在内的导弹射击演习(即第二级中的“进行针对性军事能力测试”)。
经济领域,中国减少了游客赴韩的流量,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管道惩罚了部分韩国公司,尤其是直接提供部分高尔夫球场作为萨德部署基地的韩国乐天公司。
时至今日,乐天已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萨德虽然对核威慑战略可以带来严重影响,但它毕竟只是一套军事设备,通常由一台雷达和六辆拦截导弹发射车组成,这与重启一个敏感地区的庞大海军基地完全不是同量级的事件。
因此,一旦美国实质性推动重启菲律宾军事基地计划,兰德公司预计中方的应对等级会从萨德事件的第二级升格为第三级。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大规模喷发成为美国从苏比克湾撤退的最后一根稻草。
场景2
如果美国选择重开的海军基地不是在菲律宾,而是澳大利亚,中国会做出第几等级的反应呢?
兰德公司认为是第二级——公开外交声明+秘密渠道警告升级风险,取消或重新安排重要的会议及约定,实施人员、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限制措施,进行针对性军事能力测试或投资研发,增加与第三方国家军事接触。
拜登时期,有关美国恢复在澳大利亚部署第一舰队的消息频频传出。
军迷朋友们大都清楚,当下美国海军共有六支舰队:第二、第三、第四(兵力很少)、第五、第六、第七舰队(第十舰队有番号,无作战舰艇)。
其中,第三、第七舰队在太平洋,第二、第六舰队在大西洋,第五舰队活动在印度洋波斯湾一带,第四舰队则部署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佛罗里达。
唯独第一舰队的番号无用武之地。
历史上,美军其实有过第一舰队这个番号。
第一舰队始建于1947年,隶属于太平洋舰队,主要负责西太平洋地区军事防务,1973年2月被撤销。
即冷战初期美国海军在印太海域部署了两支舰队——第一舰队主要活动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区,而第七舰队主要负责东北亚海区。
2020年12月2日,美国海军部长肯尼思·布雷思韦特宣布:“美方正考虑重设已撤销逾40年的第一舰队编制,提升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关键海域及印度洋至澳洲以北海域航道的实力,以对抗南海的军事扩张;第一舰队司令部拟设立在新加坡,往北、往南分别与第七舰队、第五舰队互相接应。”
成为美国海军一个舰队的司令部驻地可不是小事,几个月后,新加坡国防部出来发表声明辟谣,否认与美方讨论过扩建港口及第一舰队选址的事宜。
于是又有消息冒出来,称美国选中的第一舰队新址是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
珀斯拥有深水港和现成的斯特林海军基地,可以支持包括航母打击群在内的大量美国海军存在;此外,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便于进入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
按照规划,澳大利亚将提供港口设施,并负责舰队的后勤供应,即第七舰队在日本的运作方式。
不过考虑到澳大利亚西海岸距离南海仍有相当的距离,且第一舰队组建过程中,大概率会从毗邻的第七舰队和第五舰队抽调部分兵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减少了在日本的驻军。因此兰德方面判断,中国对该事件的反应不会太过激烈,第二级的可能性比较高。
美国在印太地区共配备五至六个航母战斗群,4或5艘航母位于加州圣地亚哥,珍珠港部署有核潜艇和若干艘驱逐舰
下面聊第四级及以上。
1949年以来,第四级及以上的反应场景共发生过以下几次,均在冷战结束之前:1950年抗美援朝、1950年抗法援越、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1962年对印度边境反击、1965年抗美援越、1974年西沙海战、1979年对越南边境反击、1988年南沙海战。
通过梳理历史上的危机演变历程,兰德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
1、当中国认为有必要提升应对层级至第四级及以上时,首先会通过政治信号来表达不满,包括媒体宣传、官方声明和外交抗议等。
2、冲突的地点都在大陆周边,场景均是基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做出的应对策略。
3、决定军事行动的时机不会受国内因素困扰,即使内部处境十分艰难(比如1950和1962)或必须付出沉重代价,也在所不惜。
4、在气氛烘托到位的大环境下,不排除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
5、达到战略目的后会迅速收手,不做过多纠缠。
兰德的报告中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过去中国比较弱小,因此有些时候不得不采用高等级的应对举措;现在随着中国日益强大,越来越习惯采用中低等级的应对举措来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对日本的处理方式主要维持在第一级,目的是划出红线,警告其悬崖勒马。
来源:江宁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