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江文化沙龙第15期丨上饶古塔史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2:39 1

摘要:尤其当他深情讲述赣东北唯一佛舍利塔——鹅湖塔的独特地位、鹅湖山寺塔相依的渊源、以及鄱阳县双港塔的风水寓意、信州奎文塔与五桂塔的文脉传承等众多古塔故事时,那些矗立在山水间的古塔,不再是孤立的建筑遗存,而是镌刻着…

夜色微寒,书香暖人,第十五期“信江文化沙龙”在微凉的晚风中如约而至。本期沙龙特邀原上饶市方志办副主任、市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商建榕,以“上饶古塔史话”为题,带领听众漫步千年塔影,解读一方水土中凝固的历史与人文精神。

商建榕从佛塔的源流讲起,勾勒出古塔从保存最早的佛塔窣堵波,到与中国楼阁建筑相融合的发展轨迹。“古塔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演变史,是研究古代建筑、宗教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自西域而入中原,经历代匠人智慧,终成飞檐斗拱、凌空耸立的中国塔。

“塔立千载,功有多元。”在阐述古塔的功能时,商建榕教授将其比作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既是宗教圣物,也是民间信仰载体;既肩负着补全风水、祈求平安的世俗愿望,更寄托了“昌达文运”、魁星点斗的士子情怀。讲座中,信州大地上诸多古塔的沧桑身影被一一唤醒:曾是赣东北唯一佛舍利塔却毁于战火的鹅湖斜塔,其传奇身世与悲怆命运,令在场听众无不扼腕叹息;作为航标镇守鄱湖数百年的双港塔,其无顶之姿述说着自然的伟力与岁月的无情;而为“昌达文运”而建的信州文峰塔、玉山文成塔等,则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对人文鼎盛的千年期盼。

商建榕重点描绘了鼎足而立的文峰塔、奎文塔与五桂塔。她生动地讲述了奎文塔如何从明代镇锁“龙潭”水妖的“见龙塔”,演变为清嘉庆年间知府王赓言笔下“郡城锁钥、振兴文风”的“奎文塔”,其建筑本身更是明清两代匠心融合的实物见证。而当谈及五桂塔,她从“乌龟”到“五桂”的雅化之名切入,解读了石矶似龟、塔镇其上的风水深意,以及“水打乌龟石,信州出状元”的古老谶语与历史现实的美妙呼应。在她的讲述中,双塔不仅是信江岸边的地理坐标,更承载着官民共契的集体祈愿与绵延不绝的地方文脉。

夜色渐深,信江的流水映照着两岸的灯火,仿佛在与那些已逝或尚存的塔影进行着无声的对话。本期沙龙在听众的沉思与回味中落下帷幕,而那些沉默的塔,依然屹立,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张鹏(市文广旅局资源开发科干部): “走进商建榕老师的讲座现场,恍若踏入时光回廊,一场与千年历史的深度对话就此开启。商老师以严谨考据与热忱表达,让那些静默矗立的古塔褪去砖石的冰冷,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见证者。商老师从塔的起源、初始功用溯源,清晰梳理了其传入中国后的形制演变与功能拓展,详解了古塔从木结构到砖石结构的材质变迁逻辑,更串联起佛教与塔于东晋建武至咸康年间(317-341)传入上饶的历史脉络。尤其当他深情讲述赣东北唯一佛舍利塔——鹅湖塔的独特地位、鹅湖山寺塔相依的渊源、以及鄱阳县双港塔的风水寓意、信州奎文塔与五桂塔的文脉传承等众多古塔故事时,那些矗立在山水间的古塔,不再是孤立的建筑遗存,而是镌刻着上饶历史记忆、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的鲜活载体。商老师的深情讲述,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一座静立的古塔,不仅是装点上饶山水的风景,更是值得我们深耕解读、悉心守护的土地记忆与文化根脉。作为文旅工作者,这份对本土文化的敬畏与认同,更将化为挖掘、传承、活化古塔资源的不竭动力。”

