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28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吃出来的?”尤其是肉,早些年“吃肉致癌”的说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因此变成“草食动物”,一口猪牛羊都不敢碰;还有人一边吃着烤串,一边嘴硬:“谁还不是吃肉长大的?”
但问题真没那么简单。癌症越来越高发,和我们吃什么、怎么吃,确实脱不了干系。
钟南山院士曾在公开采访中直言:“现代饮食结构变化太快,吃肉太多,尤其是一些加工肉类,确实需要警惕。”
那到底哪些肉该吃?哪些肉要少吃?这篇文章,我们来说清楚。
癌症的原因有很多,但吃什么、怎么吃,确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5年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年报》,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420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除了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不合理饮食”已被明确列为癌症高风险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一类致癌物,和烟草、石棉、酒精并列。
这不是说吃了就得癌,而是说——摄入越多、频率越高,患癌风险越大。
1. 加工肉类:香肠、腊肉、火腿肠……
这类肉吃起来方便、口味重,很多人从小吃到大。但它们也是癌症风险榜上的“常客”。
加工肉类指的是通过腌制、熏制、发酵等方式加工过的肉。比如香肠、腊肉、培根、火腿、午餐肉等。为什么它危险?主要是两个方面:
含有亚硝酸盐:用于防腐和保持色泽。人在体内摄入后,可能与蛋白质反应生成亚硝胺,这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高温加工会产生致癌物:比如熏烤过程中可能生成多环芳烃,同样是强致癌物。
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是:这类肉尽量不吃,尤其是儿童和孕妇。
2. 高温烧烤肉:烤串、铁板烧、炭火锅……
想象一下:夜市烤串滋滋作响,香味四溢。但你知道吗?在那诱人的焦香背后,也藏着健康隐患。
当肉类在高温(超过300℃)下烧烤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化合物。这种物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致癌性,尤其是与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
而且,烧烤肉往往腌制时间长、调味重、脂肪高,不仅容易致癌,还容易胖、升血脂。
所以,烧烤不是不能吃,但真的不能常吃。
肉不能不吃,关键是吃对种类、控制数量、注意方式。
根据2022年版《膳食指南》,成年人每人每天推荐摄入畜禽肉40-75克,鱼虾类40-75克,蛋类40-50克。总量不多,也就是一块小掌心大小的肉而已。优先选择以下几类肉:
瘦猪肉、鸡胸肉、牛腱、兔肉等低脂肉类: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带鱼、秋刀鱼,富含ω-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有益。
鸡蛋:营养全面,适量摄入有助提高蛋白质质量。
划重点:少吃肥肉,少吃内脏,少吃加工肉;多吃白肉、鱼肉,清蒸水煮胜过煎炸烧烤。
很多人以为只要少吃肉,癌症就远离我了。其实,真正危险的,是“吃肉+不动+熬夜+焦虑”的组合拳。
久坐不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早就指出,缺乏运动是多种癌症的“幕后推手”,尤其是乳腺癌、结直肠癌。
长期熬夜:人体的褪黑素会在夜间分泌,具有抗氧化、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熬夜打乱节律,风险自然上升。
情绪长期压抑: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身体“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
早在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曾指出:中国人癌症高发,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特别是肉吃得越来越多,吃得越来越“重口”。
他的建议很朴素,但字字在理:“吃肉可以,但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很多病,是吃出来的,也能吃回去。”
我们不需要谈“肉”色变,也不该拿“吃肉自由”当借口。关键,是心中要有一杆秤,知道什么能多吃,什么必须少沾。
在日常饮食中,记住这4点,能让你吃得安心、更远离癌症风险。
1. 肉类不过量:每日控制在70克左右,尽量搭配蔬菜、杂粮一起吃。
2. 优先白肉:鸡肉、鱼肉、兔肉脂肪低,营养高,是更推荐的选择。
3. 减少加工肉:香肠、腊肉、午餐肉,能不吃就不吃,尤其别天天吃。
4. 少油少烟:烹饪尽量水煮、蒸、炖,避免高温煎炸和明火烧烤。
饮食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吃得对,远比吃得多更重要。
癌症,不是一顿饭吃出来的,但也不是几顿素食能治得了的。
它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对账单”。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吃多久,都在这张账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所以,别再纠结“吃肉是不是致癌”这种片面的结论。真正该做的,是少吃风险高的肉,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负责吃得聪明,身体自然会少出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2025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Processed meat and cancer risk. 2015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靳医生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