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人设崩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17:00 1

摘要:11月10日,有网友发视频,在11月8日-9日的疯狂英语线下活动中,创始人李阳表示:“昨天我听了董宇辉的演讲,跟国外的外交官交流,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发音特别怪,所以证明新东方不怎么样,俞敏洪发音更差,所以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这段话一定要发到网

今天,话题“董宇辉致歉口语多个语法错误”登顶微博热搜。

11月10日,有网友发视频,在11月8日-9日的疯狂英语线下活动中,创始人李阳表示:“昨天我听了董宇辉的演讲,跟国外的外交官交流,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发音特别怪,所以证明新东方不怎么样,俞敏洪发音更差,所以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这段话一定要发到网上,引起洪天巨浪,轩然大波,我就喜欢轩然大波。

这事其实很简单,近日,董宇辉作为受邀嘉宾,在上海进博会的展厅里用英语与外国政要、品牌高管交流,结果出现多处语法错误。

11月8日,董宇辉曾在与辉同行评论区表示,“抱歉,英语丢的太久,说的时候来不及反应,口语中有多个语法错误,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可以看出,李阳是主动求战,想把语言讨论变成流量事件;董宇辉则选择了评论区低调回应。

一边是李阳火力全开的吐槽,一边是董宇辉提前一步的谦逊道歉,俩人反差感拉满!网友的讨论更是有意思。

大部分人都认为,李阳就是想蹭流量而已,英语又不是中国人母语,中国人能说,外国人听得懂就行,不用那么讲究。

不过,也有人觉得董宇辉曾是英语老师的人,不应该出错。

还有人表示,董宇辉应对的情商很高啊,两个人的格局可见一斑。

还有人把李阳家暴的旧闻翻了出来,直言”董宇辉至少没打女人“……

李阳说喜欢舆论的轩然大波,如今确实是做到了,只不过对他而言都是负面,不过估计他也不会在乎吧,至少流量蹭到了。

为何这次网友一边倒的支持董宇辉呢?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

一是从事件本身来看,李阳口中"严重的语法错误",经网友核实,大多是口语中的即兴瑕疵。这样的口误在实时交流中极为常见。回看现场视频,董宇辉向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及嘉宾赠送书籍《唐诗三百首》。整个交流过程都很自然顺畅,并没有出现外国友人听不懂的语言表达。

这从舆论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外国人能听懂就行,不必在乎细节。毕竟语言只是工具,不是艺术,不是用来彰显什么身份阶级,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有口音很正常。就像老外说中文一样,有时我们听起来也蹩脚,发音不准也没人笑他们。

二是董宇辉的谦逊态度,主动承认错误。没有辩解,没有反击,这份谦逊让原本的"批评"变成了衬托。有人说董宇辉是"高情商",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清醒。他从未把英语当作自己的核心标签,也从未追求过"语言大师"的头衔。英语对他而言,只是众多技能中的一项,就像他能背的古诗、能讲的哲学道理一样,都是服务于内容传递的工具。

三是李阳的刻意碰瓷让人反感。近年来,疯狂英语的热度早已褪去,他的公众形象也多与争议绑定。而董宇辉作为当下直播电商领域的"文化符号",自带巨大流量。李阳特意要求听众扩散言论,甚至直言"喜欢轩然大波",对流量的渴望,写在脸上了。人红是非多,这是流量时代的必然。有人靠批评他人博眼球,有人靠打磨自己成风景。

最后,我想说的是,能够促成理解与共鸣的交流,远比完美无瑕的语法更重要。当我们过度关注语法正确与否时,反而可能忽略语言最珍贵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进博会上,董宇辉或许在语法上犯了错,但他成功地输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古诗词,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难道不比语法纠错更有意义吗?

对于李阳这种刻意挑起对立试图吸引互联网流量的举动,我们普通大众对其置之不理就是最好的回应。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