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荷花奖首次在内蒙古举办,虽然现当代舞不是我们的强项,但作为省级院团,我们必须要有态度、有行动,《觉醒》是一部以艺术连接历史和当代,为未来提供精神动力的红色题材作品,我们力求在艺术创新和历史内涵表达上有所突破…
近日,捷报传来——内蒙古艺术剧院原创舞蹈《觉醒》从全国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以当代舞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摘得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项,这是内蒙古首部获得“荷花奖”的现当代舞作品,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内蒙古又增添一部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精品力作。
从红色足迹中“觉醒”:跨越百年的对话
舞蹈《觉醒》讲述了1923年至1925年间,为了寻求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批蒙古族知识青年来到北京蒙藏学校学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进步,并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从此革命的火种在草原上播撒开来。
该作品汇聚了国内一线主创团队,一级编导董华兴在舞蹈表演、创作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曾担任央视春晚、元宵晚会舞蹈编导,在多部舞蹈作品中担任编导及主演;青年舞蹈家赵磊曾荣获“荷花奖”等多项荣誉,此次以编演兼备的独特视角,与编导董华兴共同为作品注入了故事感、层次感。作曲杨翼作为资深舞台音乐制作人,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舞台及赛事呈现,本次加盟极大地增强了《觉醒》的情感张力。服装设计阳东霖曾参与《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多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的服装设计,在《觉醒》中通过质朴真实的服装造型,还原时代风貌,为作品增添视觉感染力。同时,该作品由剧院原创舞剧《骑兵》演员出演,《骑兵》曾获第十二届“荷花奖”舞剧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百余场的巡演提升了演员们的舞台表现力与专业实力,成为作品精彩呈现的坚实基础。
历史叙事如何避免空洞说教?一级编导董华兴认为必须要有人物、有感情、有温度,在历时半年的创作中,他和主演团队秉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不仅走进北京蒙藏学校旧址、乌兰夫纪念馆、多松年烈士故居等场所采风,在史料中寻找最打动人心的细节,也在一次次排练中调整表达方式。
“那一张老照片触动了我,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董华兴回忆道,“‘觉醒’作为作品题目虽然短,但是充满力量感和信念感,将蒙古族知识青年在革命道路上追寻光明的历程清晰点明。”那些存于纪念馆与史料上的故事,不仅被编织进作品中,也让他和主演团队深刻认识到,如今的文艺工作者更要学习先烈们不畏牺牲、奋发图强的精神,将其传承下去。
9月2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觉醒》站在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终评舞台上。在简约而富有象征性的舞美设计中,演员们通过肢体的起伏、灯光的变化,构建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内心交织的叙事空间,再现了那段为理想奋斗,为人民解放而无畏牺牲的历史进程——紧握的拳头,挣扎的身躯,倒下的伙伴,不屈的意志,排练厅里所有的汗水与坚持,都化作舞台上迸发的情感。
以挑战为契机:从技艺到精神的双重历练
舞台的另一端,青年舞者赵磊以编导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再次与剧院合作。在创作手法上,他结合历史故事中知识青年的动机,模糊具体角色身份,将“有人引领”的意象贯穿始终,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然而,面对从民族民间舞转向现当代舞的挑战,赵磊以及其他演员有着共同的难关。现当代舞在动作形态、发力方式乃至情绪表达上,都与其熟悉的民族民间舞体系不同,需要用“克制”的动作和眼神演绎。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赵磊和董华兴对剧院演员进行了一系列当代舞训练,“每次联排前,我们都会先默默对一遍戏,梳理好彼此的角色关系,再开始。”编导赵磊说道。
“编导们给我们讲历史,讲动作如何贴近人物,通过每天大量的排练和自己琢磨,如何把革命烈士在被追捕中的紧张状态演绎出来。最后在舞台上,我完全能投入到悲壮的故事中,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领舞之一的毕希日乐图说道。
舞台之外,是剧院歌舞团演员们不顾伤痛、全情投入的身影,反复练习。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提高的不只是体能、乐感,还有对作品精神内核的感知。毕希日乐图深有感触:“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演绎这部作品,我更认识到我不仅是舞者,更是历史的讲述者和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历史,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正是这样的付出,让《觉醒》在比赛当天得以完美呈现,得到评委与观众的认可。通过比赛直播,作品也收获了线上观众的广泛共鸣,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觉醒》真的耳目一新,故事清晰不做作,情感的层层递进,舞台场景的巧妙转化,都是独特的。”
开拓新领域:彰显文艺新担当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觉醒》诞生,这是内蒙古在当代舞领域的突破。回顾内蒙古在全国重要舞蹈赛事中获奖的作品,多以民族民间舞为主,剧院也在此领域深耕创作出了《鄂尔多斯舞》《盅碗筷》《挤奶舞》等优秀作品。本次选择以当代舞这一更具现代性的艺术形式来演绎本土革命历史故事,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荷花奖首次在内蒙古举办,虽然现当代舞不是我们的强项,但作为省级院团,我们必须要有态度、有行动,《觉醒》是一部以艺术连接历史和当代,为未来提供精神动力的红色题材作品,我们力求在艺术创新和历史内涵表达上有所突破,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歌舞团团长乌兰牧骑勒说道。
这一突破背后,是内蒙古艺术剧院作为自治区最大文艺院团的自觉担当。在落实与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过程中,剧院积极作为,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艺术创新的重任担在肩上。借此,剧院不仅磨练了演员驾驭不同舞蹈种类的能力,也成功探索了北疆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全新表达,为自治区舞蹈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实践样本。这一刻,荣誉不仅属于主创、主演,也是对百年前在时代洪流中寻找光明的蒙古族知识青年最深沉的回应。
“觉醒”之火,势必燎原。比赛虽已落幕,但《觉醒》所点燃的火炬,正从演员手中传递到观众心里,从历史深处照亮未来。这部作品获奖,不仅是对当年进步青年思想之觉醒的缅怀与致敬,也是内蒙古文艺工作者的一次自觉突破和探索。未来,剧院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文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与传递北疆文化,书写着建设好模范自治区的精神宣言。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