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唯一航母的悲剧:烂尾、被炸沉、当靶船,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4:39 1

摘要:上一次,我们讲到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制定以后,西方主要海军强国都进入了“海军假日”阶段,因为主力战舰受到限制,但是航空母舰的配额还算是充足,所以大家就开始想尽办法造航母。美国人和日本人是最灵敏的,他们马上下水了好几条大型航母,都是用重型战舰改装的。

本文为系列文章《航母简史》07期,上一期文章:“海军假日”不假日:美日英为何在那段时期疯狂改装航母?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制定以后,西方主要海军强国都进入了“海军假日”阶段,因为主力战舰受到限制,但是航空母舰的配额还算是充足,所以大家就开始想尽办法造航母。美国人和日本人是最灵敏的,他们马上下水了好几条大型航母,都是用重型战舰改装的。

后来吗,美国人脑子抽抽了,造了小号的航母突击者号。日本想钻条约的空子,对排水量小于1万吨的军舰没限制,他们就造了龙骧号,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伦敦海军条约把这个漏洞给补上了。

到了1933年之后,纳粹上台掌权了,整个欧洲的气氛就变了。原来的军控条约体系已经有点维持不住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经过一次续签,现在快到期了,看样子大家都不打算继续续签,海军假日就要结束了,大家都有点肆无忌惮,都开始在发令枪打响之前抢跑,英国人显然是看在眼里的。

德国人一直对《凡尔赛和约》不满意,一直想废除这个合约。这种努力并不是希特勒上台以后才开始的。大家以前要是听过我工业革命系列的话,曾经讲到过希特勒是怎么冒出来的。德国从第二帝国翻牌子变成了魏玛共和国,并不是彻底革命的结果。德国军方那些保守的军国主义分子,在德国国内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能力。要不然老元帅兴登堡怎么会当上总统呢?所以希特勒的那些想法,那些目标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狂妄。

所以德国人摆脱和约束缚的想法早就冒出来了,而且一直是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去试探去推动。德国是不能明目张胆发展海军的。他们只能造一点鱼雷艇或者是轻巡洋舰。因为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他们不能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大型军舰主,炮口径也不能超过280mm。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这种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它是战列舰吧,这个吨位实在是太轻,你要说它是巡洋舰吧,火炮口径实在是太大。所以德国人给这种船起了个名字叫装甲舰。英国人管这种船叫做“口袋战列舰”。日本人管这种军舰叫“袖珍战列舰”,说的都是一码事。

所以德国人就必须尽量采用新技术,想尽办法压榨出每吨重量的战斗力。比如说他们在船体上大量使用焊接技术,这样的话,船壳重量就比铆接要轻了15%,能采用铝合金的地方就采用铝合金,这样也可以让整个船的重量轻一点,但是性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主要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不采用蒸汽轮机,反正总排水量也不超过1万吨,柴油机还是足够胜任的。这样的话呢比较省油,续航能力也得到加强,速度也比当时的战列舰要快一点。也就是说战列舰的火力虽然很强,但是却追不上这种装甲舰。你不是不让装大炮吗?没关系,我多装几门就行了。所以德国人建造的装甲舰安装了6门280毫米主炮。

1929年,德国人就在基尔海军船厂开建了首舰德意志号,所以这种战舰也被称为德意志级,一共造了3艘。

敦刻尔克级的四联装330mm主炮

这件事一下就在欧洲引起了连锁效应。法国人跟德国人长期是死对头。他们看到德国人的这种举动,立刻就知道麻烦来了,因为德意志级装甲舰火力还比较强,机动性远超法国舰队的主力舰。所以法国人也不干了,他们立刻就建造了敦刻尔克级战列舰。配备了2座330毫米的4联装炮塔。炮比德意志级还大,而且更多。航速达到了31节,也比德意志级的29节要快。

法国人开造新军舰,意大利人就跳出来了。因为法国一面朝着大西洋,一面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和法国在地中海周边是有利益冲突的。所以意大利人也开始升级自己的战舰。所以华盛顿海军条约构建的体系已经开始松动。

