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全省商务系统不仅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更以稳“进”、促“优”、向“新”、务“实”的步伐大踏步向前,更加开放自信、创新包容的江西正加快拥抱世界。
全省社消零总额四年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比全省GDP增幅高0.9个百分点......
近日,“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具体如下:
发布会现场图 摄影:韩贤煜
“十四五”以来,全省商务系统不仅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更以稳“进”、促“优”、向“新”、务“实”的步伐大踏步向前,更加开放自信、创新包容的江西正加快拥抱世界。
一是“进”,势头稳中有进,江西开放更加自信
狠抓全方位扩大内需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强消费“主引擎”、招商“动力源”、外贸“稳定器”作用。消费市场繁荣壮大。全省社消零总额四年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比全省GDP增幅高0.9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提振消费作为重要经济任务来抓,在省级层面建立由商务部门牵头的省促进消费融合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出《江西省提振消费行动方案》和9个配套文件的“1+9”政策体系,实施商品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农村消费促进、消费场景创新、经营主体壮大、优化消费环境“七大行动”,加速构建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的大消费格局。1-9月,全省社消零总额9287亿元,增长5.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今年预计突破1.3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6%以上,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引资项目质效双升。依托“四面逢源”区位优势,“十四五”期间全省引进重点投资项目超万个。特别是我们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新需求,去年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1-9月,全省引进外资项目206个,实际使用外资4.71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新增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57个、同比增加1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0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60%,成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和主渠道。外贸基本盘更加稳固。货物进出口四年年均增长3.9%,年均规模超5300亿元,外贸依存度达13.8%,居中部第2。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应对美国关税打压政策,及时出台“支持外贸促稳提质14条”“助企纾困稳外贸12条”“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5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稳住了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1-10月,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3965.6亿元,增长2.6%,其中出口2545亿元,增长2.1%,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
二是“优”,结构更加优化,商务改革有力有效
坚持发展有需、改革有应,消费供给结构、引资产业结构和外贸市场结构加速转型。消费供给持续提质。连续推进三轮促消费专项行动,积极培育首发经济、银发经济、赛事经济和会展经济新增长点,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大格局初显成效,全省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四年年均增长9.7%,比重从2020年的41.3%提升到2024年的43.4%。乡村商品零售额四年年均增长8.8%,比重从2020年的16.1%提升到2024年的17.5%。特别是全力打造赣菜品牌,打通赣菜全产业链条,联动食游娱购,推动精致赣菜破局,江西的“小米粉”做成“大产业”,米粉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二。近两年来,全国超4.6万家江西小炒门店,“炒”旺人间烟火气。江西小炒不仅遍布全国,也走向世界,已经覆盖东南亚、日本等国家,正加速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地布局,门店也开到了北极圈。招商体系加速重构。深入实施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12条重点产业链项目进资超80%,以商招商、链式招商、资源招商模式引资项目比重超90%,新增3个“投资江西”全球合作伙伴,精准招商成为我省招商鲜明特征。成功引进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如电子信息产业,我省16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15家是招商引进的;再如,锂电新能源产业,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强企业有6家已招引落户江西,可以说招商引资企业顶起了我省重点产业的“半边天”。外贸发展更加均衡。打造“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供采对接品牌,实施外贸“千企百展”工程,货物通达228个国家和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比重达46.6%,与东盟、拉美国家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6.6%、14.5%;此外,进口比重从2020年的27.4%提升至2024年的35.2%,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55.2%提升至62.6%,外贸质效持续提升。
三是“新”,动能向好向新,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产业承接平台提能、贸易业态场景出新、对外投资合作增效稳步推进。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凸显。深入推动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级经开区达11个,数量居全国第5;探索建立中德、中新等5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以全省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省12%的GDP,贡献了超30%税收,吸引了近30%国(境)外投资,聚集了40%左右货物进出口。外贸新业态全面落地。新增跨境电商综试区6个、综保区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新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4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1个,全省跨境电商实现全业务覆盖、全模式运行、全链条打通。内贸流通试点加力扩围。南昌获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赣州获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15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40县开展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全省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覆盖率均居中部第一。产供链加快跨境布局。截至目前,我省已在116个国家设立1043家境外企业和机构,对外投资额达223亿美元;在11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906个,累计完成营业额533.5亿美元,我省优势产业、产能加快“走出去”。今年1-9月,全省对外直接投资11.6亿美元,增长40.9%;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0.5亿美元,增长2.2%。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揭牌运营,成为我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和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口岸经济发展壮大。九江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至彭泽、瑞昌港区,新增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4个,口岸枢纽更加完备。稳定运行铁海联运、中欧(亚)班列、水水联运、航空客运,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国际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备,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是“实”,政策精准务实,企业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全力稳预期、稳市场、稳经营,政策惠民、纾困助企、服务舒心的商务为民举措有力有效。更大力度旺客。每年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超4000场,发放消费券超10亿元。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两年来全省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申请补贴额超135亿元,参与企业超5万家,惠及消费者超850万人次,近五分之一的江西老表享受到了实惠,拉动消费近1000亿元。更实举措兴商。限上商贸主体五年增两倍,累计净增1.8万家,总数达2.7万家。全省现有外资企业3000多家,以不足全省经营主体千分之一的比重,贡献了超1/3的税收,带动了超1/6的出口,创造了26万多个岗位。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496家,生产型企业数量比重超70%,创造了70万个左右就业岗位。我省7家工程领域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数量居全国第2、中部第1。更高水平优服务。深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推动20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86.1%的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已在我省得到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拓展至21个,出口通关效率继续保持中部第1;中部首个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建设正扎实推进。
下一步,江西省商务厅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落实全省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大会要求,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全方位扩大内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和目标方向,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现场问答集锦——
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请问“十四五”时期江西省招商引资工作有哪些特色亮点?
