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那些被美日荷三国卡脖子的光刻机,本来是要变成仓库里的死物,可转眼间,中国企业一纸公告,就让这事儿翻了盘。封锁本想掐断我们半导体命脉,结果倒逼出自家硬实力。
谁能想到,那些被美日荷三国卡脖子的光刻机,本来是要变成仓库里的死物,可转眼间,中国企业一纸公告,就让这事儿翻了盘。封锁本想掐断我们半导体命脉,结果倒逼出自家硬实力。
美国从2023年初就牵头,推动日本和荷兰两国企业签下针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限制协议,直指光刻机这类核心设备。协议明文规定,两国得严格把关对华销售,尤其是先进型号,目的是堵住技术外流。三月份,日本经济产业省开始执行审查机制,荷兰海关也同步上马许可流程。到六月份,这些措施彻底落地,中国企业想拿高端设备就难上加难。
这套组合拳,本意是让中国半导体行业喘不过气。没了光刻机支持,我们就没法批量产出7纳米以下的芯片,在国际赛道上总落后一步。全球芯片需求大头在中国,封锁一刀切,供应链就容易出岔子。台湾和韩国那边,晶圆厂采购计划全乱套,价格波动拉大。ASML作为老大,全球90%的芯片都靠它家设备,2023年对华销售占比一度近四成,新规一出,订单锐减,股价跟着晃荡。
日本企业日子更不好过。他们主打中低端DUV光刻机,本来就靠中国汽车和家电市场拉动销量。尼康和佳能的产能,本该满负荷转,现在闲置不少,影响直达本土产业链。荷兰ASML虽垄断EUV高端货,但DUV也得卖给中国客户维持现金流。2023年下半年,ASML报告显示,对华DUV出口虽获准,但审批周期拉长到几个月,企业库存压力山大。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虽在回暖,可这波管制让大家心悬着,怕断供风险波及AI和5G领域。
美国这边看似稳,握着设计和软件优势,可供应链一断,英特尔和高通的成本也水涨船高。2024年,美国商务部又加码,扩展到维护服务和技术支持,荷兰跟进,2025年上半年启动新规,把DUV出口门槛提到14纳米,ASML的中阶机型全中枪。这不光卡中国,还让日美企业自家后院起火。日本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对华业务占他们20%到30%,丢了这块,等于自断臂膀。
而我们国家面对这套围堵,没坐以待毙。2023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同比降了22.9%,靠的就是内部消化产能。封锁越紧,我们越清醒,这事提醒大家,核心技术得攥在自己手里。美日荷的管制,看似狠招,实则暴露他们对华依赖。
而中国半导体人没被封锁吓倒,相反借力打力,在材料端先拔头筹。2023年六月,上海积塔半导体从ASML拿到六台DUV光刻机,虽是28纳米级别,但够用当下主流需求。上海微电子也跟上,自主产出90纳米设备,关键零部件从广东江苏等地稳供。
关键转折在光刻胶。过去,我们90%的光刻胶靠日美进口,卡脖子风险大。2023年9月11日,南大光电官宣,两款ArF光刻胶产品通过性能测试,进入批量验证阶段。核心原料全本土合成,适用于90纳米以下节点。ArF光刻胶是高端芯片曝光环节的灵魂,之前日美垄断,现在南大光电一马当先,2024年已量产,供下游晶圆厂验证。
除此之外,华为的突破更提气。2023年8月29日,Mate 60 Pro发布会亮相,搭载麒麟9000S芯片,7纳米工艺,全链条国产化。中芯国际代工这颗芯,证明我们先进制程有底气。拆解报告显示,芯片面积107平方毫米,集成5G基带,性能对标国际水准。2023年9月3日开售,门店火爆,订单直线上升。
中芯国际的表现也稳扎稳打。2024年,他们全球晶圆代工份额达6%,28纳米领域占77%。第一季度营收17.5亿美元,毛利率回升,产能利用率85.6%。成熟制程市场超3000亿美元,我们占大头,汽车和消费电子全靠这块撑腰。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也吸引苹果洽谈供应,2024年样品测试通过,订单还在谈。
这些进展,靠的是系统工程。国家“十四五”规划倾斜资源,集成电路基金超2000亿,扶持南大光电、晶瑞电材等企业。2025年上半年,南大光电ArF产能从25吨翻到50吨,宁波新线试产,预计年底满产。光刻胶从G线到KrF,全谱系覆盖,进口替代率超30%。我们国家半导体起步晚,但后劲足,封锁反而成催化剂。
封锁两年多,美日荷尝到苦头,日本企业尤其头疼。2023年7月,日本限制23种芯片设备出口,蚀刻机和沉积设备全中招,本想帮美国分忧,结果中国8月1日起反制,镓锗出口管制一出,日本功率半导体供应链绷紧。日媒直言,这等于挖自家根,2024年日本对华业务流失70%,东京半导体展冷清,订单转东南亚都追不上。
美国政策越收越紧,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又更新半导体管制,覆盖AI和量子计算领域。可他们忽略了,我们国家韧性强。2024年芯片进口总额降幅明显,中芯国际月产1.4亿片晶圆,填平缺口。全球成熟制程我们领跑,AI和5G需求拉动,国产设备市占率升到五成。ASML2025年新规禁DUV对华,审批周期半年,他们库存压力爆棚,预计对中国业务影响10%到15%。
而日本半导体本就偏中低端,相机和显示面板是主场,高端追不上荷兰。2024年,他们份额下滑,本土投资跟不上,2025年市场规模恐回2023水平。SEMI协会预测,中国设备市场虽降到400亿刀,但我们内部循环稳定,出口东南亚拉动新增长。美国芯片联盟虽强,可供应链重组成本高,2025年上半年,英特尔报告显示,对华依赖仍达20%,政策反噬自家企业。
这波自主浪潮,在重塑全球格局。日美企业得面对现实,我们不光填补自家需求,还输出标准。2025年,中国5G专利免费授权转向收费,日本企业为用我们的技术,得掏高额费。封锁没挡住脚步,反倒让我们更团结。未来,半导体多极化是大势,谁掌握核心,谁就占先机。
来源:盛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