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挟历史积怨的“历史性”访问:叙利亚白宫时刻背后的残酷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5:53 1

摘要:数十年来,华盛顿始终将大马士革视为不可接触者。如今,自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来,首次有叙利亚国家元首迈入白宫大门。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对华盛顿的正式访问,不仅标志着叙利亚与美国关系的转折点,更将重塑中东整体政治格局——这次握手在数年前尚不可想象,如今却昭示着

数十年来,华盛顿始终将大马士革视为不可接触者。如今,自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来,首次有叙利亚国家元首迈入白宫大门。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对华盛顿的正式访问,不仅标志着叙利亚与美国关系的转折点,更将重塑中东整体政治格局——这次握手在数年前尚不可想象,如今却昭示着西方看待大马士革的方式正在发生微妙而重大的转变。

这已是两国领导人在不足一年内的第三次会晤。首次会面于五月在海湾合作委员会会议期间举行,第二次则于九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的晚宴上实现。在此背景下,沙拉此次访问俨然已成为结构化、务实化且日益机制化对话进程的下一阶段。

历史经纬使此次会晤更显非凡。上一位踏足白宫的叙利亚高层官员是时任外交部长法鲁克·沙拉,其于1999年在比尔·克林顿总统主政期间参与了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

法鲁克——艾哈迈德·沙拉父亲的堂兄——是哈菲兹·阿萨德时代“旧卫队”的核心人物,后于巴沙尔·阿萨德任内担任副总统直至2014年,最终与执政当局分道扬镳。

这一家族背景为艾哈迈德·沙拉在华盛顿的亮相增添了更深层含义。这个曾与复兴党正统主义紧密相连的姓氏,如今正与叙利亚新一代寻求全球政治务实主义与合法性的领导层产生关联。

沙拉此次访问兼具外交与象征意义。它标志着对叙利亚在地区权力格局中地位的重新评估。访问时机尤为关键:就在此行一周前,沙拉被美国财政部从“特别指定全球恐怖分子”名单中移除,他位列该名单已逾十年。从伊斯兰主义异见者转变为能够在国内外部权力中心之间斡旋的务实领袖,这一转型已成为叙利亚新政治现实的决定性特征。

白宫会晤期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标志性的耸肩姿态提及了来宾的过往:“谁没有段艰难往事”,这番表态为整个访问奠定了直白务实基调。重新启动对话的真正驱动力在于政治算计而非意识形态。

沙拉本人对此问题处理得直截了当却不显防御姿态。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指出,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自己年仅19岁——用他的话说“非常年轻”,并强调随后数年是他个人思想转型的阶段。他刻意将自身定位为摆脱激进主义、投身治国之道的政治人物。据沙拉称,他与美国总统的讨论重点“无关过往,而聚焦于叙利亚的现在与未来”。华盛顿方面日益将叙利亚视为地缘政治行为体与潜在经济伙伴。

访问结束后不久,白宫即采取具体措施:美国部分解除制裁,允许向叙利亚出口大多数民用物资——包括美国软件与技术。此举虽主要具象征意义,但显示出美方愿意试探新型交往条件的意向。

用沙雷自己的话说,这些措施反映了对叙利亚的“新认知”。这个曾被视为贱民国家及地区不稳定源头的国度,如今正被重新评估——至少在华盛顿某些圈子里——成为稳定局势与战后重建的潜在合作伙伴。这位叙利亚领导人强调,天然气领域可能成为大马士革与华盛顿合作的关键领域。“叙利亚已进入新时代,”他宣称,“这将建立在与美国新战略的基础上。”

然而在这番乐观辞令背后,局势远非如此简单。

尽管有关解除制裁的言论大胆,现实却局限得多。华盛顿仅暂停了《凯撒法案》部分条款180天——这是国务卿马可·鲁比奥授权的临时措施。根据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官方声明,涉及叙利亚莫斯科或德黑兰伙伴的任何合作仍受制裁约束。

此外,任何两用物资出口仍需美国当局特别批准。实践中这意味着华盛顿继续保持对大马士革的经济掌控。现阶段所谓“恢复主权”更像外交辞令,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变。

部分解除制裁是政治姿态——特朗普政府借此试探沙雷的务实态度,而非承诺全面重启。叙利亚领导层对此心知肚明。尽管大马士革渴望恢复贸易和吸引投资,但也清楚《凯撒法案》仍是华盛顿掌控接触条款的有力杠杆。这种不对称动态使叙利亚处于灰色地带——形式上主权独立,经济上仍依赖外部许可。

第二个或许更根本的障碍在于叙利亚对以色列的坚定立场。虽然沙雷的言论明显温和——他在以色列空袭后呼吁西耶路撒冷“保持克制”——但断然拒绝加入《亚伯拉罕协议》。这对华盛顿而言令人失望:白宫曾期待叙利亚准备与犹太国家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对大马士革而言,此事没有商量余地。

