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有一个“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我受邀成为“绿色生活合伙人”。借此机会讲讲我理解的饮食方面的“可持续”。
1
“行星健康饮食”指南更新!这份指南不仅关乎环保,更关乎每个人的全方位健康。
2
为了吃得更健康,除了关注具体的饮食分量,大家在日常中还需注意识别超加工食品、选择安全包装。
不久前有一个“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我受邀成为“绿色生活合伙人”。借此机会讲讲我理解的饮食方面的“可持续”。
可持续的饮食,并不只是对环境友好,它还对每一个体的慢性病风险、生殖与免疫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
就在十年前,我参加过《柳叶刀》关于“行星健康饮食”的发布会,照这个饮食模式,既可以避免很多人因不健康的饮食而过早死亡,又可以使食物系统整体的排放减半。这其中的特点就包括,以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低添加糖、盐、饱和脂肪的饮食结构。
而在十年后,“行星健康饮食”指南又有了更新。
什么是“行星健康饮食”?
这个饮食模式并非要求所有人吃得完全一样,而是在一个总热量设定(基准为每天2500千卡)下,提供一个科学的、有弹性的框架,属于“弹性素食”(Flexitarian)模式。
“行星健康饮食”的核心是:大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的摄入,同时大幅减少红肉、糖和精制谷物的消耗。
要点
1
餐盘一半是蔬果: 每天的食物中,蔬菜和水果应占据“半壁江山”(约500克)。
2
主食“全”和“粗”: 能量主要来自全谷物,而不是白米白面等精制碳水;薯类只是少量点缀。
3
蛋白质来源大换血: 大幅提高豆类、坚果等植物蛋白的比例,它们应该成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4
肉类“白多红少”: 鱼肉和禽肉是首选的动物蛋白,而红肉(牛、羊、猪肉)则要作为“偶尔的奢侈品”,每周摄入量最好不超过一至二两。
5
优选健康脂肪: 烹饪和饮食中的脂肪主要应来自植物油和坚果,严格限制黄油、肥肉等饱和脂肪。
6
对添加糖说“不”: 严格控制含糖饮料、甜点等食物,尽量摄入食物天然的甜味。
其他具体建议
除了饮食结构,很多人可能容易忽视超加工食品,它也更容易导致健康男性脂肪增加和睾酮水平下降。大家日常还是要注意一些食材以及包装材料的风险。
加工程度适当
尽量选择相对天然一些、少加工的食物,当然也可以吃一点超加工食品,但要控制其占总热量的比例。
注意包装
如果是热的食物,尽量选择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容器,避免高温下和塑料接触。
注意食品安全和气候
比如,在一些地区,作物被当地土壤污染的风险可能比较高,要警惕;食品安全方面,要控制黄曲霉毒素、致病菌等的风险;另外也要做好家庭层面的食品安全卫生,注意洗手、生熟分开,警惕抗生素滥用。
“可持续饮食”这个概念你之前了解吗?你觉得为了健康和环境,在“吃”上做出改变值得吗?期待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1]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just food systems. Rockström, Johan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406, Issue 10512, 1625 – 1700
[2]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Willett, Walter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393, Issue 10170, 447 - 492
[3] Michael A. Clark et al. ,Global food system emissions could preclude achieving the 1.5°C and 2°C climate change targets.Science370,705-708(2020).DOI:10.1126/science.aba7357
[4] Ultra-Processed Diets Cause Excess Calorie Intake and Weight Gain: An Inpati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 Libitum Food Intake. Hall, Kevin D. et al. Cell Metabolism, Volume 30, Issue 1, 67 - 77.e3
[5] Lloyd, L. Ultra-processed food affects male fertility parameters. Nat Rev Urol 22, 72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5-025-01103-w
[6] Groh KJ, et al. Overview of known plastic packaging-associated chemicals and their hazards. Sci Total Environ. 2019 Feb 15;651(Pt 2):3253-3268.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0.015
[7] Qin G, Niu Z, Yu J, Li Z, Ma J, Xiang P.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food safety in China: Effects, sources and removing technology. Chemosphere. 2021 Mar;267:129205.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0.129205
来源:营养和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