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四川舰海试,全球首艘电磁弹射两攻亮剑,歼-35能上舰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3:46 1

摘要:2025年11月14日上午9时,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传来汽笛长鸣,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解缆起航,奔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海试。央视第一时间全程跟进报道,速度快到近乎直播,这份公开透明的自信,配上前几日刚崭露锋芒的8万吨级福建舰,中国海军“下饺子”

2025年11月14日上午9时,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传来汽笛长鸣,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解缆起航,奔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海试。央视第一时间全程跟进报道,速度快到近乎直播,这份公开透明的自信,配上前几日刚崭露锋芒的8万吨级福建舰,中国海军“下饺子”式发展彻底点燃全网——4万余吨巨舰从开工到海试仅用13个月,这般建造速度堪比“造香肠”,更颠覆全球两栖作战装备格局。

四川舰最震撼的亮点,是全球独一份的“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组合。作为满载排水量接近5万吨的巨舰,它不仅比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大,更直接搭载了福建舰同款电磁弹射器,打破了两栖攻击舰“无弹射”的全球惯例。要知道,美国美利坚级、日本出云级两栖攻击舰,要么依赖垂直起降战机,要么只能搭载直升机,而四川舰凭借电磁弹射技术,可不受限制地搭载多型固定翼战机和无人机,攻击-11隐身无人机、教练-10战机都能满油满弹起飞,作战效率远超传统两攻 。

更让人惊叹的是中国造船业的“硬核产能”。四川舰从开工到海试仅耗时13个月,而日本出云级建造周期达1年7个月,韩国独岛级更是用了2年9个月。这种“造巨舰如流水线”的速度,背后是沪东中华造船厂的智能建造体系,以及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电磁弹射器到综合电力系统,从特种钢材到雷达设备,无一不是中国制造,这才让4万吨级尖端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军迷最关心的“歼-35能否上舰”,目前虽有争议但充满想象空间。央视明确表示四川舰可搭载多型固定翼战机,其拦阻系统性能不低于辽宁舰,理论上具备适配歼-35的基础。但也有分析指出,当前舰体设计的机库尺寸、升降机载重可能需要优化,短期内更可能以无人机为核心战力,形成“30架无人攻击机+10架直升机”的远程打击模式。不过无论如何,四川舰的出现,让中国海军多了一种“准航母”选择——未来与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协同行动,可承担反潜、护航、对陆打击等任务,让航母专注于制空制海,战力互补实现1+1>2。

从075型到076型的跨越式发展,短短几年间,中国两栖攻击舰从“追赶者”变成“规则制定者”。四川舰的海试,不仅是一艘巨舰的亮相,更是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的升级信号——它既保留了两栖登陆、兵力投送的核心功能,又凭借电磁弹射技术解锁了固定翼战机作战模式,成为兼顾“夺岛利器”与“海上机场”的多面手。

这场“下饺子”式的发展,从来不是数量的堆砌,而是技术自信与工业实力的双重彰显。

来源:围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