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世界扇巴掌大赛的赛场上,一位中国选手——赵洪刚,被对手重击后倒地,遗憾告负。赛后,国内外华人社交媒体上一片嘲讽之声:有人讥笑“丢人丢到国外”,有人挖苦“出国挨打”,甚至有人用侮辱性的词汇来调侃。
近日,在世界扇巴掌大赛的赛场上,一位中国选手——赵洪刚,被对手重击后倒地,遗憾告负。赛后,国内外华人社交媒体上一片嘲讽之声:有人讥笑“丢人丢到国外”,有人挖苦“出国挨打”,甚至有人用侮辱性的词汇来调侃。
其实,真正冷静看过整场比赛实况并愿意独立思考的人,恐怕不会这样轻易地冷嘲热讽。
赵洪刚虽然输掉了比赛,却没有输掉体育精神。他面对的是一位职业选手,而他本人既非职业,甚至也算不上真正的业余选手。没有专业训练,没有赞助团队,没有医学保护,他不过是凭一腔豪情和勇气,站上了那张冰冷的擂台。
反观对手呢?我们看到,阿曼达耶夫在比赛中,两次犯规,明显缩脖,违背了比赛规则与竞技精神。这也足以证明:赵洪刚的登场,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威慑。一个世界级职业选手,面对一位非职业挑战者,却心生怯意,两次违规。这样的大胜,似乎也多了几分乖张?
技术上的胜利,无法掩盖精神上的矮化。
赵洪刚倒下的,是身体;但挺立着的,是那份令对手望而生畏的凛然之气。
他的眼角被打破,口角流血,可他那股我必须要站起来完成比赛的意志和信念,真正让人热血沸腾。那不是血腥的执拗,而是武者的尊严。
赵洪刚,也许并不完美,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让人久违的“英气”。我把这股英气理解为尚武精神。尚武,从不是打架的代名词。当一个社会面临无序,当一个民族深陷囹圄之时,这种尚武精神就是坚毅自强,就是舍我其谁? 就是危难时的勇毅,是承平时的秩序与担当。
我们可以承认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指出准备上的不周,但我们不能嘲笑一个有胆气、有担当的武者。真正可悲的,不是赵洪刚的失败,而是我们对勇气与血性的集体陌生。一个社会如果只会嘲笑勇者的伤痕,而不再敬重血性的奋斗,那才是真正的悲凉。那些坐在键盘后面极尽挖苦之能事的人,不曾站上擂台,不曾面对拳风掠面的恐惧,不曾承受被击倒的悲痛。我就问,一个从未敢上场的人,又是凭什么嘲讽那个敢于站上擂台的武者呢?
赵洪刚的脸,被打破了;但他的“武者之尊”,是他的第二层肌肤,那一层,从未被打破。
他的倒下,是暂时的;而他身上的尚武之魂,将让更多人重新理解何为“武者”、何为“尊严”。
赵洪刚
他不是一个被KO的笑柄,而是一个愿意用身体去捍卫意志、信念的武者。
因为有他,我们看见了——在这个轻易嘲讽、轻易否定的时代,还有人愿意用身体去捍卫信念,用尊严去诠释勇毅。
来源:康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