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乌克兰1亿回扣丑闻曝光,多名高官同时辞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6:41 1

摘要:一边是俄军持续轰炸能源基础设施导致冬季前民众面临轮流停电,一边是国有核电公司爆出近1亿美元回扣丑闻,一边是乌军在近四年战争中节节败退急需援助,一边是政府高官被曝战时敛财。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一边是俄军持续轰炸能源基础设施导致冬季前民众面临轮流停电,一边是国有核电公司爆出近1亿美元回扣丑闻,一边是乌军在近四年战争中节节败退急需援助,一边是政府高官被曝战时敛财。

2025年11月中旬,乌克兰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坛地震,不仅让司法部长、能源部长双双辞职,更将总统泽连斯基推到了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

战时腐败与前线困境的尖锐反差,究竟会动摇乌克兰的抗俄根基吗,欧美盟友的援助又会因此生变吗?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历时15个月揭开的能源领域腐败网络,据NABU披露,调查团队累计完成1000小时窃听、70余次突击搜查,最终锁定12名涉案人员,其中5人已被拘留,另有7人涉嫌参与能源领域回扣交易。

该机构将这起洗钱案命名为“点金术”,指控8人涉嫌受贿、滥用职权及拥有与收入不符的资产,随着调查细节曝光,一个以国有能源公司Energoatom为核心的腐败链条浮出水面。

NABU公布的录音带显示,犯罪团伙使用“卡尔松”“切·格瓦拉”等代号隐秘沟通,向Energoatom的承包商强行索要10%-15%的回扣,以此换取承包商在业务开展中的“无障碍通道”。

更值得警惕的是,团伙还利用戒严时期的法规漏洞,禁止承包商向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司追讨债务,为腐败行为保驾护航。

Energoatom作为年收入约47亿美元的关键能源企业,其运营直接关系到乌克兰战时能源供应,而涉案人员中不仅包括能源部长的前顾问、Energoatom的安全管理人员,更牵涉一名前副总理,腐败渗透的深度令人震惊。

4名涉案人员在基辅某办公室专门负责洗钱操作,目前已被纳入调查范围,丑闻曝光后,泽连斯基的决策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5年11月12日,他发表视频讲话明确表示,司法部长和能源部长已不适合继续任职,直指能源领域腐败“绝对不可接受”。

11月14日,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证实,司法部长赫尔曼·哈卢申科与现任能源部长斯维特拉娜·格林丘克已递交辞呈,内阁同时提交提案,拟对泽连斯基的亲密盟友铁木尔·明迪奇和商人亚历山大·楚克曼实施制裁。

泽连斯基随后在Telegram频道发布视频强调,此事的核心关乎信任,他本人对调查表示欢迎,并敦促所有官员全力配合。

哈卢申科此前从2021年起担任能源部长,直至2025年7月转任司法部长,他虽未被正式起诉,但在被停职后通过社交媒体表态,认为调查期间停职是文明且恰当的做法,自己将通过法律途径证明清白。

格林丘克也在社交媒体上声明,否认自身职业生涯存在违法行为,希望外界停止对其与涉腐官员存在关联的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明迪奇作为泽连斯基旗下媒体制作公司“95街区”的共同所有人,在泽连斯基执政期间涉足无人机生产等多个利润丰厚的行业,NABU已针对他与无人机制造商FirePoint的关联展开调查,怀疑该公司在武器价格上存在误导政府的行为。

泽连斯基所在政党的议员奥列克桑德·梅列日科透露,泽连斯基似乎早已与明迪奇划清界限,丑闻爆发后也未为其辩护,但不排除身边有人为牟取快钱屈服于诱惑。

这起丑闻的爆发时机,对乌克兰而言堪称致命,当前乌克兰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绝境:军事上,寡不敌众的乌军在俄军持续进攻下节节败退,能源领域,俄军的精准打击让电网濒临崩溃,冬季轮流停电已成为常态,政府急需欧洲资金缓解能源短缺。

政治分析家奥列格·萨基安指出,虽然这并非乌克兰历史上最大的腐败丑闻,但发生在战时且关联政府关键人物,其破坏力远超以往。

梅列日科的担忧更直接点明了危机的核心:国内层面,丑闻可能破坏国家团结与稳定。国际层面,敌人会以此为借口推动欧美停止援助,而这在依赖外援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乌克兰的腐败顽疾并非首次引发政坛震荡,2023年,军事采购丑闻就曾导致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下台,而泽连斯基当年当选总统的核心承诺之一,便是根除自乌克兰独立以来便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

更具争议的是,泽连斯基在2024年夏天曾试图削弱包括NABU在内的反腐机构,虽因广泛抗议最终作罢,但此次调查结果的公布,恰是在他调整反腐策略数月之后。

NABU的独立运作与调查成果,被梅列日科视为事件中的积极信号,认为这证明乌克兰存在高效且独立的反腐机构,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过外界更关心的是,在战时权力向总统办公室集中的背景下,腐败究竟渗透到了何等层级,最高层对这一计划是否知情。

外部盟友的反应直接关系到乌克兰的生存命脉,德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援国,其态度尤为关键。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的发言人斯特凡·科尔内柳斯明确表示,政府对腐败报道感到担忧,尤其此事涉及一个从德国获得大量支持的行业,他提及欧盟委员会上周的报告已表达相关忧虑,强调乌克兰需要在打击腐败方面取得切实进展。

不过科尔内柳斯同时透露,德国目前仍对乌克兰政府充满信心,相信其能确保事件水落石出,也信任反腐机构会彻查到底并以透明方式结案,同时表示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必要时会采取相应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腐败丑闻还牵扯出能源设施的安全隐患,NABU公布的录音带显示,涉案人员曾讨论推迟能源设施防御工事建设,计划在找到更有利可图的替代方案前暂缓施工,甚至提及将防御工事合同授予特定公司后把回扣提高至15%。

美联社2025年的调查也证实,尽管乌克兰官员一年多来持续警告核设施附近的安全风险,但能源部始终未能迅速采取行动。

乌克兰三座在运核电站外围的开关站对发电至关重要,却因缺乏防护成为高危目标,议员们曾在一项决议中重点指出这一缺陷,直指时任能源部长的哈卢申科涉嫌腐败与监管不力,并呼吁将其罢免,目前Energoatom已公开表示,调查尚未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从2023年的国防部长下台到2025年的能源领域惊天丑闻,乌克兰的反腐斗争始终在前进与反复中摇摆,对泽连斯基而言,此次危机既是考验也是契机:若能借NABU的调查彻底清除高层腐败,或许能重获内外信任。

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加剧国内分裂,更可能切断赖以生存的外援,正如梅列日科所言,当俄罗斯人破坏电网导致民众忍受停电之苦时,高层在战时窃取公款的行为,无疑会严重刺痛民众与盟友的心。

这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荒诞剧,最终会以反腐胜利收场,还是成为乌克兰战时命运的转折点,答案或许就藏在NABU持续推进的调查中,藏在泽连斯基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里,更藏在欧美盟友对援助流向的审视目光中。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