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女子拒接黄腔反遭报复?照片被恶意 P 图发 300 人群,男子放话 “让派出所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12:47 1

摘要:只因为在摄影群里拒接一句黄腔,程女士的人生就被按下了攻击键:有人故意把她的自拍丑化,把下巴拉得老长,还配上侮辱文字甩进 300 多人的群聊供人取笑,发图的男子还嚣张地说:“有本事让派出所来找我”。

只因为在摄影群里拒接一句黄腔,程女士的人生就被按下了攻击键:有人故意把她的自拍丑化,把下巴拉得老长,还配上侮辱文字甩进 300 多人的群聊供人取笑,发图的男子还嚣张地说:“有本事让派出所来找我”。

这事儿还没完,程女士的朋友告诉她,那张丑图已经传到别的摄影群了,而她甚至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背后偷偷议论、笑话。

所以,一句拒绝为什么会引发连环报复?群里那些跟着起哄的人,到底需不需要负责任?

根据《大河网》11月13日的报道,10月底,程女士在合肥某摄影交流群中参与一场正常的摄影素材讨论。她提到可以通过国外网站寻找图像素材,语气平和,内容专业。

但一名男摄影师突然跳出话题,对她言语挑逗,发出黄腔。程女士当场制止,并将其拉黑,随后因不适退群。

几天后,这位摄影师从程女士公开的社交账号下载照片,未经同意P图丑化,并配上侮辱性文字。图片被发进另一个300多人的摄影群,引来起哄、评论、转发。

“我们之间有分歧,可以拉黑。但你不能毁掉别人的形象。” 程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试图回到群聊与对方沟通,却被再次辱骂、踢出群聊。

对方态度嚣张,毫无悔意,甚至在群里回复:“无所谓,让派出所来找我。”

程女士没有退缩。她在11月11日前往派出所报案,提交包括原图、恶意P图、聊天记录等证据。目前,警方已正式立案。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恶意图片并不止在一个群里传播。程女士表示,她朋友告诉她,P图还被转发到其他群聊,至少她已知还有两个群。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炸了。不少网友指出,这不是个例,摄影圈中某些群体长期存在物化女性的倾向。“以前进群拍照,动不动就被评头论足,审美不是问题,语气才让人恶心。”

程女士喜欢洛丽塔风格,丈夫也热爱摄影,这才接触这个圈子。她没有想到,第一次拍摄圈内互动,竟是一次公开羞辱。

在部分摄影交流群中,模特不再是创作伙伴,而是被消费的形象。有人打着“摄影”的名义,对女性外貌指指点点,甚至发表带有性暗示的言论。

而群管理松散、成员默许,也让这种文化形成了“内部合理化”。这不是摄影,这是权力游戏,是话语霸权。

陕西某律师指出,涉事男子的行为,已明显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程女士的照片被擅自下载、篡改、丑化,并加以传播,构成典型的民事侵权。

根据《民法典》,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歪曲、贬损他人形象。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也明确规定:公然侮辱他人者,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罚款。

情节严重者,拘留时间可延长至十日。如果传播范围广、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还可能涉嫌《刑法》第246条——侮辱罪。该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更值得注意的是,群内那些转发恶意图片、发表侮辱言论的“帮腔者”,也可能构成共同侵权。只要言行对受害人名誉造成扩散性损害,就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这并非第一起因P图引发侵权纠纷的案件。2023年,北京、广州等地法院已审理多起类似案件。例如,有网友将女性网友照片P成“表情包”,法院判定其行为侵犯肖像权。

在另一起案件中,一名女子的照片被恶搞后在群聊中传播,尽管传播范围有限,但法院仍认定传播者主观恶意成立,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恶意P图不仅损人,更违法。这为程女士的维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先例。

程女士的原图是她在社交账号上公开发布的。她从未想过,这些普通的自拍照会成为他人恶意攻击的素材。

近年来,类似事件并不少见。不少女性用户在微博、小红书、短视频平台上传的照片、视频被陌生人下载、修改,甚至拼接成不雅合成图。部分甚至流入“恶搞群”“换脸群”等隐秘渠道,形成灰色传播链。

尽管各平台设有投诉入口,但应对这类跨群、多平台传播的机制仍不健全。技术发展让图像更易获取,但也让侵权更隐秘。如何平衡用户表达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是平台无法回避的议题。

拒绝黄腔,不该成为被P图报复的理由。表达不同意见,也不该被群体羞辱。程女士的遭遇,是一次冲突,也是一次警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背后也有边界。当一个人敢于说“不”,却换来群体围攻和形象污损,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文化病灶的集中爆发。

不是所有摄影师都如此,但不清理这部分“毒瘤”,摄影圈就难言健康。尊重,是最基本的社交规则,也是最稀缺的社群底线。

“恶语伤人六月寒,群嘲更甚雪上霜。”愿每一张照片都能被温柔对待,每一个表达都不再成为攻击的开端。

来源:晓辉在路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