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低空政策力挺超新能源,青岛小伙靠无人机月入10万普通也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05:05 1

摘要:“以前觉得‘空中赚钱’是科幻片里的情节,现在靠无人机给农田打药,一个月净赚8万!”青岛95后小伙刘元昊的创业经历,最近在网上刷爆了屏。当多数人还在纠结“低空经济到底是啥”时,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已经抢先分走了第一波红利:上海飞手陆云霆管着360亩农田还辐射周边农户

5万亿低空经济炸场!政策力挺超新能源,青岛小伙靠无人机月入10万,普通人的暴富风口来了?

“以前觉得‘空中赚钱’是科幻片里的情节,现在靠无人机给农田打药,一个月净赚8万!”青岛95后小伙刘元昊的创业经历,最近在网上刷爆了屏。当多数人还在纠结“低空经济到底是啥”时,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已经抢先分走了第一波红利:上海飞手陆云霆管着360亩农田还辐射周边农户,忙时月入超10万;山区无人机配送员,单月收入比一线城市白领还高。

这背后,是一个即将爆发的5万亿级赛道。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6700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2035年更是有望冲到3.5万-5万亿元——这个体量,未来可能相当于两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层面更是火力全开,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背书力度比当年的新能源还猛。

到底什么是低空经济?说白了就是“所有靠低空飞行提高效率的生意”。早高峰堵在高架上1小时挪不动窝,小型飞行器10分钟就能直达目的地;10亩地打农药,5个人忙两天不如无人机2小时搞定;仓库货物转运,搬运工忙一天抵不上飞行器1小时精准配送。从生产到生活,从物流到服务,只要能通过低空飞行突破效率瓶颈,都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

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靠的是地面交通的“二维红利”,那低空经济就是把场景搬到空中的“三维革命”。以前“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高铁撑起了经济发展的骨架,但平面交通的效率早已触顶。而低空经济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把人类活动空间从地面拓展到低空,硬生生开辟出一片没被争抢的蓝海市场——这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10年前的新能源,正处在爆发前的黄金窗口期。

低空经济能火得这么快,绝非偶然,而是“政策+市场”双重驱动的必然。政策上,它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有顶层设计保驾护航,各地还在纷纷落地配套措施:广东开放低空飞行空域,浙江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江苏建设低空交通管理平台,创业者不用再担心“政策风险”。市场上,需求早已嗷嗷待哺:农村需要高效植保服务,山区需要快捷物流,城市需要缓解交通压力,景区需要新颖文旅项目,这些刚需都在等着低空经济来满足。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大的赛道,普通人能分一杯羹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要找对方向。低空经济产业链分上游和下游,机会截然不同。上游是飞行器研发制造,比如无人机、飞行汽车的核心技术,要攻克电池续航、低空避障、轻量化材料这三大难关,需要巨额研发投入,基本是大企业和科技巨头的战场,普通人很难涉足。

对普通人来说,真正的机会在下游应用服务领域——这是一个“靠想象力赚钱”的市场,门槛低、见效快,只要摸准“提升效率”的核心逻辑,就能找到商机。目前最成熟的就是农业植保,像刘元昊那样,买台专业植保无人机,考个飞手证书,就能接单。按每亩5元收费,单月作业4万亩,毛利就能达到20万,扣除无人机折旧、燃油等成本,净收入8-10万很稳定。

除了农业,还有很多场景正在快速落地:偏远山区的药品配送,无人机比救护车快好几倍,现在已经有企业在试点;景区的空中观光,坐小型飞行器俯瞰山水,已经成了网红打卡项目,一个小时收费几百块,客流根本不愁;城市里的低空巡检,电力公司用无人机查线路,环保部门用它监测污染,物业公司用它排查高楼隐患,这些都是稳定的订单来源。

更让人期待的是,还有太多场景没被开发。比如城市低空快递,解决“最后3公里”难题;空中通勤班车,连接郊区和市中心,避开地面拥堵;农村的无人机播种、施肥、授粉,甚至是低空广告、婚礼航拍、应急救援……这些现在看似科幻的场景,或许几年后就会成为常态。而最先想到这些场景、率先入场的人,注定能抢占先机。

当然,普通人入场也不是毫无门槛,最关键的是做好两点:一是考个相关证书,比如无人机飞手证,现在很多机构都有培训,几千块钱、一两个月就能拿下,这是接单的“敲门砖”;二是选对细分赛道,不用贪大求全,专注一个小领域做深做透,比如专门做山区物流配送,或者专注景区空中观光,更容易形成竞争力。

还有人担心“投入太高”,其实启动资金可多可少。如果预算有限,买台二手植保无人机,几万块就能起步;如果资金充裕,可以组建飞手团队,承接更大的订单。上海的陆云霆就是从自己家360亩农田做起,慢慢辐射周边农户,现在已经有了5人的小团队,忙的时候还要雇临时工。

回望过去几十年,每一次财富浪潮都源于“效率革命”: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电商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新能源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现在,低空经济正在开启“空间效率革命”,这波红利可能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大——毕竟5万亿的市场规模,足够容纳无数普通人的创业梦想。

那些已经月入10万的先行者,并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比别人早一步看懂了趋势、迈出了脚步。当你还在观望的时候,别人已经靠无人机赚得盆满钵满;当你终于想明白的时候,可能好的赛道已经被抢占。

5万亿低空经济的大门已经打开,政策背书够硬,市场需求够旺,入场门槛够低。这可能是未来10年普通人最值得把握的风口之一。与其纠结“能不能做”,不如赶紧行动起来,了解相关政策、学习专业技能、寻找细分赛道。毕竟,所有的财富神话,都始于一次勇敢的尝试。

来源:宝一妈妈(优选小铺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