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拒绝加班,到点就走"——北京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李的工位上贴着醒目的标语,但他电脑里藏着3个副业项目:周末给AI公司写代码、闲鱼倒卖演唱会门票、抖音教人"职场反PUA"。"表面躺平,背地里卷得飞起。"小李的自嘲道出了2.3亿灵活就业者的生存现状。国家统计局数据
"拒绝加班,到点就走"——北京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李的工位上贴着醒目的标语,但他电脑里藏着3个副业项目:周末给AI公司写代码、闲鱼倒卖演唱会门票、抖音教人"职场反PUA"。"表面躺平,背地里卷得飞起。"小李的自嘲道出了2.3亿灵活就业者的生存现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已突破2.3亿,其中86%的90后坦言"时间碎片化"是搞钱最大障碍,却仍在通勤地铁上改方案、孩子睡后开直播、周末化身"斜杠青年"。
这种"显性躺平+隐性搞钱"的分裂状态,正在重构年轻人的生活叙事。62岁的上海阿姨王美兰在抖音拥有50万粉丝,每天直播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月入3万元;外卖员小张的电动车后座同时挂着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三个保温箱,"哪单补贴高就接哪单,上个月跑了800单,收入比坐办公室的朋友还高"。当"特种兵旅游"与"寺庙经济"同时刷屏朋友圈,当代年轻人正在生存与诗意间寻找新的财富平衡。
技术型副业占比达58%(含编程/设计/维修),服务型副业占23%(外卖/代驾/家政),内容创作占19%(短视频/直播/文案)
智联招聘2025年副业报告显示,技术型副业从业者平均时薪达85元,较服务型副业高出2.3倍
光伏运维工程师李斌的工具箱里藏着"财富密码":中级证书补贴3000元,企业电站单台维修收费500元,月均20单。"现在农村装光伏的越来越多,逆变器出故障、线路老化都是常有的事,我一个月能接20多单,光这一项就能赚5000多。"他最近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替代人工爬塔,效率提升3倍,"以前检查整片电站得爬半天,现在无人机飞一圈,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
智能家居安装师傅王强的手机订单从未停过。"现在年轻人装修都爱装智能设备,我每天下班后接两单,装个门锁赚200,换套全屋智能系统能赚800。"小米米家培训体系的数据显示,系统学习30天即可接单,全国持证安装师傅平均月收入达1.2万元。而32岁的短视频剪辑师刘宇专攻本地商家营销,"从拍摄到剪辑全包,一条视频300-800,每月接10单就能赚5000多,最近学了无人机拍摄,报价直接翻倍"。
技术型副业的收入天花板正在不断抬高。数据显示,光伏运维老师傅月收入轻松破万,智能家居安装师傅旺季收入可达2万元,设备维修工程师通过主板芯片级维修,单笔收费最高达800元。这些"手艺活"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副业首选",在抖音"副业"话题下,"技术工种"相关内容播放量已突破50亿次。
25岁的互联网运营小王抽屉里摆着枸杞、褪黑素、护肝片,"凌晨2点下班,先泡杯枸杞茶,再吃片褪黑素睡觉"。这种"朋克养生"背后是90后保健品购买量同比增长150%的消费数据,"熬夜水""失眠软糖"成网红爆款。但小王的手机里同时装着8个接单APP,"虽然熬夜,但得假装在养生;虽然躺平,但副业不能停"。
心理学教授张明分析这种矛盾心态:"当代年轻人的'躺平'本质是对传统成功路径的反抗,而非放弃财富追求。他们用'丧文化'包装搞钱野心,在自嘲中完成阶层跨越的尝试。"数据印证了这一点:90后保健品消费增长的同时,在线职业教育用户突破4.2亿,"AI工具应用""数字技能"等课程报名人数同比激增300%。
30岁的程序员阿杰选择了更彻底的"搞钱方式"——卖掉北京的房子,带着笔记本环游世界。"我在巴厘岛写代码,在清迈开AI研讨会,收入比在国内还高。"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数字游民日记"有50万粉丝,"现在年轻人不追求'稳定',要的是'自由'。"这种"地理套利+技能变现"的新模式,正在小红书引发"数字游民"热潮,相关笔记超过200万篇。
