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言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荣耀与机遇,也能引发灾祸与危机。《资治通鉴》这部宏伟的编年体通史,记录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人物的沉浮,其中不乏因言语不慎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例 。祢衡,这位东汉末年极具辩才的人物,却因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对曹操、刘表、黄
在历史的长河中,言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荣耀与机遇,也能引发灾祸与危机。《资治通鉴》这部宏伟的编年体通史,记录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人物的沉浮,其中不乏因言语不慎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例 。祢衡,这位东汉末年极具辩才的人物,却因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对曹操、刘表、黄祖等皆出言不逊,最终命丧黄泉,年仅二十六岁;贺若敦自恃才能出众,因未获升迁而口出怨言,被宇文护逼得自杀,临终前以锥刺子舌,告诫其慎言,可贺若弼后来还是没能记住教训,重蹈覆辙;唐朝的杨志烈,在面对兵败归来的将士时,一句 “这次行动有安京室之功,死些士兵又有什么关系?” 使得士兵心生怨恨,在吐蕃来攻时无人卖命,自己也落得个逃奔被杀的下场。
这些故事就像一声声沉重的警钟,在岁月中回响,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充满变数的局势里,“闭嘴” 是一种难得的智慧。“闭嘴的鱼,最不容易上钩”,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学会适时沉默,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开潜在的危险与陷阱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
解读《资治通鉴》中 “闭嘴” 的故事
(一)杨恽的故事:祸从口出的悲剧
在汉宣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恽的大臣,他出身名门,是丞相杨敞之子,同时也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 。杨恽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出众,且轻财好义,在当时颇具名声,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担任郎官,后因揭发霍氏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迁升为中郎将,一时风光无限 。
然而,杨恽的性格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他为人尖酸刻薄,行事阴狠,喜欢揭发他人的隐私和过错,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正直与聪明 。但凡同僚中有得罪他的人,他必定会搜集对方的罪证,然后进行打击报复 。这样的行事风格,让他在朝廷中树敌众多,许多人对他敢怒而不敢言 。
太仆戴长乐,曾是汉宣帝流落民间时的旧友,在朝中也颇具地位 。他与杨恽之间存在着矛盾 。有一次,戴长乐在演练宗庙祭祀礼仪时,因言语不当被人告发 。戴长乐怀疑是杨恽在背后指使,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上书揭发杨恽的罪状 。他列举了杨恽诸多对朝廷和皇帝的诽谤之词,比如杨恽见到高昌侯车奔入北掖门时,便对旁人说,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结果门塌马死,随后汉昭帝驾崩,如今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都是天意 。又如,杨恽在观览皇宫中的古今帝王画像时,指着桀、纣的画像说,如果天子经过此处,能反思这二人的恶行,便可从中吸取教训,而对尧舜等贤王却只字不提 。这些言论被戴长乐添油加醋地呈递给汉宣帝后,杨恽被认定为 “大逆不道”,按罪当死 。
好在汉宣帝念及杨恽之前的功劳,不忍心将他处死,只是将他贬为庶人,免去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若是杨恽能从此吸取教训,低调行事,或许还能安度余生 。但他却心生怨念,对自己被贬的遭遇极为不满 。回到家中后,他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表达对朝廷的怨恨 。他大肆购置产业,日夜宴请宾客,饮酒作乐,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懑之情 。
他的好友,安定太守孙会宗,看到他如此行事,心中十分担忧,于是写信劝他收敛一些,以免再次招来灾祸 。然而,杨恽却不领情,他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报孙会宗书》作为回复 。在信中,他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对孙会宗的好意冷嘲热讽,同时还进一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他回顾自己曾经的得意经历,称自己年少成名,位高权重,本有匡扶社稷的理想和能力,却因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而获罪,差点被灭族 。他认为自己如今被贬为庶民,是遭受了冤屈 。他还为自己购置产业、饮酒作乐的行为进行辩解,称自己既然已沦为平民,就应像普通农民一样努力耕种,多给朝廷交税,而在农闲时与家人、奴婢一起寻些乐趣也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这些辩解之词充满了 “怨愤” 之情,是他对朝廷的无声反抗 。
更严重的是,杨恽在信的结尾处,通过讽刺孙会宗 “人云亦云” 般的劝诫,表达了对整个时代的不满,抨击汉宣帝为不辨贤愚的昏君 。这封信的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嚣张,无疑是在挑战朝廷的权威 。
不久之后,发生了日食现象 。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被认为是上天对人间统治者的警示 。有人趁机举报,说是因为杨恽对朝廷怨怼愤恨,才引发了这场日食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派人搜查了杨恽的家,结果发现了这封《报孙会宗书》 。汉宣帝看完信后,勃然大怒,认为杨恽大逆不道,不知悔改,于是下令将他腰斩,他的妻儿也被流放到酒泉郡 。就这样,杨恽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悲剧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 “祸从口出” 的典型案例,警示着后人言语的力量不可小觑,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言慎行 。
(二)郗疵的警示:不被听取的忠言
在春秋末年,晋国的局势错综复杂,智、赵、魏、韩四家卿大夫势力强大,其中智伯瑶的实力最为雄厚 。智伯瑶野心勃勃,妄图吞并其他三家,独霸晋国 。他先是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两人畏惧智伯的势力,被迫献出了土地 。随后,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蔺、皋狼之地,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于是联合韩、魏两家,共同出兵攻打赵氏 。
战争初期,赵氏处于劣势,赵襄子退据晋阳,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百姓的支持,与联军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智伯见晋阳久攻不下,便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下令掘开汾水,水淹晋阳 。一时间,晋阳城内一片汪洋,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悲惨景象 。眼看晋阳即将城破,智伯却得意忘形起来 。
