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13场,狂赚千万,不只是在“啃老”,而是在“吃准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5 16:00 1

摘要:在流量变现的当下,亲情,不再只是情感联结,而是“可转移资产”;舞台,也不再是某个人的战场,而是全家的项目组。5月12日,#金龟子金龟子女儿的一段回怼,让全网沸腾:“我妈一辈子努力,不就是让我蹭的?”这不仅击中了“子女蹭父母流量”这一争议核心,更打开了一个悬而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流量变现的当下,亲情,不再只是情感联结,而是“可转移资产”;舞台,也不再是某个人的战场,而是全家的项目组。5月12日,#金龟子金龟子女儿的一段回怼,让全网沸腾:“我妈一辈子努力,不就是让我蹭的?”这不仅击中了“子女蹭父母流量”这一争议核心,更打开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流量时代,努力与继承之间的边界,是否正在模糊?

金龟子,一个70、80后几乎人人熟悉的童年记忆符号,其女儿如今却成为直播间里的“带货能手”。据东方财经与多家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金龟子女儿的抖音账号“金龟子的娃娃”在近30天共直播13场,总销量为25万至50万之间,总销售额突破千万级别。在一个竞争激烈、算法操控的直播生态里,这样的数据绝非等闲。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娃娃”并不回避“蹭妈”的标签,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出:“那我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儿子蹭吗?

这话扎心,也扎实——在流量成为一种新型“社会资本”之后,家庭中的努力不再仅是为生活奔波,更像是在为下一代打造可继承的“曝光权”与“带货资格”。

从“子承父业”到“子蹭母粉”,在消费社会与社交媒体共同加速的语境中,“努力的价值”正在重构:不是为了摆脱家庭出身,而是要尽可能最大化它的商业潜力。

在流量社会,没有谁是从零开始,只看你手里有没有“父母的余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金龟子女儿的带货是“蹭流量”,那她“蹭”的是什么?是童年滤镜,是数百万人的情感投射,是“金龟子”这个名字在荧幕上播撒了数十年的信任度。

金龟子的抖音账号如今仍有近660万粉丝,单条短视频报价高达50-80万不等。而她女儿的账号,在30天内涨粉近10万,1分钟视频的报价,也已经达到10-15万区间。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家庭品牌”的系统化运作:妈妈负责“底盘”,女儿负责“变现”,平台提供“流量放大器”。

据第三方数据,她在近30天共进行了13场直播,销售总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场平均销售额高达 76.92万元。

我们不妨往前多看一步,假设她以每周1-2场直播的频率继续进行,这会是一盘怎样的账?

每周1场,一年约52场,年销售额约 4000万元;每周2场,一年约104场,年销售额直冲 8000万元。

注意,这只是销售额,不是净利润。若按照平均毛利率30%、净利润率约50%估算:

一年4000万销售额,对应净利润约 600万元;一年8000万销售额,对应净利润约 1200万元。

这不是玩票性质的“直播试水”,而是一门真正跑通了、成规模的生意

就像老字号做电商一样,金龟子也变成了家庭“老字号”,而她女儿,正在开新店。

不是孩子蹭父母的光,而是家庭成为了一家“注意力公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争议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全民性的投射:“别人有得蹭,而我什么都没有。”在这场关于“流量继承”的讨论中,绝大多数人的情绪不是道德的,而是失衡的。

这像极了传统社会中对“拼爹”的抗拒,却也是现代社会对“资源不平等”的重新认知——只是,从拼资源变成了拼“可见度”,从拼关系变成了拼“能不能上热门”

但话说回来,父母拼命打下来的“关注权”,凭什么不能留给孩子?在物质可以继承、学历可以积累、户口可以托底的世界里,为什么“流量”就不可以视为遗产?

从“网红父母”到“网二代”,从“直播妈妈”到“代运营子女”,这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家庭创业剧”:资源透明但竞争激烈,门槛不高但赢家通吃。

而我们到底是在质疑“蹭流量”的正当性,还是在羡慕别人有的,我们没有?

我们不是在反对继承,而是在哀叹自己的起点,连“父母的热度”都没有。

【总结】

你可以说她“蹭”,但你也得承认她“蹭得有理”;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无法否认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新现实。老父母拼了一辈子户口房产,如今还有“热度”可传;年轻人内卷到疯,不如在家搭个绿幕当主播。

正所谓——“父母打下的江山,不是让你感恩的,是让你用来变现的。”

古人说“养儿防老”,现在看,更像是“养粉传流”;儿女是继承人,但也是变现员。

网友神评论一针见血:“你不努力,你孩子连你都蹭不上。”——这句调侃,说尽了新中产焦虑,也揭开了家庭与社会的新型“阶层流动”方式。

这不是谁在“吃老本”,而是家庭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共同体”,只不过这次,老本变成了“点击率”,财富换成了“点赞数”。

来源:鄂H汉水沙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