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人赞同!《源氏物语》真能媲美《红楼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9:36 1

摘要:最近刷贴吧,刷到个特有意思的讨论——“《源氏物语》被称作日本版《红楼梦》,真的可以媲美吗?”,底下有307个爬楼的,514个人关注,其中嬴嬴赢那个获赞520的回答,我一看就觉得“说到心坎里了”!

最近刷贴吧,刷到个特有意思的讨论——“《源氏物语》被称作日本版《红楼梦》,真的可以媲美吗?”,底下有307个爬楼的,514个人关注,其中嬴嬴赢那个获赞520的回答,我一看就觉得“说到心坎里了”!

说实话,每次听到有人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我都忍不住想笑。

你身边是不是也这样?好多人都能跟你聊两句《红楼梦》,说得出黛玉葬花、宝玉摔玉,可要是问他“你看完过吗?”,十有八九会含糊其辞。嬴嬴赢说的太对了,中国大概百分之五十的人没看过《红楼梦》,就算翻开过的。

百分之八十也没能坚持看完。那些密密麻麻的诗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后半部扑朔迷离的剧情,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专门研究红学的专家,都得捧着书逐字逐句琢磨。

那《源氏物语》呢?估计更惨,能完整看完的人,恐怕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我之前鼓足勇气找了本译本来看,才翻了几十页就有点头大——里面的人名又长又绕,宫廷里的礼仪规矩也晦涩难懂,而且那种日式的含蓄委婉,跟咱们读《红楼梦》时的语感完全不一样。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得反复琢磨,才能get到背后的情绪。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本书真的有必要比来比去吗?要是比语言的艺术、辞藻的优美,那我肯定站《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开篇一句话就把全书的基调定了下来;还有那些咏物诗、题咏联,句句都藏着人物的命运,比如黛玉葬花时吟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短短一句,把她的孤苦无依写得淋漓尽致,这种文字的感染力,真的太隐藏了。

可要是论历史地位和特殊性,《源氏物语》就太有话说了——它比《红楼梦》足足早了八百年!

想象一下,公元1000年,咱们还处在北宋时期,那时候的中国人是怎么写小说的?

记得北宋有部小说集叫《丽情集》,里面收录的都是些短篇爱情故事,篇幅短小,情节也相对简单,跟《源氏物语》这种几十万字、横跨几代人、细腻描绘宫廷生活与人性的长篇巨著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

说到这儿,据查《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位女性宫廷官。

那时候的日本,女性地位其实挺尴尬的,能接受教育、提笔写作的女性少之又少,紫式部不仅写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还能凭借这部作品进入‘宫廷’,成为皇后的文学侍从,这在当时绝对是破天荒的事儿。

更传奇的是,《源氏物语》里对源氏公子一生的情爱纠葛、宫廷里的权力斗争描写得入木三分,后人甚至怀疑,书中很多情节都是紫式部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改编的。

而反观北宋,虽然文人辈出,但女性作家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更别说这种能影响一个国家文化性格的长篇小说了。

而且论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源氏物语》的分量也不容小觑。

它不只是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直接影响了日本后世的文学、戏剧、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直到现在,日本的动漫、影视剧里,还经常能看到《源氏物语》的影子,那种“物哀”的美学思想,更是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

而《红楼梦》虽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但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壁垒,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其实是晚于《源氏物语》的。

之前认识一个学比较文学的朋友,她跟我说,每次有人让她给《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分个高低,她都觉得特别无奈。就像拿牡丹和樱花比,牡丹雍容华贵、底蕴深厚,樱花清丽淡雅、意境悠远,各有各的美,根本没法用一套标准来评判。嬴嬴赢说“愚者比较,智者欣赏”,这句话真的太精辟了。

其实看书不就是这样吗?我们没必要非要给两本伟大的作品排个座次,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它们各自的魅力。

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家族兴衰;读《源氏物语》,我们能窥见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风貌、美学追求。它们就像两颗镶嵌在东西方文学史上的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四羊方尊)

不知道你有没有翻开过这两本书?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虽然没能一口气读完,但依然被里面的文字和故事打动?有时候想想,能有这样两部跨越时空的经典作品供我们欣赏,其实已经是一种幸运了,至于谁更胜一筹,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来源:马走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