十四五”时期,全省引进的外资企业达到2040家,累计投资64.7亿美元,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5万个。总体看项目量质双升、效益持续向好。有四个方面显著特点:
一是精准招商成为共识。省商务厅紧紧围绕我省“1269”行动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编写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清单,每年梳理400家左右的目标企业,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上门靶向对接,分产业分类别举办“小而精”“面对面”招商洽谈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各地将传统的“推介式招商”变为精准化招商,有效提升了招商效率。共签约引进目标企业优强项目250多个,超过一半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省落户世界500强企业累计215家,投资项目661个,其中,境外世界500强118家,投资项目189个。
二是招商体系系统重塑。为积极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省商务厅对招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提出“八大招商”模式,以商招商、链式招商、资本招商成为全省招引项目主要模式,全省90%以上项目是通过这些方式引进的。比如:依托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头部基金机构对接合作,积极拓展资本招商、上市公司定增招商,强化“以投促引”“以投培优”,每年引进500多个项目。同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强化招商项目在谈、签约、注册、进资、开工、投产全流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重点区域持续巩固。充分发挥“四面逢源”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海西经济区,深化区域合作、产业协同。港资占全省外资总量75%以上。大湾区和长三角占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85%以上。同时,我省加强对接欧美日、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谋划推进中德、中新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引进了博世、益升华、京瓷、CT控股、觅瑞等外资项目,服务促进理文化工、赛得利等增资,有效拓宽了外资的渠道。
四是招商引资贡献稳步扩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为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单从外资来看,2024年我省参加年报的外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96.6亿元、纳税197.2亿元,较“十三五”年末营收增长了42.5%,纳税增长了10%。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2条重点产业链项目数占比约80%,培育118个省级产业集群,助力全省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
“十四五”期间,江西在推动企业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未来在推动企业走稳、走好方面有哪些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省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危业不投”,推动企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小而美”项目,强基建、通道路、惠民生,培训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外国官员,为我省对外开放锻造了新优势。
一是擦亮了“江西制造”名片。一方面,龙头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如: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在越南,矿机龙头企业耐普矿机在秘鲁、智利,纺织龙头企业华兴针织在埃及,建材龙头企业凡达建材在印尼投资设厂,带动了上下游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一批中小出口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立小型加工厂,构建了海外营销网络。
二是擦亮了“江西建设”名片。发挥我省在工程建设、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推动国际工程优质企业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变,向投融资、设计咨询、设备采购等上下游延伸,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工程承包商,涉及水利、电力、房建、交通、市政、环保等领域,7家企业连续多年榜上有名。
三是擦亮了“江西能矿”名片。支持江西铜业、赣锋锂业、腾远钴业、九岭锂业等资源型企业,在巩固传统矿产的基础上,在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刚果(金)、蒙古等国布局,加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攻关和产能建设。
四是擦亮了“江西农业”名片。发挥我省农业科技和创新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在赤道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农产品育种、高产示范、规模化种养植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中外农业合作的“桥头堡”,不断丰富国内消费市场。
五是擦亮了“江西境外合作区”名片。非洲商机无限,潜力巨大,与江西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我们支持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与国内工业园区对接联动、产贸融合;支持合作区建设仓储物流中心,提供仓储、营销、物流等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拓展非洲市场。截至目前,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已吸引光伏储能、电力设备组装、铜产品加工等17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1.93亿美元。
六是擦亮了“江西援外培训”名片。为服务大国外交,我省培训了来自全球110个国家的4100余名官员,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实践,缔结了跨越山海的友谊,结出了务实合作的硕果,谱写了互利共赢的篇章。
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形势分析研判、风险预警提示,发挥商协会、专业机构作用,助力企业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去哪里、怎么进、怎么成、怎么好、怎么稳”等问题。
二是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力争把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打造成“产能合作的示范园”“人文交流的会客厅”“跨境贸易的新高地”。
三是加强“走出去”队伍建设。我们将强化政策引领,锻造一支懂国际商务、懂外经业务、了解国际经贸规则、有奉献精神的外经人才队伍,为全省“走出去”事业厚植竞争优势。
农村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请问省商务厅在推动农村消费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过去四年,我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年均8.8%的增速,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16.1%提升到2024年的17.5%,提升了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3.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2025年前三季度,我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1元,增长5.6%,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实施提振农村消费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江西省提振消费行动方案》,专门部署实施农村消费促进行动,通过推动优质消费资源下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全面提振农村消费。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首场活动暨启动仪式、“赣品行全国”、绿博会、米粉产业交易会等一系列农商互联产销对接活动,助力农民收入增长和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开展江西省农村消费提振行动暨“家居家装、家电、汽车”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江西省2025年百县千乡新能源汽车消费季等活动千余场,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二是实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行动。持续发力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引导商贸龙头企业网点下沉和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实施县域物流配送体系试点,支持邮政、供销开展“快递进村”“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等建设,累计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95个、乡镇商业基础设施3050个(含乡镇商贸中心1421个、乡镇大集167个、集贸市场1462个)、覆盖1383个乡镇,服务居民2602.3万人,基本形成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畅通的城乡物流网络。
