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裁判哨子还没响,林高远已经把球拍扔在桌上,两步冲过去,弯腰看他。
29岁老将右眼被球砸肿仍坚持打完,全运会这场男单让弹幕集体破防
球砸过来那一下,全场听见啪一声。
程靖淇蹲在地上,手死死捂住右眼,指缝间已经发红。
裁判哨子还没响,林高远已经把球拍扔在桌上,两步冲过去,弯腰看他。
现场大屏给出特写,肿起的眼皮像个小馒头,观众席有人倒吸凉气。
五局比分14比16,程靖淇刚赢下的这一局,靠的就是这只伤眼。
队医提着冰袋要进场,他摆摆手,用球拍撑地站起来,只对裁判说了一句话:继续。
那一刻,看台安静得能听见球落地的回声。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程靖淇。
他五届全运会,最好成绩是混双铜牌,世界排名最高只到过第49。
在国内,他不算明星,却是各省队最怕遇见的“牛皮糖”,球风凶,敢搏杀,落后也笑嘻嘻。
29岁在乒乓圈就是高龄,体能测试一过,腰伤、肩伤、膝盖伤全写进档案,教练组天天催他退役。
林高远28岁,国家队主力,这次兼三项,每天赛程从早九点排到晚九点。
赛前训练,他一边绑冰袋一边开玩笑:打完这届,得睡三天三夜。
没想到第一场单打就遇到发小。
两人同一年进省队,同一年进国家二队,同一年掉回省队,又同一年再冲上来。
教练常说,他们最懂彼此弱点,也最舍不得下手。
第三局那个发球,林高远偷了个长球,程靖淇侧身拉冲,球反弹台边,直扑面门。
高速球时速过百公里,砸眼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没躲。
后来裁判报告写:运动员拒绝医疗暂停,坚持比赛。
这在国际赛几乎看不到,国内全运会上一次出现还是2009年,马琳对王励勤,马琳手腕出血,贴块胶布继续打。
观众不懂,问为什么不弃权。
只有队内人明白,全运会四年一次,省队名额靠它分奖金、分编制、分房子。
程靖淇所在的河北队,男单只剩他一棵独苗,他退了,团体积分直接腰斩。
更重要的是,退了就可能再也上不了场。
省队新规,30岁没进前八,自动退队,编制让给年轻人。
于是就有了肿眼打逆风局的画面。
第六局,他跑动明显慢了,正手位露出大空档,林高远连拉三板,比分定格在11比6。
赛后握手,林高远一直低头,像做错事的小孩。
程靖淇却咧嘴笑,拍他后背:别哭丧脸,下次还打你。
采访区,记者追问伤势,他轻描淡写:眼球没裂,就能打。
有人把这段话剪成短视频,一夜之间点赞破百万,评论区全是“泪目”。
更戳人的是后台流出的对话。
林高远问:真不歇?
程靖淇答:再打一年,我闺女就认不出爸爸了,趁她还记得,看我站完最后一班岗。
他女儿刚满三岁,赛前画了一幅画,歪歪扭扭写着“爸爸必胜”。
他把画贴在球拍套里,每打完一局就摸一下。
很多人把这场比赛当励志鸡汤,其实背后是老将的就业焦虑。
国乒一队每年刷掉30%,省队更狠,25岁没成绩就得让位。
运动员退役,学历不高,社会经验为零,除了一身伤,啥也没。
程靖淇同批的队友,有人去送外卖,有人开直播卖袜子,最惨的给人看仓库,夜班12小时。
他算幸运,队里给安排到市体校当教练,可编制只有一个,考核标准就是全运会积分。
这场球,他多撑一局,年终奖就能多拿两万,女儿幼儿园费用就有着落。
林高远也累。
男单、男团、混双,一天三赛,肌肉靠四根肌贴硬拉。
颁奖通道,他偷偷揉肩膀,被镜头抓到。
记者问他为什么也硬扛,他说:我退了,后面小孩顶不上,男团就塌了。
国乒男队断层明显,00后还没人能稳赢外援,教练组只能死薅老将。
一句“小孩顶不上”,道尽梯队危机。
当晚,程靖淇去医院拍片,角膜轻微裂伤,医生强令休息两周。
他发了个微博:球没赢,命还在,下一场争取不挨砸。
评论区有人留言:哥,别打了,眼睛要紧。
他回:不打,你替我养娃?
一句话,把浪漫滤镜击得粉碎。
竞技体育的底色从来不是热血,是生计。
观众看到的是情怀,运动员算的是账:房贷、奶粉钱、爸妈医药费。
全运会四年一次,却是很多人最后一次上桌的机会。
赢的人留下,输的人离场,规则简单,残酷也简单。
比赛结束第二天,河北队加练,程靖淇戴着护目镜站在场边,负责捡球。
林高远路过,扔给他一瓶冰可乐,他抬手接住,右眼还是红的。
两人没说话,只是碰了下拳头。
镜头远远拍下,背影一个瘦高,一个略驼,像两棵被风吹弯的树,却还死死抓着土壤。
再过一年,全运会换到粤港澳大湾区,电视字幕可能不会再出现程靖淇的名字。
但他至少让女儿看见,爸爸站在球场中央,没有逃。
对普通人来说,这已足够。
对运动员来说,这叫善终。
来源:聪明的清风jCJxB3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