王莹莹(信州区德胜学校教师): “此次讲座非常精彩,让我对家乡的古塔历史文化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我们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郑雨萱(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听完商建榕教授的讲座,我深受触动。过去我以为古塔只是古老的建筑,如今才明白,它们是我们信州大地上一部部“活的百科全书”。文峰塔是直指苍穹的文运之笔,奎文塔承载着镇水兴文的双重重任,五桂塔则藏着神奇的风水智慧。这场沙龙让我真正读懂了身边这些沉默的坐标,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凝结着先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上饶学子,行走在这条千年文脉上,我倍感亲切,也多了一份传承的责任。”

张有福(上饶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商建榕先生的上饶古塔史话,恰如一壶慢煮的清茶,把砖石垒就的塔影泡得温润起来。先生先解‘塔’之来历,说这字本源自梵语‘窣堵坡’,是佛教传入后华夏文化的巧妙转译,恰似高僧译经时的圆融通透。从鹅湖山上峰顶寺的大义禅师塔解密到信江岸边的奎文塔五桂塔到鄱阳湖胖的永福寺塔到三清山的风雷塔德兴的绣水塔(半边塔)及遍布各县乡的文笔塔等的精准解说,那些矗立千年的楼阁式、密檐式古塔,早已不是单纯的佛教遗存——奎文塔的‘奎星点斗’融了儒教文脉,塔身精美雕刻藏着道教吉祥寓意,而文星塔的飞檐下,曾昌达了文运护佑了士子前程、天灯塔指引着行舟的航向。道教的晚祷与塔下民间生动传说与塔尖铜铃共鸣了数百年。她讲奎文塔既镇河妖又可观光揽胜,说文星塔的修造者既有清官主建贤人募资,也有道士参与设计,不疾不徐似闲谈却藏着真学问。从护塔乡人祖辈流传的修塔轶事,到不同宗教信徒共护古塔的佳话,都裹着几分生活的意趣与包容。听罢只觉,古塔原是大地写就的诗行,藏着多元文化的共生密码,而先生,正是那位懂诗的解读者,把砖石里的故事,说得比江南的烟雨还动人。

一.古塔溯源

1.佛塔西来

2.佛塔中国化

二.塔的功能作用

1.僧墓供养

2.祭祀镇妖

3.补全风水

4.昌达文运

5.崇拜 纪念

三.信州两塔

1.龙潭奎文塔

2.乌龟山乌龟塔(五桂塔)

信江文化沙龙开办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上饶“文脉万年长”,文化历史悠久。有着2200余年的城市历史,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世界最早陶器发掘地。

上饶“山水有精神”,文化资源富集。唐代上饶籍诗人王贞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佳句传颂千古,光阴文化熏陶千年,惜时如金、不懈拼搏的时间观念,勤奋攻读、不断进取的学习理念,勇于开创、与时俱进的创业信念深入人心,以“两万五千三百”为主要内涵的上饶文化滋润千秋。

两个“万”:一是万年稻作文将人工栽培稻历史推移至12000余年前;一是“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镇是欧亚大陆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的起锚之地。

五个“千”:一是千年书院文化,“鹅湖之会”首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二是千年茶文化,“茶圣”陆羽曾经在上饶著述《茶经》,铅山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欧洲的茶叶;三是千年铜文化,炼铜家张潜是世界湿法冶金技术第一人;四是千年纸文化,连四纸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寿纸千年”的美誉;五是千年理学文化,“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三个“百”:一是六百年戏曲文化,弋阳腔是“中国高腔鼻祖”,对全国14个省40多个剧种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六百年瓦屑坝移民文化,上饶鄱阳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圣地”,与山西“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三是一百年红色文化,方志敏创建的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和“模范苏区”。

此外,还有道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文化、古村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争奇斗妍,交相辉映。

为了更好地挖掘上饶文化,诠释上饶文化,传播上饶文化,普及上饶文化,让更多的上饶人从文化的角度深度解读、深层了解自己的家乡上饶,上饶市文广旅局拟利用公益文化场馆,开办“信江文化沙龙”,面向社会征集文化沙龙主题,征召文化沙龙嘉宾,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公益性质,自愿参与,为文化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热爱家乡热衷文化活动的观众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上饶的天空飘满文化的味道,让文化的甘露润泽人们的心田。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