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圈里一搜,“红酒软化血管”“红酒抗氧化”“红酒降压”……一堆转发量爆表的内容,仿佛不喝点红酒都跟不上时代。但到底是“仙丹”还是“陷阱”?得看你是谁,身体什么状态,尤其是高血压这类“慢性病熟人”,别一脚踩进“自我感动式养生”的坑。
说来你可能不信,门诊里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血压控制得挺稳,结果一查肝功能,异常。仔细一问,才知道他每天晚饭后一杯红酒,坚持了十年。
他笑着说:“法国人不就这么活的吗?”但问题是,我们不是法国人,咱也不是每天吃羊排配乳酪,日照、基因、饮食结构全都不一样。红酒这事,是该重新聊聊了。
这几年,红酒又火了,尤其在老年群体中,仿佛成了“养生神器”。
朋友圈里一搜,“红酒软化血管”“红酒抗氧化”“红酒降压”……一堆转发量爆表的内容,仿佛不喝点红酒都跟不上时代。但到底是“仙丹”还是“陷阱”?得看你是谁,身体什么状态,尤其是高血压这类“慢性病熟人”,别一脚踩进“自我感动式养生”的坑。
首先说个让人拍桌子的事实:长期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不是“白酒才伤身”,红酒也在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酒精摄入跟血压升高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别以为红酒颜色深、味道酸就是“养生的”,它的本质还是酒精。
你血压本来就高,再补这么一口,等于给血管加了把火。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红酒里也确实有一些对心血管友好的成分,比如白藜芦醇,这是种多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强,有研究说它能提高心肌细胞的抗压能力,减少炎症反应,看起来很美好。但问题是,日常饮用红酒能喝到多少这种成分?很少。
要达到实验中那种剂量,可能得喝上十瓶。你是想降压还是想肝硬化?大部分人都搞错了重点。
而且喝完红酒之后,有些人会心跳加快,脸发红,甚至头痛?这不是喝多了,是个体代谢能力的问题。亚洲人群特别容易缺乏乙醛脱氢酶,酒精代谢慢,容易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不是你不适合喝,是你根本不该喝。血压不稳定的人,哪怕一小杯,也可能引发波动。
那是不是说高血压患者就绝对不能碰红酒?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身体什么状态,还有没有其他基础病。
临床上确实有少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在每天15ml酒精摄入以内(约150ml红酒),并且搭配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体重控制,血压也没咋波动。但这样的案例,真的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还是自控能力差,一喝就多,一多就出事。
尤其要注意这5个细节,很多人犯错还不自知。
第一,空腹喝红酒是大忌。空腹状态下酒精吸收更快,血压容易瞬间波动,上下波动幅度大,就像高空弹跳一样刺激你的小动脉,长此以往血管弹性变差,后续风险飙升。
第二,别在晚上喝太晚。很多人说“吃完饭喝点红酒助眠”,结果半夜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血压突高。酒精本身会扰乱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夜间血压异常升高。而夜间血压高,是导致中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第三,不要和降压药同服。特别是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遇到酒精可能放大药效,引起过度扩血管,出现头晕、乏力,甚至跌倒。老人家如果本身站立平衡差,这种“醉中带药效”的组合,危险程度不亚于摔跤。
第四,别擅自模仿“地中海饮食”那一套。很多文章说地中海饮食里红酒是核心之一,但你知道吗?人家那边配的是橄榄油、深海鱼、番茄、粗粮,生活节奏慢,压力小。而我们这边,红酒配的是火锅、烧烤、重口味外卖,还边喝边刷手机,连晚上11点都不睡。这不是地中海,这是“熬夜海”。
第五,别把红酒当药。这点最常见,尤其是听谁说“红酒能软化血管”,就天天来一杯。但血管的硬化是复杂的慢性过程,跟脂代谢、炎症、糖代谢、血压控制、遗传因素等一堆东西有关。你靠一个饮品就想搞定血管健康?那药厂早都关门了。
真正让人警惕的,不是红酒本身,而是“带着目的去喝”的心态。很多人喝红酒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让自己“喝得安心”,仿佛这是医学许可的“养生饮酒”。但医学不是许愿池,不能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还希望它保你不生病。
顺带一提,2024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明确不推荐任何人为了健康“开始饮酒”。也就是说,哪怕红酒有再多抗氧化物质,也不值得你去开启这个习惯。
如果你本来就不喝酒,那最好别因为“红酒有好处”而开始喝;如果你已经在喝,且血压控制得好,那也要严格控制量,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压,别搞“自我感动式养生”。
从健康角度看,真正靠谱的“护血管”操作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每天走路6000步,睡够7小时,少吃高盐食物,控制体重,按时吃药。比起一杯红酒,这些才是真正能帮你稳住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硬核操作”。
在传统文化里,酒一直是连接人情的桥梁,从“杯酒释兵权”到“醉卧沙场”。但那是文化,不是医学。我们没必要用一个文化符号去承担健康责任。尤其当你已经跟高血压打了照面,一切“喝点没事”的安慰话,都是风险的遮羞布。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有高血压患者,每次举杯之前,不妨多问问自己一句:这杯下去,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情绪放纵?如果是后者,那你得承认,红酒不是帮你,而是在拿你的血压开玩笑。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10):833-86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黄海燕,侯芳,王伟.酒精对血压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4,27(3):195-199.
来源:健康一刻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