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发生在上海。古二中戏毕业后进组,合同写着编剧,实际干的是跑腿买盒饭的杂活。早六点出工,夜里两点收工,工资三千,房租一千八。写了二十版剧本,最后字幕里找不到名字。他去问,制片人回一句:年轻人别计较,机会还多。
月薪三千的编剧得了渐冻症,被逼到把顶流导演录音公开,署名没拿到,连八十岁姥姥都收到律师函。
这事发生在上海。古二中戏毕业后进组,合同写着编剧,实际干的是跑腿买盒饭的杂活。早六点出工,夜里两点收工,工资三千,房租一千八。写了二十版剧本,最后字幕里找不到名字。他去问,制片人回一句:年轻人别计较,机会还多。
机会没来,病先来了。手指抬不起,筷子掉地上,医院确诊渐冻症。治疗一个月花掉四年积蓄。公司直接停缴社保,邮箱收到解聘通知。维权三年,仲裁、起诉、调解都走过,对方律师只说证据不足。姥姥接到快递,里面是厚厚律师函,老人不识字,摸着红章直掉泪。
录音是去年十二月录的。古二把手机放羽绒服口袋,开例会,导演和策划聊新项目,说学生便宜,签实习协议,不用署名,省下的预算买镜头。提到几个知名演员,说可以挂监制,实际不来现场,名字能卖钱。这段音频四十六分钟,古二剪出三分钟放到网上,一天播放破千万。
评论区炸锅。有人骂导演吃相难看,有人喊剧组常规操作。最热的留言只有八个字:别欺负老实人,会遭雷劈。账号第二天被投诉下架,视频转到外网,继续发酵。
王家卫团队发声明,说录音经过剪辑,断章取义,已交由律师处理。声明没提署名,也没提渐冻症。古二用仅剩两根能动的手指敲字:我要活,也要名字。热搜挂了一夜,早上消失。
圈里朋友私下拉群,说古二傻,得罪大半个圈子,以后谁还敢用。有人回一句:他都快不能呼吸了,还怕得罪谁。一句话,群里安静。
类似的事不是第一次。横店里,编剧坐小马扎改剧本,演员现场改词,导演临时加戏,最后字幕只剩总编剧一人,剩下全变成助理。有人熬五年,靠朋友接济,写出爆款,署名还是别人。有人熬不住,回老家考公务员。能出名的剧本,背后常常躺着一串无名简历。
古二掀桌子,把遮羞布扯掉,也把自己路堵死。可路早被堵死,才不得不掀。有人问,早干嘛去了。答案简单:要吃饭,要房租,要活着。忍耐不是美德,是成本。当成本高于生死,只剩拼命。
这事给想进圈的年轻人提个醒。签合同前,先看清署名条款,写进合同,盖公章,保留扫描件。工作邮件用自己的邮箱抄送一份,剧本每版都加水印,写明日期。别信口头承诺,别信酒桌交情。能保护你的,只有证据。
也有人问,行业能不能立规矩。编剧协会早就出过范本合同,真正用的公司不到一成。项目开机,资方追明星,明星要速拍,速拍就要速改,速改就得有人熬夜。层层压下来,最弱的一环就是新人编剧。要打破循环,除非资方肯把署名权写进投资协议,平台肯把署名错误列入下架条款。观众肯为真正的原创买单,市场才转得动。
古二的视频还在外网流传。有人把他剪进纪录片,名字就叫署名。片尾字幕,工作人员自愿匿名,只留下一行字:献给所有没被看见的名字。屏幕黑下来,观众鼓掌,持续三分半,比任何热搜都长。
天亮后,剧组照样开工,机器照样转。唯一变化,是更多新人把合同看三遍,把录音键打开。这不是反抗,是求生。别欺负老实人,老实人也会自救。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