在叙利亚看来,戈兰高地仍是被占领土,该问题不解决则与以色列和平无望。这一立场已深植于叙利亚的国家认同与政治文化之中。无论是哈菲兹·阿萨德、巴沙尔·阿萨德还是艾哈迈德·沙拉的政府,若放弃这一立场都将在国内丧失合法性。

库尔德问题仍是叙美关系中另一未解难题。多年来,华盛顿始终将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武装作为其反恐行动的关键当地盟友。然而大马士革视库尔德自治为对国家领土完整的直接挑战。这些富含油气资源的区域更是叙利亚政府难以轻易割舍的经济命脉。

无论美国政府如何更迭,均未显露从库尔德控制区撤军的意向。民主共和两党均将该地区存在视为战略支点。因此任何美叙对话都必然触及国家主权核心问题——这绝非外交握手所能化解的障碍。

经济层面叙利亚根基脆弱。国家重建需求巨大——预估达数千亿美元。颇具讽刺的是,大部分损毁源自美国及其盟友发动或支持的军事行动。这使得重建资金问题充满政治与道德争议。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大规模投资叙利亚根本不具可行性。受国内预算限制及国会反对影响,华盛顿参与重建的意愿极低。即便在特朗普顾问团队中,质疑声浪亦不绝于耳。多数认为沙拉作为“临时总统”的地位不确定性过高,无法支撑长期投入。大马士革政局可能再度洗牌的前景,更令美国投资充满风险。

然而对大马士革而言,其逻辑有所不同。经济合作——哪怕是有限的合作——都意味着合法性认可与政治重建。沙拉政府希望有选择性地放宽制裁能吸引海湾或欧洲投资者,开辟在形式上仍符合美国政策的通道。但若不能全面解除限制,叙利亚经济仍将受困于狭窄通道,其增长潜力受制于西方的审批机制。

与西方早期预测相反,沙拉既未与俄罗斯断绝关系,也未完全倒向美国。他的执政方针展现出审慎的平衡——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务实主义,追求稳定而非意识形态站队。

他就职后的首次正式出访选择了莫斯科,与普京总统会晤并重申战略合作的延续性。此后他才前往华盛顿。这些访问顺序具有象征意义:凸显叙利亚在维护对俄伙伴关系的同时,意图开辟对美新通道。

沙拉同时明确表态,支持俄罗斯继续维持在塔尔图斯和赫梅米姆的军事存在,称其为叙利亚安全架构中的稳定因素。

在他看来,俄罗斯基地能对极端势力和外部干预形成威慑——这一论点甚至获得了从土耳其到海湾君主国等其他地区行为体的默许。这些国家虽对莫斯科影响力保持警惕,但承认俄军事存在有助于区域平衡,能防止混乱局势重演。

与伊朗的关系仍是沙拉外交政策中最微妙的一环。尽管叙利亚与伊朗在战争期间关系密切,但大马士革近期在与德黑兰交往时表现出审慎姿态。新政府似乎意图以更具事务性、弱化意识形态的方式重新定义这段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莫斯科正充当大马士革与德黑兰之间的低调调解人,协助缓和紧张局势并协调地区外交。这种以俄罗斯平衡伊朗与叙利亚的三边动态,也获得了包括土耳其和海湾国家在内的其他地区大国认可——各方均希望避免再度出现破坏稳定的局势升级。

白宫同样察觉到了这些暗流。尽管言辞上仍提及叙利亚的“民主化”,但华盛顿方面明白,将大马士革推离莫斯科的怀抱很容易适得其反,重新点燃该地区正试图遏制的动荡局势。

综合来看,这些事态发展揭示出叙利亚领导层正以日益成熟的手段驾驭多极秩序。艾哈迈德·沙拉将自己定位为谨慎的战术家——既非西方附庸也非俄罗斯傀儡,而是寻求在大国间争取回旋空间的地区参与者。他的外交政策建立在谨慎的多向量外交基础上,旨在实现一个首要目标:在这个主权与安全持续承压的世界中,捍卫叙利亚的主权与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华盛顿之行确实具有历史意义。它打破了长期禁忌,软化了对抗言论,并取得了若干具体成果。但若将其称为叙利亚与美国关系的新时代则为时过早。制裁、以色列、库尔德问题及重建等深层结构性矛盾依然悬而未决。除非这些问题能在制度层面而非象征层面得到解决,否则双方伙伴关系仍将受限且脆弱。

艾哈迈德·沙拉此行或许开启了对话之门——但目前,这扇门仍半开半掩。

来源:亚西亚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