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楷书与《长恨歌》:笔墨里的千年悲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1:00 1

摘要:卢中南的楷书,向来以规整端庄、笔法精到著称,当这样的笔墨遇上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成了一场文字与书法的双向成就。《长恨歌》的千回百转,在楷体的横平竖直间,被赋予了更沉静的表达。

卢中南的楷书,向来以规整端庄、笔法精到著称,当这样的笔墨遇上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成了一场文字与书法的双向成就。《长恨歌》的千回百转,在楷体的横平竖直间,被赋予了更沉静的表达。

楷书的笔画讲究起笔藏锋、收笔稳健,一如《长恨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平铺直叙,看似平淡,却已埋下故事的伏笔。卢中南笔下的线条,粗细均匀却不乏变化,“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娇憨,“春寒赐浴华清池”的柔婉,都在笔墨的提按转折中悄然流露。那些规整的字形,像极了宫廷的仪仗,肃穆中藏着温情,恰如其分地贴合了玄宗与贵妃早年的恩爱场景。

随着诗歌推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转折,在楷书中也有了微妙的呼应。笔法依旧工整,却在结构的疏密间添了几分急促,仿佛能从笔墨中感受到战乱突至的仓皇。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悲戚,則化作笔画间的顿挫,每一笔都似带着叹息,将离愁别绪藏进规整的字形里,不显张扬,却后劲绵长。

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楷书的端庄又成了最好的载体。没有狂放的挥洒,只有稳稳的落笔,恰如这份爱情跨越生死的坚定。最后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笔墨渐趋平缓,却在平淡中藏着无尽余味,让这份“恨”在规整的楷书中,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卢中南用楷书书写《长恨歌》,没有刻意煽情,只用笔墨的本分,还原了诗歌的悲欢。当目光掠过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能看见千年前的故事,在一笔一画间缓缓流淌,既有文字的厚度,又有书法的温度。(未完待续)

来源:宋大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