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的三季报与腾讯老将林松涛的三次滑铁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3:26 1

摘要:2025年11月12日,虎牙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虎牙该季度营收16.88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约10%;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虎牙公司的净利润为955万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360万元;非GAAP净利润为3630万元,还不到2024年同期7800

2025年11月12日,虎牙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虎牙该季度营收16.88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约10%;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虎牙公司的净利润为955万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360万元;非GAAP净利润为3630万元,还不到2024年同期7800万元的一半,同比大幅下滑53.5%,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超50%。

净利润腰斩式下跌,表明虎牙原有的增长模式可能已触及天花板,单纯依赖传统业务难以维持过去的利润水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虎牙的盈利能力正在被稀释,市场留给他们探索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了。

从QQ空间产品经理到虎牙董事长,林松涛一路转型,面对这样的数据,他提出的三年转型,不知该如何收尾?

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任虎牙董事长时,外界对这位老将也曾充满期待。毕竟他2003年便入职腾讯,是QQ第一位产品经理,也曾在QQ空间、应用宝等明星产品中举足轻重。然而,当他独当一面时,却接连遭遇挫折——yoo视频对标抖音快手失利,天天快报不敌今日头条,两款产品均已消失匿迹。

对林松涛来说,虎牙有可能是证明自己的最后战场。然而两年过去,虎牙的转型并未成功,反而在腾讯生态中愈发边缘化,最终沦为通过巨额分红向大股东反向输血的工具。

职业生涯初期,功勋产品经理

林松涛是腾讯内部不折不扣的元老级人物。作为QQ产品经理,他参与了QQ等级、QQ黄钻、QQ农场等经典功能的开发。这些功能不仅为腾讯带来了可观收入,更奠定了腾讯社交帝国的坚实基础。

此后,林松涛主导了QQ空间的开发与运营,将这款产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据公开报道,QQ空间在巅峰时期拥有超过6亿月活跃用户,成为腾讯社交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林松涛接手应用宝,带领团队实现了对百度等前辈的逆袭。通过整合QQ和微信的流量体系,以及腾讯大量游戏、应用资源,应用宝在2016年实现了日分发量2亿的成绩,林松涛也凭借这个战绩晋升为腾讯公司副总裁。

这一时期,林松涛展现出了卓越的产品能力和执行力。但他更多是作为核心骨干,在腾讯强大的资源和支持下取得成功,作为领军人物的能力并未得到验证。

首次独挑大梁,对阵抖快失利

2018年,林松涛迎来了第一次独挑大梁的机会。当时腾讯面对抖音和快手的迅速崛起,决定在短视频领域发力,于是推出一款名为“yoo视频”的原创精视频产品,林松涛被任命为yoo视频负责人。

yoo视频被腾讯寄予厚望,据媒体报道,腾讯为yoo视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流量支持,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短视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面对已经形成网络效应的抖音和快手,yoo视频难以突破用户增长瓶颈,产品上线后市场反响平平,用户增长乏力,最终腾讯将重心转回了微视项目。

yoo视频的失利有多重原因,比如入局时间较晚、产品差异化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等。但作为负责人的林松涛,难免要为这次失败承担责任。最终,yoo视频悄然下线,从腾讯的产品序列中消失。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在应用市场搜索“yoo视频”时,发现搜索结果已直接指向“腾讯微视”,而“yoo视频”已消失在AppStore。

林松涛的第一次独立领军之旅,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再战内容分发,不敌今日头条

很快,林松涛迎来了第二次独挑大梁的机会——负责天天快报。这是腾讯2015年推出的一款个性化新闻资讯产品,主要对标当时如日中天的今日头条。

林松涛接手天天快报后,对产品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试图找到突破今日头条护城河的方法。然而,天天快报始终未能撼动今日头条的地位。尽管有腾讯的流量和资源支持,但天天快报在用户规模、活跃度和商业化方面依然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晚清画家吴昌硕曾有一句名言:“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这句话也映射出天天快报未能破局的关键——它更像今日头条的模仿者,而不是创新者。在内容生态、算法推荐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天天快报都没形成明显优势,自然难以赶超。

与此同时,腾讯内部还有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内容产品,形成了内部竞争和资源分散。最终,天天快报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边缘化,如今几乎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在应用市场搜索“天天快报”时,已经查不到这款产品,反而是今日头条排名比腾讯新闻还要靠前。

连续两个重要项目的失利,林松涛显然无比需要一个新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全面掌舵虎牙,宣告三年转型

