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刊文!老中青少何以共学于南安这个书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21:06 1

摘要: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一座青瓦红砖、燕尾飞翘的古厝静静伫立于青山绿水之间。这座拥有150年历史的金淘书院,是闽南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作,也承载着一代代华侨的乡愁。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创新运营,这座百年书院实现了从历史遗存到文化地标的功能跃迁,成为集教育

近日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刊发文章《老中青少何以共学于一个书院》聚焦泉州南安市金淘镇
金淘书院全文内容如下👇👇👇

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一座青瓦红砖、燕尾飞翘的古厝静静伫立于青山绿水之间。这座拥有150年历史的金淘书院,是闽南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作,也承载着一代代华侨的乡愁。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创新运营,这座百年书院实现了从历史遗存到文化地标的功能跃迁,成为集教育传承、社区服务、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新时代精神家园。

从一间书房到侨乡精神原点

金淘书院的源头,可追溯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彼时,金淘镇钱山村首位进士叶应祥在家乡创办了一间书房,虽规模不大,却点燃了民间兴学的星火。这缕文脉后来被乡绅接续,扩建其为“甄陶书院”。

金淘书院

晚清,闽南地区学风昌盛,杨林、丰州、诗山等书院在地方教育中崭露头角,甄陶书院则以“升堂讲说”“理学会讲”等学术活动独树一帜。书院倡导学生自主研修、质疑问难,山长与堂长不仅传授经义,更鼓励思想交锋,营造出开放包容、严谨求实的环境,为地方培育了大批才俊。

1911年,印尼著名侨领李廷芳之子李功藏出资修缮书院,倾注海外华侨赤子情怀。19年后,书院再度扩建,并正式更名为“金淘书院”,成为泉州地区的教育重地。

此后,泉州中学、侨光中学等名校先后在此办学,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向世界。黄奕住、叶金剪等漂洋过海的爱国华侨,皆曾在此启蒙求学。对他们而言,书院不仅是知识的起点,更是乡愁的归处。因此,金淘书院也被称为“闽南华侨历史文化的摇篮”。

“书院建筑本身便是闽南文化的缩影。”金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傅成顺介绍,书院坐北朝南,采用二进三落带双边护厝的传统布局,抬梁与穿斗式木构架支撑起硬山顶、燕尾脊,尽显古朴庄重之美。从空中俯瞰,前部方正如印,后殿依地势呈半圆,暗合“天圆地方”的哲学意蕴,既体现古人对天地秩序的敬畏,也象征着书院在规矩中求变通的育人智慧。

书院新生:老空间焕发新生机

如何让一座百年老建筑不被时间尘封?金淘书院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受益”的活化新路。

漫步书院中,斑驳的砖雕、苍劲的匾额、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木栏,仿佛在低语百年沧桑,天井开阔,厢房错落。

就在去年,书院进行人文景观及运营综合提升,原本闲置的厢房设置大众茶馆或咖啡室,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文化,护厝里时常传来公益图书馆的翻书声……

金淘书院举行活动

这一转变背后,是金淘镇推行的“政府出租+市场运营”机制。2015年,金淘商会牵头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盘活书院及周边闲置用地和旧屋,导入酒店、餐饮、亲子研学等多元业态,总投资额近千万元。

“我们不是简单地修旧如旧,而是让老建筑‘活’起来。”金淘商会秘书长屈俊杰介绍,通过旧舍改造与功能植入,书院人气大幅提升,文保运维成本反而降低超百万元,实现了“以文养文、以文促旅”。

2025年,书院开办“金淘大学堂”,每周末开设国学诵读、太极、南音、硬笔书法等7门课程,邀请教师、非遗传承人、农技专家等30余人担任公益教师,公众可以免费预约。“金淘大学堂”至今已上课185场,惠及群众5600人次。

“我们不只是教经典,更要讲本地故事。”“金淘大学堂”国学班教师杨巧玲主要教授一到三年级学生《声韵启蒙》等优秀典籍。她在讲解《三字经》时,常结合本地历史——讲到“精忠报国”,便讲述叶飞将军从金淘走出、投身革命的英勇事迹,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厚植家国情怀。

多元赋能:打造文化综合体

周末的书院格外热闹。国学班里,二十几个七八岁的孩童端坐诵读,小手规规矩矩地叠在书桌上,童声清亮如泉:“人之初,性本善……”;庭院里,太极拳班学员正缓缓起势,十几位银发老人移步推掌,动作行云流水;穿过回廊,南音班的丝竹声从花窗漫出,悠扬入耳……

这幅老中青少共融共学的图景,正是金淘书院的日常。如今书院已超越传统教育功能,演变为凝聚侨乡情感、传承文化基因的精神地标。

书院还恢复了“开笔礼”“成人礼”等传统仪式。每年,当地高中都将成人礼办在书院,让学生在古厝中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我们把仪式放在这里,就是要让年轻人知道,传统不是过去,而是未来的起点。”南安市文化特派员洪金芳说。

在书院厢房,设置了关于“金淘盐露豆干”的研学馆和博物馆。豆干博物馆讲解员林中元说,对本地人而言,一口豆干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情感。许多华侨返乡,第一件事便是寻一口地道的盐露豆干,一解舌尖上的乡愁。书院也是传播本地特色美食文化的载体,系统展示了这一“金淘味道”的历史与制作技艺。

如今,修缮一新的书院添置了书刊阅览室,成为村民看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2024年,书院推出“书院文旅专线”,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百年古厝,还能参与理论宣讲小课堂、体验非遗技艺、聆听乡村振兴实践故事,并走进周边村落,亲身感受“邻里互助、诚信友善”的淳朴乡风。

一审:尤逸群 | 二审:唐莉洪 | 三审:蔡毅点亮转发分享更多人

来源:南安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