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mol)。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粒子: 指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微观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如原子、分子等,肉眼不可见。宏观物质: 我们能直接感知和测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这一核心概念相关的100个核心术语和关键词。按照逻辑模块进行了分类,并附上简要解释,方便你系统性地学习和复习。
一、 基础核心概念
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是摩尔(mol)。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粒子: 指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微观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如原子、分子等,肉眼不可见。宏观物质: 我们能直接感知和测量的物质实体。集合体: 物质的量度量的不是一个一个的粒子,而是大量粒子的集合。二、 核心物理量与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 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符号为 NA,约等于 6.02 \times 10^{23} \text{ mol}^{-1}。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 mol。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符号为 Ar,无量纲。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 Mr,无量纲。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单位是 g/mol。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 Vm,单位是 L/mol。标准状况下约为 22.4 L/mol。气体摩尔体积: 特指气体的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 cB,单位是 mol/L。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为 m,单位是 g 或 kg。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符号为 V,单位是 L 或 m³。粒子数: 微观粒子的数目,符号为 N。三、 单位与符号
n: 物质的量的符号。m: 质量的符号。M: 摩尔质量的符号。NA: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N: 粒子数的符号。Vm: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c: 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V: 体积的符号。mol: 摩尔的单位符号。g/mol: 摩尔质量的常用单位。L/mol: 气体摩尔体积的常用单位。mol/L: 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单位。四、 核心计算公式与关系
物质的量计算式: n = \frac{m}{M}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关系: n = \frac{N}{N_A}气体物质的量计算: n = \frac{V_{(气)}}{V_m} (适用于标准状况或同温同压)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c_B = \frac{n_B}{V_{(溶液)}}稀释定律: c_1V_1 = c_2V_2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分数: ω = \frac{m_{(溶质)}}{m_{(溶液)}} \times 100\%质量分数与浓度换算: c = \frac{1000 \rho ω}{M} (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³)比例关系: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五、 溶液浓度相关术语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不饱和溶液: 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浓溶液: 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稀溶液: 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体积摩尔浓度: 即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 每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 mol/kg。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单位是 g/L。ppm: 百万分比浓度,常用于极稀溶液。ppb: 十亿分比浓度。六、 气体定律与状态
理想气体: 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标准状况(STP): 温度为 0℃(273K),压强为 101 kPa。此时 Vm ≈ 22.4 L/mol。常温常压: 通常指 25℃(298K),101 kPa。此时 Vm ≈ 24.5 L/mol。气体分压: 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体积分数: 对于气体混合物,某组分的体积分数等于其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摩尔分数: 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七、 化学计量与计算
化学计量数: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配平方程式: 使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 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限量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首先被消耗完的反应物。过量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未被完全消耗的反应物。理论产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生成物的最大量。实际产量: 实验中实际得到的生成物的量。产率: (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 100%。纯度: 样品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八、 实验操作与仪器
容量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工具。滴定管: 用于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特别是滴定实验。移液管: 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锥形瓶: 滴定实验中盛放待测液的容器。烧杯: 用于溶解、稀释、加热液体。天平/电子天平: 用于精确称量物质的质量。胶头滴管: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玻璃棒: 用于搅拌、引流。配制溶液: 指按照要求制备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定容: 当溶液体积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摇匀: 定容后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滴定: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反应完全。终点: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点。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待测液: 浓度未知,需要测定的溶液。九、 延伸与相关概念
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各向异性的固体。结晶水: 晶体中所含的定量的水分子。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 CuSO₄·5H₂O(胆矾)。式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常用于离子化合物等。有效数字: 在实验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系统误差: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 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在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液: 用于电解的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电荷守恒: 在离子反应中,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质子守恒: 在水溶液中,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学习建议:
理解这些术语的关键在于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核心是“物质的量(n)”这座桥梁,它连接了宏观世界(质量、体积)和微观世界(粒子数)。多做相关的计算题,是巩固这些概念的最佳方法。
来源:长江大中华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