2023年5月,机会来了。林松涛被任命为虎牙董事长,接替黄凌冬。这次人事调整伴随着虎牙创始人董荣杰的离开,标志着虎牙正式告别YY时代,进入腾讯全面掌控的新阶段。

林松涛上任后很快提出了“三年计划”,核心是将虎牙从依赖打赏的直播平台,转型为游戏广告和分发平台。具体措施包括推出“虎亿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养千余名主播,合作超过5000个游戏项目,帮助游戏发行并分享收益。

转型的逻辑看似合理,虎牙拥有8000多万游戏用户,而腾讯是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每年有巨额营销预算。2024年第三季度,腾讯的销售费用就达94.1亿元。如果虎牙能成为腾讯游戏营销的主要渠道,完全可能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骨感。2024年第四季度,虎牙来自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的收入仅为3.72亿元,这个数字甚至低于老对手斗鱼的4.05亿元——尽管虎牙的月活是斗鱼的两倍左右。更令人失望的是,就连腾讯这个大股东也不愿意在虎牙投入更多的广告预算。坐拥季度90多亿营销预算的腾讯,只给了虎牙不到4亿的收入。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虎牙来自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业务的收入为5.3亿元人民币。虽然该业务同比增长30%,但体量依然偏小。

根据腾讯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单季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高达114.68亿元人民币。腾讯内部拥有海量的游戏宣发、应用分发、金融科技等广告需求。然而,作为腾讯控股、定位为“游戏内容营销平台”的虎牙,从其大股东手中获得的广告收入份额却仅是九牛一毛。两者规模的巨大落差,凸显了虎牙在腾讯内部广告生态中并未获得优先地位,其转型战略的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对林松涛来说,竞争对手远不止一个斗鱼。抖音、快手和B站都在加大游戏内容投入,不断蚕食虎牙的市场空间。2023年8月,王者荣耀一哥张大仙离开虎牙入驻抖音,首场直播观看人次超过6000万,给虎牙带来沉重打击。在综合平台的资金、流量压迫感面前,虎牙和斗鱼都是小卡拉米。

即便在腾讯生态内部,虎牙也不得不面对视频号游戏直播的竞争。2025年初,微信视频号游戏直播宣布推出游戏直播同行计划,正式下场与虎牙竞争。

四面楚歌之下,林松涛想必也嗅到了危机的味道。

巨额分红派息,恐将沦为弃子?

面对转型失利和内外部竞争,林松涛的选择令人意外——不是加大投入背水一战,而是通过巨额分红向大股东输血。

2024年年报中,虎牙宣布了三年股息计划,预期总派息金额不少于4亿美元。其中,2025年已支付3.4亿美元(约24.5亿元人民币)。

这一决策的惊人之处在于其背景。2022年至2024年,虎牙的经营现金流并不理想,分别为-4.37亿元、-3208.1万元、9428.3万元,派息金额远超公司同期产生的经营现金流。

巨额分红的直接后果是公司现金储备急剧消耗。截至2025年6月30日,虎牙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从一季度末的62.55亿元骤降至37.66亿元,缩水近25亿元。最大受益者显然是控股股东腾讯。通过这次分红,超过2.7亿美元(约19.4亿元人民币)直接流入腾讯口袋。

这种操作的市场解读十分清晰,业内普遍认为腾讯对虎牙的未来已失去信心,正在尽可能快地回收投资价值。虎牙从曾经的“战略资产”沦为“财务资产”,其存在价值在于为母公司贡献现金流,而不是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对林松涛而言,这可能是无奈之举。面对无解的业务困境,通过分红让大股东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可能才是他的最优解。但这种做法无疑牺牲了虎牙的长期发展潜力,也预埋了虎牙沦为弃子的终局。

转型只剩一年,前景不容乐观

即使是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可能也难以扭转巨头生态中的战略格局。

林松涛在QQ空间、应用宝等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但这些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腾讯的流量和资源支持。当他需要独立领导产品与市场领先者竞争时,却接连遭遇失败。

虎牙的案例更加复杂,这不仅涉及产品问题,更涉及战略定位、生态协同和资源分配。即使林松涛提出了合理的转型方案,但面对抖音快手的外部竞争和腾讯内部的资源分配,单靠产品能力已经无法破局。

林松涛和虎牙的故事成了互联网大潮的经典样本。一款产品从战略重点滑向边缘,最终沦为母公司的“现金牛”。

林松涛的三次互联网经历,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挫折,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博弈的缩影。

虎牙的三年计划还剩最后一年,但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温玖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