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赣南脐橙便宜得离谱,楼下超市标价2块9,我差点以为看错了。
“今年赣南脐橙便宜得离谱,楼下超市标价2块9,我差点以为看错了。
”
朋友圈这条吐槽,点赞比自拍还多。
便宜≠开心,果农脸更绿:地头收购价跌到八毛,连人工都裹不住。
有人欢呼“实现脐橙自由”,有人担心“再便宜就不敢吃了”,怕又酸又水。
同一颗果子,冰火两重天。
出口看起来热闹,十个月跑出3.2万吨,比往年多一成半,可单价悄悄掉了8%。
东南亚、俄罗斯客户照样下单,只是每箱少给几美元。
外商精得很:越南边境的冒充货、湖南邻省的贴牌货,价一个比一个狠,赣南不降价,柜子就掉头。
外销增量填不了内销掉坑,批发市场的倒车,直接把果园价拖进沟。
为什么好端端的“中华名果”卖成白菜?
提前采摘是原罪。
十月中旬,还有青皮就被剪下,糖度没到线,口感像泡了水的饼干,消费者咬一口就拉黑。
去年有人网上吐槽“赣南脐橙=柠檬+糖精”,点赞十万加,伤害持续至今。
产区内部也卷,信丰、安远最早上市能抢高价,后面县只能跟风,谁老实谁亏钱,良心变成奢侈品。
市果业局把希望押在“赣南早”身上,比老纽荷尔早熟二十天,糖度轻松飙到14,不用催红、不用泡药,树上天数够,自然香。
今年新栽5万亩,听起来不少,可对比200万亩总量,只是指甲盖。
想靠这点“正规军”拉回口碑,得先熬过三年挂果期,而果农的账上余额,可能撑不过下个春天。
电商打假同步上线,京东拼多多下架1200多条链接,区块链溯源码贴到每箱,扫码能追到哪座山、哪棵树、哪天采。
想法很香,现实略硬:直播间里9块9十斤还包邮的“赣南脐橙”依旧蹦跶,扫码页做成一张图,P个二维码,消费者懒得点。
真假李逵打架,李鬼在旁边数钱。
更麻烦的是消费心态。
以前论箱买,现在按个挑;以前送人讲面子,现在自己吃都嫌甜得发腻。
降级的不止钱包,还有对“地理标志性风味”的滤镜。
赣南脐橙的敌人,不只是外地冒牌,还有“吃腻了”这三个字。
怎么办?
有人提议砍树减面积,可砍了今年没收入,银行贷的款不会跟着树一起埋。
有人想转果汁厂,国内NFC橙汁刚起步,产能小、收购价压得比地头还低,果汁厂只爱最低价,不爱品牌。
最现实的自救,是别再抢早,让果子在树上多待十天,糖酸比回到记忆里的标准;可统一延期采摘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这只手现在还没出现。
出口均价下滑、国内价格触底、口碑裂缝扩大,三条线交汇成一句话:赣南脐橙正站在“便宜—低质—更便宜”的死亡螺旋入口。
是继续卷早、卷价,还是咬牙卷品质,把2块9的超市货重新卖回5块9的“轻奢水果”?
答案不在专家报告里,而在每一辆开往批发市场的货车上。
司机一脚刹车,可能救的是明年自己的饭碗,也可能是消费者的信任。
来源:诗意海燕V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