在这个关键时刻,智伯的家臣郗疵敏锐地察觉到了韩、魏两家的异常 。他发现,韩康子和魏桓子在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时,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反而面露忧色 。郗疵深知,韩、魏两家与智伯联合攻打赵氏,本就是迫于压力,并非真心实意 。如今,赵氏一旦灭亡,下一个遭殃的很可能就是他们 。出于对智氏家族的忠诚,郗疵向智伯进谏道:“主公,韩、魏两家恐怕要反叛 。您想,我们与他们约定,灭掉赵氏后三家平分其土地 。如今晋阳即将攻破,胜利在望,可他们两人却面有忧色 。这是因为他们清楚,赵氏灭亡后,灾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依我看,他们必定会背叛我们 。”
然而,智伯却对郗疵的警示不以为然 。他自恃实力强大,认为韩、魏两家不敢轻易背叛他 。而且,他觉得郗疵的话有些危言耸听,或许是郗疵与韩、魏两家有什么过节,故意在他面前挑拨离间 。于是,智伯不仅没有采纳郗疵的建议,加强对韩、魏两家的防范,反而做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举动 。他将郗疵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
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到智伯的质问后,心中大惊,但他们很快就镇定下来,极力为自己辩解 。他们说:“这一定是有人在故意挑拨离间,想要破坏我们三家的联盟 。我们怎么可能放弃即将到手的赵氏土地,而去做那些危险又不可能成功的反叛之事呢?” 智伯听了他们的解释,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便没有再深究此事 。
韩康子和魏桓子离开后,郗疵得知智伯将自己的话告诉了他们,心中暗叫不好 。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得罪了韩、魏两家,他们必然会对自己怀恨在心 。于是,郗疵赶忙找到智伯,焦急地说:“主公,您为什么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们呢?我从他们的眼神和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对我充满了敌意 。如今,他们既然已经有所警觉,那么反叛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您一定要小心提防啊!”
但智伯却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郗疵的再次劝谏 。他傲慢地说:“就算他们真的有反叛之心,又能奈我何?我智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他们要是敢轻举妄动,我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 郗疵见智伯如此刚愎自用,知道自己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 。他深知,继续留在智伯身边,自己必将性命不保 。于是,郗疵请求智伯派他出使齐国,以避开即将到来的灾祸 。智伯同意了他的请求 。
果然,没过多久,韩康子和魏桓子便与赵襄子暗中勾结,发动了叛乱 。他们趁智伯不备,突然倒戈相向,与赵氏里应外合,一举击败了智氏军队 。智伯也在这场叛乱中被杀,智氏家族就此覆灭 。而郗疵,因为提前离开了智伯,才得以保全性命 。
郗疵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观点和建议不被他人接受时,一味地争辩往往无济于事,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闭嘴,选择离开,或许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正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其在一个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环境中苦苦挣扎,不如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
“闭嘴” 的现实意义
(一)避免冲突
在现代社会中,言语冲突引发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同事之间因意见不合而产生言语冲突的场景并不陌生 。比如,在一次项目讨论会上,小李和小张针对项目方案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小李认为应该采用更激进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快速打开市场份额;而小张则主张稳扎稳打,先进行市场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策略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言语也逐渐变得激烈起来 。小李指责小张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小张则批评小李不切实际,只追求短期效果 。最终,这场讨论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不仅破坏了会议的氛围,也让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给后续的项目合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
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也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言语冲突 。王阿姨和李奶奶是邻居,两家的院子相邻 。有一天,王阿姨发现自己种在院子里的花被人不小心踩坏了,她怀疑是李奶奶家的孙子玩耍时弄的 。于是,王阿姨怒气冲冲地去找李奶奶理论,言辞激烈地指责李奶奶没有管好孙子 。李奶奶觉得很委屈,她表示自己并不知情,而且孙子今天根本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也因此变得剑拔弩张 。
然而,如果人们能够懂得闭嘴,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克制自己的言语,很多矛盾都可以避免 。就像上述职场案例中,如果小李和小张在意见不合时,能够先冷静下来,倾听对方的观点,再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急于反驳和指责,那么这场冲突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同样,在邻里纠纷中,如果王阿姨在发现花被踩坏后,能够先心平气和地与李奶奶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直接指责,也许就能避免这场不愉快 。懂得闭嘴,给彼此留出思考和缓冲的空间,能够有效避免矛盾升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二)沉淀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少说话能让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以企业管理者为例,在面对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时,如果管理者总是忙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各种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而不懂得静下心来思考,就很难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 。曾经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在面对新兴竞争对手的冲击时,管理层内部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人主张立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以争夺市场份额;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场面十分混乱 。企业的 CEO 也被这种激烈的讨论所影响,没有充分思考就匆忙做出了采用低价竞争策略的决策 。然而,这种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品牌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后来,这位 CEO 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发现自己在做决策时过于急躁,没有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各种方案的利弊,也没有充分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