但是英国也不是那个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了,英国已经开始衰落。1929年,美国爆发了大萧条,这场经济危机是席卷全世界。所以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局势就显得特别诡异。一方面,彼此之间都抱有戒心,另一方面又没有实力真正打一仗。

英国这个搅屎棍,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它有那么多的海外殖民地要照顾,有多军舰已经非常的老旧,力量实在是不够用,真正的实力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雄厚。

这种情况又发生在今天的美国海军身上,一个全球化的海军,真的是吞金的巨兽。所以美国的军舰经常要在海外执行几个月甚至接近一年的长时间部署任务。军舰长期得不到保养和维护,都显得锈迹斑斑的。要是船只足够多,当然就可以实行轮班制,正因为军舰不够多,所以只能“996”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法国的造舰计划肯定会对英国自己造成威胁。所以英国人就动了一个心思,那就是允许德国人发展海军,这样就可以对法国进行制约和平衡。离岸平衡手是英国人的祖传艺能了,到时候英国肯定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英德海军协定》的新闻

所以英国人就和德国人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人发展大型水面装备,总吨位限制在英国的35%。其实英国人的盘算还是挺精明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按照德国人的造舰速度,真的达到这个配额,起码要到1942年。海军的实力不是短时间能突然爆发式增长,造船要花时间。所以,英国人对此并不是太担心。

这件事儿把法国人气得够呛。这就是英国人的行事风格。当然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后果是什么大家其实都知道。德国人在1939年就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正式打响了,这都是后话了。

就在英德海军协定签署的那一年,也就是1935年,德国人决定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就是那一艘永远也没有完工的齐柏林伯爵号。

齐柏林伯爵号效果图

德国人完全没有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经验。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从市面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公开资料,也研究了好久。他们先是拿到了英国暴怒号的资料,但是发现暴怒号早就过时了。当时德国与日本的关系也还不错。所以德国人又去考察了日本的赤城号。

日本人倒是很大方,对德国人公开了所有的资料。但是当时的赤城号是改装以前的样子,拥有长长短短的三层飞行甲板,德国人看着也不舒服,觉得这种安排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德国人又转而去参考了美国的约克城号的设计。

BF-109T1 机翼不能折叠

飞机尾部有着陆钩

当时德国人选定的舰载机是BF109T。也就是著名的BF109战斗机的舰载版。选定的攻击机是容克87俯冲式轰炸机的舰载版。舰载机总要折叠机翼。容克87那种倒海鸥式下单翼的设计,天生就特别适合折叠。连拐弯的地方都是天生的。

带折叠机翼的容克-87C俯冲轰炸机

正因为德国人选用的舰载机都比较大比较重,所以他们必须用全通甲板。像日本人那样把航母搞成三层甲板,根本就是不实用的。因为后来日本人自己也把赤城号改成了一马平川的单层飞行甲板,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德国人好在没有学习赤城号的经验,否则它们也会建造出一艘“左撇子”航母。不过航母的舰载机运作流程,德国人到是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一些经验。

所以这艘船的设计是个大杂烩。这艘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4000吨,长度260米。发动机马力充足,速度可以达到33.75节,能搭载40架战斗机。

到了第2年,也就是1936年,德国人又决定建造第2艘航空母舰。但是这艘船只是动动嘴,根本就没有动手,还不如PPT呢,连影子都没有。后来就连齐柏林伯爵号也烂尾了,没能完工。

为什么齐柏林号就永远完不了工呢?原因很多,首先是作战目的,这艘船是用来干啥的呢?德国的地理位置很不好。一边对着狭小的波罗的海,另一边对着北海,北海也没有大到哪里去。而且一出门就被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英国给堵在家门口。所以,德国人根本别想拿到深海大洋的制海权。他们根本不会有这个奢望。

德国人要做的是“破交作战”,也就是破坏英国人的海上交通线。只要物资运不进英国,英国人就扛不住了。茫茫大海,你上哪里去寻找英国的商船和军舰呢?必须靠飞机,水上飞机没办法在气候恶劣的北大西洋高效率运作,必须靠航母搭载舰载机才能胜任。

