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言论,声称如果大陆对台湾采取行动,日本应该干预并派遣自卫队介入,这番话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外交部连续发布六张海报进行回应,同时召见日本大使提出严正抗议,指出这类言论具有危险性且属于故意挑衅行为。
前几天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言论,声称如果大陆对台湾采取行动,日本应该干预并派遣自卫队介入,这番话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外交部连续发布六张海报进行回应,同时召见日本大使提出严正抗议,指出这类言论具有危险性且属于故意挑衅行为。
其实“存亡危机事态”这个词不是高市随口说的,日本很早以前就把它当作打仗的借口,三十年代侵略中国的时候经常这么用,现在高市重新提起这个说法,是有意为之,美国一位研究日本右翼的教授指出,这种表述是在唤起那段侵略历史的记忆,目的不是反省过去,而是想让年轻人觉得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过去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态度模糊,从不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这次高市的言论直接打破现状,等于公开宣称将台湾纳入其保护范围,这种做法已经越过红线,中日双方签署过多个文件,核心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现在日本主动试图将台湾纳入自身安全体系,导致原有的默契被彻底打破,经济合作也难以继续充当缓和局面的借口。
中方这次回应很有看头,那六张海报没直接骂人,全是用问话来表达,比如问对方是不是想重走军国主义老路,或者问对方打算和整个亚洲作对吗,这种反问其实把高市早前说的话原样扔了回去,逼她承认自己正在重复过去侵略的逻辑,发言人林剑提到“头破血流”那句,听起来挺硬气,实际意思是说对方别指望用恐吓手段来谈判,我们根本不吃这一套。
日本国内确实有人看不惯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和媒体批评高市的做法过于激进,担心会破坏中日关系,但没人公开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执政党也保持沉默,似乎默认了这种局面,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现在日本的保守派通过网络动员积累了大量支持者,他们的声音很大,政治人物不敢得罪这些人,结果就是外面闹得沸沸扬扬,里面却没人出来阻止,形成了一种越闹越起劲的循环。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高市早苗的言论在网上传播得很快,不是因为内容新鲜,而是因为她用了短视频、梗图、动漫这些包装方式,日本右翼早就学会用这类形式输出观点,年轻人在刷手机的过程中就接受了这些内容,等到中方想要回应时,民间情绪已经起来了,官方对话的空间越来越小,双方只能互相喊口号,根本没法好好谈。
我觉得这事最吓人的地方,不在于谁说了什么话,而是人们开始习惯拿历史符号来互相攻击,你提到存亡危机,对方就搬出军国主义,你说集体自卫,他就回应南京大屠杀,表面上讨论政策分歧,实际上是在争夺记忆的主导权,谁能把对手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谁就能赢得舆论支持,但这种胜利方式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高市这个做法,表面上针对台湾问题出手,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争取选票,日本政坛需要塑造强硬形象,她正好利用这个话题吸引关注,只不过她采取的手段太过时也太伤人感情,现在中日关系本来就紧张,她这么一闹腾,两边的关系就更难缓和了。
来源:收废铁的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