相反,如果管理者能够学会闭嘴,减少不必要的言语表达,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对行业趋势的研究以及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评估上,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他们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权衡各种决策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制定出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同样,对于个人来说,在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如职业规划、婚姻等,少说话多思考也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做出更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决策 。
如何做到 “闭嘴”
(一)控制情绪
情绪就像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在激动时常常会带着我们的言语肆意狂奔,而最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当人处于愤怒的情绪中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这些话一旦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可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比如,在职场上,因为工作压力大,同事之间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产生摩擦 。如果一方在情绪激动时口不择言,对另一方进行指责和辱骂,那么不仅会破坏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 。当察觉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时,深呼吸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缓地呼气,感受身体的放松 。这样反复几次,可以使呼吸变得平稳,心率也会逐渐降低,从而让激动的情绪得到缓解 。有研究表明,当人进行深呼吸时,体内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它能够促进脑组织快速释放乙酰胆碱,进而降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肌肉紧张度等,使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正常,激动的情绪自然也得到缓解 。深呼吸还可以增加肺通气量,为脑部提供更多氧气,缓解缺氧状态,促进脑细胞摄取充足氧气以进行正常的能量代谢,为平复情绪提供实质性生理基础的保障 。
转移注意力也是控制情绪的好办法 。当感觉自己快要被情绪淹没时,可以尝试暂时离开让自己激动的场景,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出去散散步,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让自然的美好平复内心的波澜;或者听一首喜欢的音乐,让优美的旋律带走烦躁的情绪;也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像跑步、打球等,通过运动释放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让自己重新恢复平静 。总之,学会控制情绪,是做到 “闭嘴” 的关键一步,只有情绪稳定了,我们才能更好地管住自己的嘴 。
(二)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倾听他人的声音 。然而,只有当我们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发言 。
倾听是了解他人的一扇窗户 。通过认真倾听,我们可以获取对方的真实想法、需求以及背后的故事 。在一个团队讨论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如果我们不倾听他人的发言,只是自顾自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无法全面了解团队的需求和问题 。相反,当我们专注地倾听他人时,就能从他们的话语中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倾听还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心 。当我们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时,对方会觉得自己的观点被重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信任关系 。比如,在朋友向我们倾诉烦恼时,我们只需静静地倾听,给予对方眼神的交流和适当的回应,就能让朋友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友谊也会因此更加深厚 。
倾听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和信息层出不穷 。如果我们不懂得倾听,就可能会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 。只有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盲目发言 。在商业谈判中,倾听对方的需求和底线,能让我们更好地制定谈判策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总之,学会倾听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加从容,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管住自己的嘴,避免因盲目发言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
总结
“闭嘴的鱼,最不容易上钩”,这句源自生活又蕴含历史智慧的话语,为我们揭示了处世的真谛。从《资治通鉴》中杨恽因言语无忌而惨遭腰斩,到郗疵的忠言不被采纳,这些故事都在警示着我们,言语的力量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闭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冲突,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谐;它能让我们沉淀思考,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而要做到闭嘴,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左右而口不择言;还需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理解他人,减少盲目发言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条闭嘴的鱼 。在生活的海洋中,不被轻易诱惑,不被言语的漩涡卷入危险的深渊 。以沉默为盾,以智慧为剑,在人生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 。
来源:微笑着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