齐柏林伯爵号

所以,齐柏林伯爵号就是按照这个设想来设计的。航母要带护航舰队,齐柏林伯爵号未必有这个条件。所以自己要有一定的对空火力,装备了一堆的高射炮,既然要打击商船,自己也得有重炮才行,所以又装备了一大堆150mm的炮。

齐柏林伯爵号要突破英国人的封锁挺近大西洋,自然是很长时间回不了家,舰载机必须能在船上进行维护保养,所以军舰上必须有足够空间,机库不能塞满,北大西洋的海况也不允许在甲板上堆放一大堆飞机。所以,舰载机的搭载数量也就上不去了。

雷德尔 vs 戈林

当然,那个时候,德国海军和德国空军之间也在互相倾轧争夺。海军总司令是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是戈林。雷德尔是个老派的旧军人,戈林却是希特勒的红人,是纳粹党的领袖之一。谁近谁远,谁亲谁疏,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儿吗?如果海军装备了航空母舰,飞机归谁管呢?空军总司令自然是认为能在天上飞的都归他管。海军当然很不爽,可是海军自己又没有飞机。双方的矛盾是很多的。

1938年,齐柏林伯爵号下水的时候,是空军司令戈林主持的,希特勒也到场了。这就有点诡异了,为啥不是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呢?没办法,戈林说话就是硬气嘛。

刚下水不久的齐柏林伯爵号

下水以后就是舾装工作,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二战正式开打了,齐柏林伯爵号还没完全建成呢,这时候齐柏林伯爵号只完成了85%,还不能全速航行。

舾装之中的齐柏林伯爵号(1939)

后来嘛,德国人南边占领了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北边占领了挪威,也就是出入大西洋基本的问题基本解决。德国人发现,用潜艇狼群执行破交任务更合适。对齐柏林伯爵号的需求大大下降,而且为了防守挪威海岸,需要驱逐舰或者是岸防炮,齐柏林伯爵号派不上用场了,也就一种扔在那儿当木材仓库用了。

后来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打了大胜仗,希特勒又把这艘齐柏林伯爵号想起来了。他让海军赶快把这条船搞完,最好在1943年投入使用。

就在1942年的年底。德国人派了一艘袖珍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去截击往苏联运送物资的英国船队。就在德国人尽占优势的条件下,因为指挥失误,还是让这支船队安全抵达苏联。海军的拙劣表现可把小胡子给气坏了,他把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给免了职。从此发誓不再给大型水面舰只投入任何资源,他要一心一意搞潜艇战。齐柏林伯爵号这艘没建完的航空母舰就彻底没希望了。

停泊在干船坞的齐柏林伯爵号(1943)

这艘齐柏林伯爵号一直在奥德河口的斯特丁船厂等待着被拆除,但是德国人当时已经顾不上这艘船。到了1945年4月底,眼看着苏联红军就杀到船厂了。德国人主动把这艘船给凿沉了。

不过呢,据说后来苏联人又把这艘船给捞起来。此后它的命运就众说纷纭。根据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资料,这艘船被用来当作靶船。苏联人想试试看用什么办法才能打沉一艘航空母舰。鱼雷和炸弹一顿招呼,这家伙就沉掉了,但是沉在什么地方,说得并不清楚。

一直到2006年,波兰的一艘石油勘探船在韦巴港附近发现了一艘长达260米的沉船。根据波兰海军的声呐扫描图像证实,这家伙有高达99%的几率就是失踪多年的齐柏林伯爵号。至此,齐柏林伯爵号的最终归宿算是有了个确定的答案。

所以,德国人在航母方面仅有的一次尝试,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

扯远了,咱们再把时间线拉回来,回到20世纪的30年代。再说说其他国家的情况。那时候英国也遇到了和德国类似的问题,那就是空军和海军在争夺资源。当时英国建立了统一的空军,也陷入到「会飞的东西都归空军管」的圈圈里面去了,有大量的人才也被空军给刮走了。

