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提起查理・芒格,第一反应是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投资界的圣人”“行走的智慧库”,甚至有人把他的成功归因于 “天生智商超群”“踩中了时代的风口”,仿佛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带着上帝视角的幸运。
很多人提起查理・芒格,第一反应是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投资界的圣人”“行走的智慧库”,甚至有人把他的成功归因于 “天生智商超群”“踩中了时代的风口”,仿佛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带着上帝视角的幸运。
但如果你真的沉下心去读他的传记、听他的股东会发言,会发现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
芒格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天赋或运气,而是靠一种 “反人性到近乎变态” 的投入方式,不是 “多做一点”,而是 “把所有力气砸在一个点上,砸到对手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总被 “劳逸结合”“多元化发展”“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 这些常识 PUA,以为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稳步前进。
可芒格用 99 年的人生告诉你:这些所谓的 “安全常识”,本质上是给 “不敢全力以赴” 找的温柔借口;真正能让你赢到最后的,从来不是 “浅尝辄止的全面”,而是 “孤注一掷的极致”。
今天就来扒一扒芒格智慧里最反常识、也最管用的 “压倒性投入法则”,看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输在 “不够狠”。
提到 “投入”,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 “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不休息、全年无休打卡,仿佛只要熬够时长,就能收获成功。
可现实是,很多人熬到头发掉光、身体垮掉,依然一事无成,反而越忙越焦虑。
这时候他们会自我怀疑:“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行?”
芒格早就戳破了这个骗局:“无效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
就像你拿着一把钝刀砍树,砍了一天砍不倒一棵,不是你不够用力,而是你从来没花时间把刀磨锋利。”
芒格这辈子从来不是 “工作狂”,他每天都会留出时间阅读、散步、和家人相处,但他的每一分钟投入,都带着 “极致的专注” 和 “精准的目标”,比普通人忙一整天的价值还要高。
年轻时的芒格,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觉得 “没必要” 的事:
他把所有州的法律条文、经典案例、判词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甚至还研究了法律史、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要知道,当时的律师只要精通自己所在州的法律就够了,没人会花几年时间去学其他州的法律,更没人会跨界去学和法律看似不相关的学科。
有人嘲笑他 “没事找事”“浪费时间”,可芒格却不这么认为:“法律不是孤立的,它和经济、社会、人性息息相关,只懂法律的律师,永远成不了顶尖的律师。”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份 “压倒性的投入” 让芒格在律师行业迅速脱颖而出。
有一次,他接手了一个跨州的商业诉讼案,对方的律师只懂自己州的法律,面对其他州的法律条文束手无策,而芒格却能熟练引用各个州的法律、结合经济学原理和心理学分析,把对方的论点反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帮客户赢得了官司。
也正是这份跨界的知识储备,为他后来和巴菲特一起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能从法律、经济、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一家公司,精准判断出公司的价值和风险,而不是像其他投资者一样只看财务报表。
再看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人的 “努力” 都是 “无效的忙碌”:上班时刷手机、摸鱼,下班后排练 “努力人设”,在圈发 “加班到深夜” 的照片,可真正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一天连 1 小时都不到。
学习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学英语、明天学编程、后天学理财,看似什么都学了,其实什么都只懂一点皮毛,遇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这种 “浅尝辄止的努力”,就像给植物浇水,只浇表面一层,根根本吸收不到水分,最终只会慢慢枯萎。
芒格说:“专注是投入的灵魂。如果你同时做很多事,就意味着你对每一件事都不够投入,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真正的压倒性投入,不是 “熬时间”,而是 “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找到一个目标,然后全神贯注地去攻克它,直到把它做到极致。
就像芒格研究投资,不是看几本投资书籍就完事了,而是把一家公司的所有财报、法律文件、历史数据、竞争对手的情况都研究得透透彻彻,甚至还会去实地考察公司的生产车间、销售渠道,和公司的管理层、员工、客户聊天,直到他对这家公司的了解比公司老板还深。
这种 “榨干每一分钟价值” 的投入,才是赢的关键。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 “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长大后又被灌输 “多元化投资”“多一条赛道多一条出路” 的理念。
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求 “全面开花”,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搞副业、考证书、学技能,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
可结果呢?大多数人都是 “样样通,样样松”,本职工作没做好,副业也没搞起来,证书考了一堆,却没一个能派上用场。
芒格早就看透了 “全面开花” 的本质:“所谓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分散精力的陷阱。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分散在 10 件事上,每件事只能得到 10% 的投入,最终只能得到 10 个 10 分;但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 1 件事上,就能得到 100% 的投入,最终能得到 1 个 100 分。1 个 100 分,永远比 10 个 10 分更有价值。”
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 “压倒性投入” 的最好证明。
他们一辈子只投资少数几家公司,而且一旦选中,就会把大部分资金都投进去,甚至持有几十年。
比如可口可乐,他们从 1988 年开始投资,一直持有到现在,期间不管市场如何波动,都从来没有动摇过。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投资更多的公司,分散风险呢?”
