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把镜头对准乌蒙山最陡的悬崖村,一开播就让观众发现:原来真正的穷,不是没钱,是连路都没有。
11月12日晚上,央视一套黄金档被一部新剧抢走了所有遥控器。
它把镜头对准乌蒙山最陡的悬崖村,一开播就让观众发现:原来真正的穷,不是没钱,是连路都没有。
故事从一条用钢钉打在山壁上的梯子开始。
村子叫阿土列尔,海拔1400米,梯子800级,最窄处只有脚掌宽。
过去,村里人下山买包盐,得爬三小时,摔下去就是深渊。
2016年,这里一张照片刷屏:孩子背着书包爬藤梯上学,脚下是千米深谷。
照片一出,全国网友炸锅:都21世纪了,还有人活在云端?
剧里把这段历史原封不动搬进第一集。
凌晨四点,少年木呷背着书包,手抓藤梯,一步一喘。
镜头扫过他的鞋,鞋底磨穿,脚趾头露在外面。
弹幕瞬间刷屏:这哪是上学,这是玩命。
木呷的爹在后面跟着,腰上绑着绳子,一头系住儿子,一头系住自己。
爹说,掉也得我先掉。
一句话,把观众眼泪打崩。
现实里,阿土列尔村真的这样干了几十年。
村里人买猪崽,得把猪绑在棍子上抬下去;娶媳妇,新娘得爬梯子进门,爬哭了算喜事。
2017年,决定整村,255户人全部下山。
2020年,老村变景区,藤梯变钢梯,游客花两小时爬上去,只为拍一张云海。
村民把旧房改成民宿,一晚三百块,旺季天天满房。
去年,村里人均收入两万八,比前翻了五倍。
剧里没拍成纪录片,它把真事揉进人物。
木呷的爹叫阿都,年轻时摔下山,瘸了腿,老婆跑外地再没回来。
阿都守着老村,种苞谷养山羊,日子像山雾一样灰。
直到村里来了驻村老周,四十出头,头发白一半,背着电脑和图纸,第一天就摔断两根肋骨。
老周躺在卫生院,还给县里打电话:路不通,我人先上。
三个月后,他把全村人拉进微信群,起名乌蒙星空。
群里第一条消息:谁想搬下山,举手。
一夜之间,两百多户全举手。
第二集讲绣娘阿芝。
她十五岁学苗绣,一针一线供弟弟读书。
弟弟考上大学那天,阿芝把绣了半年的腰带拿去县上卖,想换路费,结果收到一张百元假钞。
她蹲在车站哭,哭完回家,把假钞贴在绣架旁,告诉自己再不能被骗。
剧里这段只有三分钟,却冲上热搜。
网友扒出原型:云南昭通彝良县,真的有位阿芝,靠苗绣带全村妇女干活,一年卖出三千条腰带,每条卖价五百。
去年她开了抖音号,粉丝八十万,直播一晚能卖两百条。
阿芝说,以前绣片换苞谷,现在绣片换高铁票,娃们想去哪就去哪。
第三集更狠,直接把镜头对准星空。
乌蒙山海拔高,空气透,夜里银河像泼了牛奶。
老周发现商机,带村民搭玻璃屋,搞星空民宿。
第一晚来了三个重庆游客,拍银河发朋友圈,点赞破万。
第二周,订单排到年底。
剧里拍了一场戏:木呷第一次带女友回家,女友是成都白领,穿高跟鞋爬钢梯,爬到一半哭,边哭边骂,骂完继续爬。
夜里,她躺在玻璃屋里看星星,哭着说,原来真有伸手就能摘星的地方。
第二天,她辞职回成都,把爸妈的养老钱拿来入股民宿,成了村里第一个外来股东。
弹幕笑疯:这才是真正的恋爱脑,为爱上山。
有人担心,剧把穷拍成风景,是不是美化苦难。
编剧早料到,提前埋了线。
第六集,老周带村民去县城办贷款,银行经理一句话:你们村搬下山,景区火了,可隔壁村还在悬崖上,钱谁来还?
老周沉默。
回村路上,他一句话没说。
夜里,他给县里写报告:把钢梯继续往前修,修到隔壁村,修到所有悬崖都连起来。
报告递上去,县里批了八个字: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老周看完,蹲在山脚抽烟,烟一根接一根。
观众看到这里,才懂:脱贫不是终点,是接力赛,一棒接一棒,谁也不敢停。
剧播到第十集,收视率破2,抖音话题播放量破五十亿。
有人统计,弹幕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原来我抱怨的生活,是别人拼命想过的日子。
一个北京白领留言:看完剧,我把辞职信撕了,我这点苦算个屁。
更离谱的是,淘宝上苗绣腰带搜索量暴涨300%,客服问买家:您是要原版还是剧版?
买家回:要阿芝绣的那条,贵点也行。
阿芝的抖音号一夜涨粉十万,她发视频:别急着买,先看清是不是手工,别被骗。
网友笑:姐姐连广告都打得这么实在。
剧还没播完,贵州文旅先行动。
乌蒙山沿线五个县联合推出悬崖村打卡路线,高铁站到景区大巴免费,住两晚送苗绣体验。
旅行社打出标语:爬最陡的梯,看最亮的星。
十一月底,首批体验团出发,两百个名额秒光。
导游说,很多人不是为了拍照,是为了在山顶发一条朋友圈:我来了,我爬了,我懂了。
写到这里,消息又来:剧组把道具钢梯捐给真村子,老村保留最后一级,任何人都能爬。
剧组留言:爬完这一级,别忘了往下看,看看自己走了多远。
再不动身,你眼里的穷山恶水,就是别人钱包里的金山银山。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