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是喝茶喝出来的?医生劝告:再健康的肾脏,也难承受这6种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5:08 1

摘要:茶是好东西,没错。中国人喝茶,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讲究得很。但凡事讲个“度”,喝得不对,再好的茶也能变成“催命符”。

“医生,我爸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还挺硬朗,怎么就查出来肾出了问题?”门诊上,这样的问题,听过太多。

再一问,原来老人家几十年如一日,一天三壶茶,夏天冷泡,冬天浓煮。还觉得自己是“养生”。

茶是好东西,没错。中国人喝茶,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讲究得很。但凡事讲个“度”,喝得不对,再好的茶也能变成“催命符”。

肾脏,本来就是个沉默器官,不吭声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一出问题,往往就是晚期。而偏偏有些看起来“养生”的喝茶方式,正在一点点消耗它的生命力。

很多人喝茶爱讲究个“浓”。觉得茶叶放得多,才够味儿。可浓茶里咖啡因、草酸、茶碱的含量高得吓人。

这些物质,进了身体后,肾脏得加倍去代谢、去分解。常年累月地这么折腾,再结实的肾脏也会吃不消

尤其是草酸,它容易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肾结石。结石堵住肾小管,时间一长,肾功能就开始走下坡路。

还有人喜欢空腹喝浓茶,觉得“醒脑”。其实这时候胃肠道还没启动,茶碱直接刺激肾上腺,让血压飙升、心跳加快,肾脏的压力也跟着上来

很多女性朋友喜欢喝花草茶,觉得它“温和”“排毒”“养颜”。但真相是,花草茶种类繁杂,有些对肾脏并不友好。

像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茶,曾在不少减肥茶中发现,它对肾脏有严重毒性,甚至会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走向尿毒症

体质偏寒的人,喝了偏寒性的花茶,比如菊花、金银花,容易出现尿频、腰酸、乏力等肾气不足的表现。身体本就虚弱,再喝错茶,反而“越养越虚”。

夏天一到,冰镇冷泡茶开始流行,尤其是年轻人,冰茶一喝就是一整瓶,甚至当水喝。

但冷饮进入体内后,会让肾脏的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降低代谢效率。长期如此,肾脏的“过滤器”功能就会越来越弱。

对原本就有慢性肾病的人来说,冷茶更是“毒药”。因为低温刺激可能加速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直接让病情恶化。

很多人觉得年轻无所谓,肾脏坏了再说。可真等到水肿、乏力、夜尿频繁的时候,已经晚了。

有些人家里囤茶,几年都舍不得扔。觉得茶越放越香,不喝完可惜。但茶叶不是酒,放久了会吸潮、发霉,滋生黄曲霉素这种“隐形杀手”。

黄曲霉素是公认的致癌物,对肝肾都有极强的毒性。哪怕只有一点点霉变,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更别说那些“香精茶”“调味茶”,为了口感加了一堆化学添加剂,一旦喝多,对肾脏是慢性“中毒”。

节俭是好事,但用在吃进身体里的东西上,就得慎重。便宜的代价,可能是肾功能慢慢丢掉。

现在市面上不少“轻断食”“排毒茶”,打着“天然草本”的旗号卖得火热。但这些茶很多都含有泻药成分,比如番泻叶、芦荟素。

长时间依赖这类茶,人体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离子减少,会影响肾单位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更危险的是,很多人把这类茶当成“长期减肥工具”,每天一杯,三个月不间断。等到身体出现虚脱、心慌、肌肉无力,再去检查,肾功能已经掉到了底。

减肥茶不是保健品,是“药”。药就不能乱吃,更不能长期吃。

有人把茶当水喝,一天七八杯不在话下。尤其是老年人,嘴馋又不爱喝白水,茶对他们来说是“万能饮料”。

可茶水里含有大量鞣酸和咖啡因,不仅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慢慢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逐步减退。

更糟的是,喝茶多了,有些人反倒不爱喝水了。身体一旦缺水,尿液浓缩,肾脏的清除功能受限,毒素堆积,慢性肾病就这么悄悄来了

白水才是解渴、排毒的最好选择。茶可以喝,但要有节制,不能代替水,更不能整天泡在茶里。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建新.茶叶中草酸的含量及对肾脏健康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2020,41(14):278-282.

[2]李春芳.马兜铃酸与肾脏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3):702-706.

[3]王伟.慢性肾病患者饮茶习惯与肾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8):629-633.

来源:3分钟急救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