所以,海军航空兵就每况愈下,因为空军控制了制造商和设计师,他们非常喜欢高空水平轰炸机。是啊,空军开着大型轰炸机,拉着成吨的炸弹,跑到敌人头上呼噜呼噜一顿扔,那多爽啊。

可是海军要的不是这东西。你想用高空水平轰炸的方式炸中海面上的一艘船,那是难上加难。所以海军的轰炸机必须采用俯冲式轰炸,这种招数都是美国人发明的。

皇家海军受到的另外一个困扰是,飞机设计师不太愿意为海军专门设计高性能的飞机。所以英国用航空母舰奇袭意大利的塔兰托港的时候,用的还是剑鱼式鱼雷攻击机。那是一种双翼机,那都什么年头了,你还用双翼机?

剑鱼鱼雷攻击机

其实这种军种之间的矛盾也是见怪不怪了。皇家空军太年轻了,急于和老牌的海军去争夺有限的资源。

就在1935年,英国人开工建造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是有标杆意义的。也就是说,后来英国人建造的一大串航空母舰,基本上都是以皇家方舟号为蓝本。

皇家方舟号航母

这艘船的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给这艘排水量有限的军舰提供最大面积的飞行甲板。所以飞行甲板在舰首和舰尾明显都伸出去一块。皇家方舟号的飞行甲板和机库是根本没有装甲保护的,只有弹药舱航空汽油舱和主机舱有装甲保护。皇家方舟号有两座机库机库还是比较宽敞的,而且严格采取了防火措施,还加了钢板防火墙,加了消防喷淋装置。所以最终机库容量从72下降到了60架。毕竟这些消防设施要占掉一部分体积。

这艘船的上层建筑经过风洞吹风试验,所以符合空气动力学,尽量不产生混乱的气流。与此相反,美国人在设计航空母舰的时候,就基本上不在乎这一点。所以英国设计师评价美国人的航空母舰。说他们不是在消除湍流,而是在制造湍流。到现在为止,美国人在航空母舰上曾建筑,依然是方方正正的,只是为了隐身考虑才成了斜平面设计。因为美国人认为只要飞机够结实,这点湍流真的不算什么?

这艘航空母舰一直到1937年才下水。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之间掰腕子也掰了好久。海军和空军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对海军航空兵也有指导的权力。所以海军航空兵始终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最终政府宣布,皇家空军对海军航空兵的领导权要在两年内交还给皇家海军。空军可以撤回大量的飞行员和维修保养人员,海军可以自顾自不用再看空军的脸色。所以双方算是皆大欢喜。这才了结两个军种的纷争。

光辉号航空母舰

当然英国人不会停下建造航母的脚步,1937年光辉号和胜利号两艘航空母舰动工了。这两艘在皇家方舟号的基础上加强了甲板结构,更加注重装甲防护。而且还配备了更强大的高射炮用于自卫。后边还有不挠号和可畏号在排着队呢。

当然美国人和日本人造航空母舰的速度要比英国人快。美国人造了约克城号和企业号,这两艘都是二战期间非常著名的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19,900吨,满载排水量25,600吨。每艘航空母舰可以运载80架飞机。航速可以达到33节,而且还装了三部弹射器。飞行甲板都是152毫米的柚木板。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整个飞行甲板每隔1.83米嵌入一条金属板条。

约克城号航母

木头甲板也算是美国和日本海军的一大特色,英国人的皇家方舟号就是金属甲板,主要还是使用的环境不太一样。你想啊,英国人一般都在北大西洋溜达,那个地方不算太热。美国和日本都要在太平洋上溜达,经常在热带转悠,要是钢板的甲板,表面会晒得滚烫,人踩上去烫脚,飞机容易爆胎。而且楼下的舱室就成了烤箱了,这不行,还是木头的好啊。

企业号被炸坏的甲板,很明显是钢框木质

这个阶段,日本人也没闲着,他们是挖空心思钻空子,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航母配额只剩下12,600吨了。这点吨位肯定是不够用的,日本人该怎么办呢?我们下次再说。

来源:科学史评话吴京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