芒格的回答很犀利:“如果你不了解一家公司,就不要投资它;如果你了解一家公司,就没必要投资其他公司。
我们之所以只投资少数几家公司,是因为我们只了解这几家公司,我们能确定它们会长期盈利,所以我们把大部分资金都投进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反观现在的很多投资者,总是喜欢 “多元化投资”,手里拿着几十只股票、基金,甚至还投资了房地产、数字货币、虚拟货币等各种资产。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分散风险,可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资产,只是盲目跟风投资,最终要么因为管理不过来而亏损,要么因为遇到市场波动而恐慌抛售,赚不到钱反而亏了不少。
不仅是投资,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找到那个 “1% 的关键变量”,然后把 99% 的精力和资源都砸进去,才能得到 100 倍的结果。
比如马斯克,他的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车、太空探索、太阳能、脑机接口等多个领域,但他并不是 “平均用力”,而是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目标,然后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个核心目标上。
比如在特斯拉发展初期,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 Model 3 的量产上,甚至亲自住在工厂里,每天工作 20 多个小时,最终解决了 Model 3 的量产问题,让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 SpaceX 发展初期,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火箭回收技术上,经过多次失败,最终成功掌握了火箭回收技术,大大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
芒格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你跑了多少路,而是看你是否跑对了方向。
找到那个能让你成功的关键变量,然后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它,你才能赢得这场马拉松。”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那个 “1% 的关键变量”,把精力分散在了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最终一事无成。
在这个 “流量至上”“快速变现” 的时代,很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总想 “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他们做事情只看短期收益,只要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会马上放弃,转而追求下一个 “风口”。
比如现在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业、自媒体写作,很多人都想在短时间内赚到钱,于是盲目跟风,可结果呢?大多数人都是 “昙花一现”,赚了一点小钱就销声匿迹,甚至还亏了不少钱。
芒格却用 90 年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都需要‘慢下来的压倒性投入’。那些追求快速变现的人,就像饮鸩止渴,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快乐,最终却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那些愿意慢下来,长期投入的人,虽然过程很漫长,最终却能收获巨大的成功。”
芒格这辈子,从来没有追求过 “快速变现”,他做任何事都喜欢 “慢慢来”,但每一次 “慢下来” 的投入,都带着 “压倒性” 的决心。
比如他研究投资,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和积累,直到 50 多岁才和巴菲特一起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慢慢上涨的,从最初的每股 10 美元,涨到现在的每股 50 多万美元,成为全球股价最高的公司之一。
有人问芒格:“为什么不追求快速赚钱,而是要花这么长时间去积累呢?” 芒格的回答很有深意:“投资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很湿的雪就是好的投资标的,很长的坡就是时间。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雪球才能越滚越大,你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如果你想快速赚钱,就像在很短的坡上滚雪球,雪球根本滚不大,甚至还会很快融化。”
再看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 “慢下来”,他们总想着 “一口吃成胖子”,做事情只看短期收益,不注重长期积累。
比如学习一项技能,他们希望学几天就能掌握,然后马上变现;创业,他们希望开公司几个月就能盈利,然后上市融资。
可实际上,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没有 “慢下来的压倒性投入”,就没有 “长久的胜利”。
比如比亚迪,从创立之初,就把 “新能源汽车” 作为核心目标,经过 20 多年的积累,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超过了特斯拉。
芒格说:“耐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只有保持耐心,愿意慢下来,长期投入,你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总想 “快速变现”,最终在追求 “风口” 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一事无成。
很多人总喜欢抱怨 “没背景”“没资源”“没人脉”,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用,永远只能停留在底层。
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 “命运不公”“出身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做到 “压倒性的投入”。
芒格年轻时,也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他年轻时还经历过很多挫折:妻子去世、事业失败、投资亏损,甚至还患上了白内障,差点失明。可即使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挫折,芒格也没有抱怨过,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工作中,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逆袭,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人物。
芒格说:“资源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了太多的事情上。普通人之所以能逆袭,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资源,而是因为他们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然后全力以赴地去攻克它,最终击穿阶层的壁垒。”
董宇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后来,他加入了东方甄选,成为了一名主播。
在直播带货的初期,他的直播风格和其他主播不一样,他不喜欢 “喊麦”“催单”,而是喜欢在直播中分享知识、讲述故事。
很多人都觉得他的直播风格不适合直播带货,劝他改变风格,可董宇辉没有放弃,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直播中,每天都在准备直播内容,不断优化自己的直播风格。
最终,他凭借自己独特的直播风格,吸引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全网最火的主播之一,也实现了自己的阶层逆袭。
芒格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普通人只要愿意付出压倒性的投入,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击穿阶层的壁垒。”
很多人之所以抱怨 “没资源”,其实是在为自己的 “不努力” 找借口。他们手里明明有很多资源,却不知道如何利用,只是盲目抱怨,最终一事无成。
查理・芒格的智慧,从来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最朴素、也最管用的 “压倒性投入法则”。
他用 99 年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靠天赋、运气或资源,而是靠 “把所有力气砸在一个点上,砸到对手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 的决心和毅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不需要 “全面发展”,不需要 “快速变现”,更不需要抱怨 “没资源”。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目标,然后付出 “压倒性的投入”,把它做到极致。
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功会自然而然地找上门来,你也会赢过 99% 的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芒格的名言:“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而让自己配得上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付出 “压倒性的投入”。从今天开始,停止无效的忙碌,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它,相信你一定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