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54亿美元收购ABB Robotics,物理AI竞赛升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21:33 1

摘要:软银集团本月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瑞士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 Robotics,这笔交易背后是科技巨头对"物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的巨额押注。与运行在数据中心的传统AI不同,物理AI指的是能够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感知、决策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载体包括人形机器人、自

关于教授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大脑”的信息图。

软银集团本月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瑞士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 Robotics,这笔交易背后是科技巨头对"物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的巨额押注。与运行在数据中心的传统AI不同,物理AI指的是能够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感知、决策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载体包括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各类智能机械设备。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10亿台,但这一愿景能否实现,取决于当前技术能否跨越从演示到实用的巨大鸿沟。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去年明确表示,物理AI代表着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他将其定义为"理解物理定律、能够在我们中间工作、懂得如何感知世界"的AI系统。这番表述不仅揭示了物理AI的技术本质,也暗示了其与当前主流AI技术的根本差异。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在海量文本数据中学习语言规律,而物理AI则必须掌握三维空间中的视觉信息、物体间的力学关系以及动态环境的复杂变化。

中国企业抢占先机

在上周的广州车展上,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展示了其最新人形机器人。这个穿着白色编织材料、戴着发光椭圆形遮阳板的机器人在舞台上缓步行走,引发现场观众的欢呼。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毫不掩饰其雄心:"我还没有过多考虑10年后我们每年会卖多少机器人,但我认为这将不仅仅是汽车。"

这一场景折射出中国企业在物理AI领域的快速崛起。尽管波士顿动力等美国公司长期占据机器人技术的头条,但中国企业正借助政府支持和完整的国内供应链迅速追赶。宇树科技、影鹰AI等本土公司已推出多款商业化产品,价格较国际竞争对手更具竞争力。

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训练,AI人形机器人未来可以承担"几乎任何人类角色",从保姆到家庭厨师或园丁。然而,当被问及这些机器人何时能够在工厂车间替代人类工人时,他的回答却更为谨慎。目前一只机械手需要定期更换以完成重复性工作,其成本相当于中国工人数年的工资。这揭示了物理AI商业化面临的核心矛盾:技术演示令人印象深刻,但经济可行性仍待验证。

科技公司正在向物理人工智能投入巨资,摩根士丹利预测,到 2050 年,世界可能拥有超过 10 亿个人形机器人。

训练困境与数据收集

物理AI系统的训练方式与传统AI存在本质差异。东京初创公司Enactic的24岁首席执行官山本博展示了一种创新的训练方法。该公司开发的OpenArm系统使用VR头

Enactic 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后)在东京的公司办公室使用 VR 耳机和机械臂进行远程作。

盔和机械臂,让操作员通过远程控制教会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这些机械臂会模仿操作员的手部动作,无论是旋转、抓握还是放置物体。

山本表示,这种远程操作是目前"最可靠的数据收集方式"。每项任务只需要30到50次人类演示,就足以微调"视觉-语言-行动"AI模型。Enactic已与日本数十家养老机构接洽,计划从明年夏季开始部署机器人,承担洗碗、洗衣等琐碎工作,让合格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照顾老年居民。

除了科幻机器人管家的承诺之外,这场竞赛还引发了人们对失业、隐私以及这些创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担忧。

这种训练方法也被其他公司采用。美挪联合初创公司1X正在开发名为NEO的家用人形机器人,售价2万美元,计划从明年开始交付美国家庭。该公司采用类似的在岗训练策略,让机器人在真实家庭环境中通过远程操作学习日常任务。然而,美国媒体曝光的视频显示,NEO即使在遥控状态下也难以关闭洗碗机门,暴露出当前技术的局限性。

伦敦大学学院机器人学助理教授萨拉·阿德拉·阿巴德·瓜曼指出,当前机器人的AI系统与其身体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大自然告诉我们,为了适应环境,你需要拥有合适的身体,"她以山羊在冰上行走为例说明,生物体通过数百万年进化获得的身体协调能力,远非当前机器人所能企及。

现实与炒作的距离

本周早些时候,俄罗斯所谓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在公开展示中踉跄摔倒,这一尴尬时刻提醒业界:物理AI的实际能力与公众期待之间仍有巨大差距。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一些中国制造的机器人能够随着泰勒·斯威夫特的音乐跳舞或轻松拉动重物,但这些精心设计的演示往往掩盖了技术的真实成熟度。

小鹏汽车的下一代铁人形机器人在其广州总部的展厅参观中向媒体发表讲话。

小鹏汽车的机器人拥有灵巧的手指和柔性皮肤,可以自主行走甚至跳舞,但其操控物体的能力——这项更为复杂的技能——尚未得到充分证明。类似地,Enactic计划部署的机器人必须在"非常混乱、条件总是变化的环境中与人们一起生活",这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为确保安全,这些机器人采用柔软的外观设计,避免对人类造成伤害。

阿巴德教授对物理AI可能引发的失业担忧持相对乐观态度。她认为,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无与伦比",这种生物学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被机器复制。事实上,人类手指包含数千个触觉感受器,能够感知极其细微的纹理、温度和压力变化,这种精细的感知能力是完成复杂操作任务的基础。

资本狂热与理性回归

尽管技术挑战重重,资本市场对物理AI的热情不减。软银集团将其收购ABB Robotics称为进军"下一个前沿领域"的战略举措。这笔交易反映出投资者对工业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长期前景的信心,尽管对AI投资热潮可能引发股市泡沫的担忧正在加剧。

山本的Enactic公司已获得英伟达和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的采用,其OpenArm训练设备成为物理AI研究的重要工具。这种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快速转化,体现了物理AI领域的独特生态——技术突破往往来自初创公司,而大型科技巨头则通过收购或合作快速获取能力。

然而,从实验室原型到大规模商业部署之间的鸿沟不容小觑。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可靠性和功能性都难以支撑大规模应用。即使是最先进的系统,在处理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复杂任务时仍显笨拙。何小鹏承认,人形机器人短期内不太可能取代工厂工人,这一坦率评估反映出业内对技术成熟度的清醒认知。

物理AI的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点。技术演示已证明基本可行性,商业投资正在加速涌入,但从"能做"到"好用"再到"经济划算"的路径依然漫长。摩根士丹利预测的10亿台人形机器人愿景能否实现,将取决于未来数年内在感知精度、运动控制、能源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前,物理AI更可能在特定场景下逐步渗透,而非迅速颠覆整个劳动力市场。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