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丈夫离开的时候,孩子还小,公婆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天天以泪洗面,她自己扛起了所有事情,既要种地干活,又要带孩子,还得照顾老人,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村里人劝她改嫁,她摇头拒绝,说孩子需要妈妈,老人也需要有人照顾。
她丈夫离开的时候,孩子还小,公婆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天天以泪洗面,她自己扛起了所有事情,既要种地干活,又要带孩子,还得照顾老人,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村里人劝她改嫁,她摇头拒绝,说孩子需要妈妈,老人也需要有人照顾。
女儿放学回来,蹲在门槛上哭着说别人都有爸爸,这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她心里,第二天晚上她找公婆谈了谈,老人没有拦着她,反而让她过自己的日子去,她点点头答应了,可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两位老人。
新婚那天晚上,她对新的丈夫说,她的前公婆就是她自己的家人,她要一直照顾他们到老,这话听起来像是个负担,可新丈夫没有皱眉头,就说了一句,行,我跟你一起做,他本来没有义务这样做,也没人逼着他,但他真的就把前公婆当成自家人一样,每到过节就带着孩子回去看他们,帮着干农活,陪老人喝点酒聊聊天。
农忙时候,这一家人回去前夫家帮着收麦子,新丈夫挽起袖子下地干活,动作比村里人还要熟练,吃饭时他给老人夹菜,陪着喝点酒,孩子们在院中追跑玩耍,婆婆临走时拉着她的手,虽然没说话,可眼神里满是嘱托。
这个故事在网上传得很广,很多人看完都掉了眼泪,不是因为故事惨,是因为心里暖,这位女士没有被辜负,新丈夫也不是勉强应付,他是真心把老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现在离婚的人多,重组家庭也常见,但大多数人只顾着自己家里的事,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前任留下的责任。
有人觉得改嫁就得跟原来的家人断绝关系,这位女士却完全不是这样想,她没有签下任何协议,也没有谈论金钱补偿,只是凭着那句“你家人就是我家人”的承诺,把两个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孝顺不依赖血缘关系,也不依靠法律条文,全靠着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义在维系。
网上有个叫“赡养前岳父母”的话题,播放量达到八亿多,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不是不想做好人,是怕自己做了好事却没人接着,她这个故事就像一记闷棍敲醒很多人,原来亲情可以不讲规矩,也可以不看身份。
公婆当初让她改嫁,是为了不拖累她,结果她带着新的家人回来,反而让老人心里的空缺慢慢被填满,这不是碰巧的事,是人心最自然的反应,你对别人好,别人总会记得,就算进了不同的家门,那份情意也能继续下去。
她没想过要打动别人,也没打算做榜样,只是觉得老人把她当作女儿,她就得认真对待,新丈夫也一样,他看到的是她的付出,而不是负担,两人都没想太多,就这样顺其自然地把两家人合在一起。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人和人之间渐渐变得疏远,但偏偏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小事,让人感到温暖,孝顺不一定非得靠血缘关系来维系,分手也不意味着必须反目成仇,有时候一句真心话,一个关怀的动作,就能把淡了的情分重新连接起来。
来源:豆包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