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流量明星,不是网红达人,而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11月11日,他带着一句“小红书的朋友们好!我来了!”发布首条视频,穿着一件被网友一眼认出的“鲁迅同款毛背心”,直言后续要“分享日常、美食美景,和大家多交流互动”。
最近小红书,被一位“70后”狠狠刷屏了。
不是流量明星,不是网红达人,而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11月11日,他带着一句“小红书的朋友们好!我来了!”发布首条视频,穿着一件被网友一眼认出的“鲁迅同款毛背心”,直言后续要“分享日常、美食美景,和大家多交流互动”。
朴实画风搭配接地气表达,直接把评论区变成大型欢乐现场。截至11月14日下午,账号粉丝量突破69万,首条视频点赞超60万,第二条博文一句“万万没想到50万粉丝了!”更是让评论区彻底沸腾。网友纷纷感叹:“救命!笑晕在莫言老师的评论区了……”
初登场就破圈:
一件“同款背心”,打破“大师滤镜”
莫言的小红书首秀,没有长篇大论的文学分享,没有居高临下的观点输出,只有一件朴素的毛背心和一句接地气的问候。但恰恰是这份“不端着”,让网友好感倍生。
视频里,他对着镜头笑着说:“看到大家在世界各地偶遇我的照片,觉得特别亲近,接下来会分享自己的日常,给大家种草自己喜欢的美食、美景,欢迎大家和自己多交流、多聊天。”
有网友化身“放大镜”,对账号的各处细节提出问题。对于视频中的“鲁迅同款背心”,莫言幽默回应:“鲁迅穿得比我时髦。”一句话既回应了问题,又带着文人特有的风趣。
评论区“玩梗大赛”:
莫言接梗比写小说还丝滑
如果说首条视频是“圈粉预热”,那评论区的互动就是“封神现场”。网友们花式玩梗,莫言则逐条接招,每一条回复都精准踩中年轻人的笑点。
身份错位梗
网友喊“余华老师您好”,面对把自己认成老友的评论,莫言淡定回复:“你好,但是我是莫言。”没有丝毫架子,反而透着几分可爱。
老友互怼梗
看到余华表情包直接吐槽“谢谢余华夸奖,要是文明一点更好了”,这波“摸鱼CP”互动我先嗑为敬!
自黑坦诚梗
当网友追问“莫言老师用什么保养品,皮肤也太好了”时,莫言毫不避讳地“拆台”:“谢谢蟹蟹同学,视频做了加工,我本人皮肤没有这么好。” 真实不造作的态度圈粉无数。名字玩梗
最绝的是当网友玩“你叫莫言,我叫闭嘴”的梗时,他机智回复“我之前给冯巩起过这个名字!”巧妙联动引发爆笑,评论区直呼,原来您才是玩梗鼻祖。
除此之外,面对网友“笑声像土拨鼠又像狮子”的形容,他回复“想象了一下,没想出来,你这个笑声很厉害。”
面对网友“头像谁画的,好还原”的提问,他认真回答“是一位叫志齐的朋友画的,我很喜欢”。
每条回复都带着诚意,没有敷衍,这也让网友感慨:“他不是在‘应付’评论,是真的在跟我们聊天。”
不是“网速快”,
是“懂年轻人”的真诚赢了
有人说,莫言的爆火是“赶上了流量风口”,但仔细看他的互动就会发现:69万粉丝的增长,从来不是因为“网速快”,而是他用“放下身段”的真诚,打通了与年轻人的沟通壁垒。
反差感拉满
70岁的诺奖得主,会穿“爆款背心”,会看短剧“上头”又懊悔,需忍住欲望”。这种“大师下凡”的真实感戳中年轻人。
此前莫言曾在座谈会上透露,自己也看短剧——“看完又觉得浪费时间,很懊悔”,只能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学习,也获得了一些信息”。有趣的心路历程让不少网友大呼“同感”,被网友点赞“与年轻人打成一片”。
互动不敷衍
每条热评都亲自回应,甚至会主动接梗。莫言在评论区展现出幽默风趣的一面,有网友大呼:“文人说话就是有意思”“莫言老师好适合做新媒体运营”。
当网友提醒“和莫言玩梗要尊老”时,他幽默回复:“来吧,我是一个好学的人。”这份“愿意融入”的态度,比任何技巧都管用。
内容接地气
他不说“我要传播文学”,只说“我要分享日常”;不说“我有很多观点”,只说“我想和大家多聊天”。
当被问“有没有烦恼”时,他坦诚回答:“现在有点烦恼,很多消息我看不过来。”这种“把网友当朋友”的姿态,恰恰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你被莫言老师的哪个名场面圈粉了?
你期待莫言老师分享哪些日常?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综自新华日报(记者 沈蕾)、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齐鲁晚报、@莫言、网友评论等
来源:河南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