2025年10月实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给副业从业者敲响警钟。新规要求平台企业首次报送从业者收入信息,包括身份信息、收入总额、退款金额等。税务部门提醒:年交易额超过10万元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刷单收入不得自行剔除,否则将面临5万元以上罚款。
但政策也释放积极信号。光伏运维工程师可享受3000元考证补贴,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提升至68%,"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等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目录。上海AI-FI实验室的成立更预示着"AI+金融"的新机遇,国泰海通证券"君弘灵犀"大模型、平安资管"人机结合"投研体系等案例,正在降低普通人的理财门槛。
合规搞钱成为新共识。律师建议副业从业者保留交易凭证、使用正规第三方支付、定期自查税务合规。"以前是'野蛮生长',现在要'精耕细作'。"从事跨境电商的小张最近注销了3家不合规店铺,"虽然短期收入少了,但长期看更安全。"这种"合规觉醒"正在重塑副业生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新增"副业相关"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10%。
当政策框架逐渐清晰,一批年轻人开始尝试更激进的搞钱模式——数字游民
在清迈的咖啡馆里,00后程序员小林正通过远程协作平台处理国内订单。"我每月接两个AI开发项目,收入3万元,房租只要2000元,剩下的钱用来旅行。"这种"地理套利"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远程办公+旅游"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80%,巴厘岛、清迈、里斯本成为热门目的地。
但数字游民并非"乌托邦"。自由职业者陈雪的日程表显示:每天工作12小时,同时对接5个客户,"没有稳定收入的压力,比上班时更焦虑"。平台数据显示,60%的数字游民月收入不稳定,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自由的代价是自律。"陈雪最近加入了"数字游民自律社群",通过互相监督提高效率。
这种"自由与焦虑"的悖论催生新的服务生态。"数字游民社区"提供联合办公空间,"远程工作保险"保障医疗权益,"时间管理APP"帮助规划日程。当30岁的阿杰在社交媒体分享"月入5万的数字游民作息表"时,评论区的年轻人正在计算自己的技能变现可能性——毕竟,在这个"躺平即内卷,搞钱即正义"的时代,谁不想既自由又富有呢?
2025年最火的副业不是开网约车,而是"提示词工程师"。00后大学生小周通过Midjourney接单,"仅凭精准的提示词就能创作出媲美专业画师的作品,一张图收费500元,月入2万元"。这种"AI+技能"的新范式正在颠覆传统副业模式,百度指数显示,"AI副业"搜索量半年增长1200%。
具身智能的爆发更将打开想象空间。中国银河证券研报预测,2026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人形机器人运维、AI训练师等新职业即将出现。"现在学习AI工具,就是为未来5年储备财富能力。"科技投资人王磊建议年轻人关注三大方向:AI内容创作、数据标注、智能设备运维,"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千万级"。
但技术红利也伴随着风险。"AI换脸""深度伪造"等灰色产业正在抬头,律师提醒:使用AI生成内容需注意版权风险,涉及他人肖像需获得授权。"搞钱很重要,合规更重要。"当小李在闲鱼上架"AI绘画服务"时,特意注明"仅提供创意指导,不包含版权转让",这种"安全第一"的意识,或许才是长期搞钱的真正智慧。
从躺平到搞钱,当代年轻人正在书写新的财富叙事。他们用"丧文化"掩饰野心,用"斜杠身份"对冲风险,在体制内外寻找平衡。当2.3亿灵活就业者共同探索"中国式搞钱路径"时,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静悄悄的经济革命——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多一份技能,就多一份底气;多一种收入,就多一种可能。
来源:职场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