三是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开展“电商+”及电商“十百千万”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数商兴农庆丰收”等线上促消费活动,在农村推广直播电商、短视频营销、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全省农村电商实现快速增长。据监测,2024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1087.9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平均8.6个百分点,为“十三五”末规模的1.4倍。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836.6亿,同比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3.7个百分点。
四是实施农村消费融合发展行动。充分发挥消费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作用,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举办村跑、村舞、村BA等“村字号”活动,积极打造多元融合的农村消费新场景。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乡村民宿8002家,带动农民就业2.3万人,带动农民增收9.2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3.8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省对外贸易克服国际国内诸多困难,呈现趋稳向好的走势,能否介绍一下,在此期间全省外贸工作具体情况?
“十四五”以来,省商务厅全力克服外部冲击造成的不利因素影响,出台系列稳外贸政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优化外贸金融等助企服务,推动全省外贸平稳增长。
一是外贸规模稳步提升,年均增速实现正增长。与2020年相比,“十四五”期间,全省外贸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出口、出口、进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9%、1.0%、10.6%。2025年以来,全省外贸顶住了外部关税冲击造成的压力,逆势前行,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10月,全省进出口3965.6亿元,增长2.6%,其中:出口2545亿元,增长2.1%;进口1420.6亿元,增长3.5%。
二是外贸主体“量”“质”齐升,龙头带动作用更加明显。2024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6571家,较2020年的5334家,净增加了1237家。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2024年外贸前20强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比重达50.2%,较2020年的39.4%,提升了10.8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全省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年均增长13.5%,占全省外贸比重提升了25.5个百分点。
三是国际市场更加多元,优势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大力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十四五”期间,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东盟、拉美国家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均增速分别为5.3%、6.6%、14.5%;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带动作用明显,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汽车及其零配件、铜材、锂电池、烟花爆竹年均出口增速分别为3.2%、44.5%、13.1%、39.6%、19.1%。
口岸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经济发展的引擎,承担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能否介绍下“十四五”期间,江西口岸发展取得的成效、特色和亮点?
“十四五”以来,省商务厅主动对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推动全省口岸立体开放格局全面形成,通道能级显著跃升,口岸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跨越,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在开放布局上,构建了以口岸为核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点支撑的开放矩阵。“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九江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至彭泽、瑞昌港区,新增上饶综保区、鹰潭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昌航空口岸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九江水运口岸水果指定监管场地等一批口岸开放平台,赣州综合保税区、南昌综合保税区高新片区先后完成迁区置换。我省现有国家开放口岸2个、综合保税区5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2个,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7个和汽车整车口岸1个。“十四五”期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50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承运量达230万标箱,年均增长2.5%。
二是在通道建设上,打造了“铁、水、空、网”一体化口岸通道体系。“十四五”以来,我省国际物流通道不断拓展,通达欧美、东南亚、中亚重点城市以及长珠闽重点港口。铁海联运全面打通至深圳、广州、宁波、厦门、福州5大港口的“出海通道”,南昌至宁波、厦门和上饶至宁波、赣州至深圳4条“天天班”高效运行。中欧(亚)班列通达1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6个城市。江海联运出海口新增至3个,其中九江港至上海港“天天班”提质增效,货物最快67个小时可上海船。国际直航业务可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近洋国家。南昌航空口岸先后开通至泰国曼谷、新加坡、日本大阪等8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以及至比利时列日、挪威奥斯陆等4条国际全货机航线。持续开展“智慧口岸”建设,降低企业通关物流、金融成本。推进江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向口岸物流、金融等服务环节拓展,上线地方特色功能21个,涵盖通关、物流、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累计服务企业6690家。
三是在助推经济发展上,加快推进“产港融合”,口岸经济初具规模。南昌航空口岸一批产业项目加速聚集,推动临空经济特征明显的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九江水运口岸充分发挥通江达海优势,构建了“临港工业引领、航运物流支撑、现代港口服务链接”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石化化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食品、建材等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石化化工产业规模达千亿级。南昌、赣州、上饶、鹰潭等国际陆港集聚了130余家物流企业,形成“通道+枢纽+产业”新模式。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