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周大亮提醒,气温骤降,心脏病患者需格外警惕,低温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引发心梗、心衰等严重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寒冷天气易诱发感染,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心律失…
今日立冬,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下降,寒潮也成为天气舞台的“常客”。不少人认为,寒冷只是体感上的“冷”,殊不知,它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周大亮提醒,气温骤降,心脏病患者需格外警惕,低温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引发心梗、心衰等严重问题。
寒冷,心血管的“隐形杀手”
周主任表示:心血管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尤为高发。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15.4℃时,心脏病患者猝死风险显著增加。在东北、贵州高原等寒冷地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更高。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梗发生率升高2.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尤其在气温骤降的28天内,心梗风险达到峰值。
哪些患者需特别警惕?
1. 高血压患者: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调查显示,冬季血压平均值明显高于夏季,收缩压平均升高7mmHg,舒张压升高3mmHg。
2. 冠心病患者:低温可诱发冠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心梗。
3. 心力衰竭患者:寒冷天气易诱发感染,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
4. 心律失常患者:冬季房颤高发,可能与气温、湿度变化及冬季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高发有关。
寒潮来袭,如何科学预防?
1.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测量血压3-4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
2. 坚持治疗:冠心病患者如无胸闷、胸痛等症状,无需过度补充营养品,坚持原有治疗方案即可。
3. 预防感染:心衰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
4. 合理运动:雾霾天不建议戴口罩户外运动,可选择室内有氧运动,如太极拳、踏步走等。天气晴好时,下午户外运动更为适宜。
5. 均衡饮食:保持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盲目进补。
6. 心态平和:过度紧张或盲目“挂水通血管”均不可取,保持平常心是预防疾病复发的“良药”。
随着冬季的到来,严寒将成为主旋律,心脏健康需格外重视,科学防护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专家建议,心脏病患者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规律用药,合理作息,健康平稳度过寒冬。
心内科一病房
科室简介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级高血压中心、国家级心力衰竭中心、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敢于奉献的医疗团队,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9名。科室9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肺动脉栓塞碎栓术、率先在省内开展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率先在哈尔滨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治疗。开展十五、十二五攻关课题2项,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新技术应用奖50余项。发表科研文章90余篇。
专家简介
周大亮 心内一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地位及荣誉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分会委员
2.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与康复专委会委员
3.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高血压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4.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哈尔滨联盟副主任委员
6.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常委
7.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委员
8.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
9.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科住培基地教学主任
10. 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1. 参与国家十五、十二五攻关课题 2项、主持省市科研课题 7 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省市新技术应用奖 6 项,发表SCI文章5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 20篇
12. 中国临床指南“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
13. 荣获“典赞2022·科普龙江”十佳科普传播人物
擅长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介入及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有独特诊疗方法;2010年率先在哈尔滨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成立了哈尔滨市第一家心脏康复中心,该心脏康复中心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2020年该中心又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