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县妇联的引领与赋能下,实现了从专业力量“输血”到社区自我“造血”的关键转变,以爱与智慧为经纬,为孩子们织就了一张深植乡土、持续生长的坚实守护网。她带领爱心妈妈与35名儿童结对,开展从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到教育…
聚力建支点,巾帼勇争先。在来凤县,新时代女性的奋斗身影处处闪耀。为充分展示我县新时代女性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风貌,现推出【巾帼风采】专栏,展播一批优秀爱心妈妈、执委和集体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全县广大妇女用实干绘就出彩答卷,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故事,一睹她们的风采!
山乡守望:让爱扎根十五载
武陵山层峦叠嶂,来凤县静卧其中。36岁的沈秋秀,如一株倔强的太阳花,在这片土地上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默默守望了十五个春秋。怀着“让每个孩子触摸阳光”的心愿,她先后创办佳贝爱早教托育中心和贝贝爱儿童康复中心,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第二个家”。在县妇联的支持下,她又推动成立全县首家公益性育婴协会,凝聚起一批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携手播撒爱的种子。2025年,这位苗族女儿当选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她说:“为人师,为人母,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阳光。”质朴的承诺,因她日复一日的坚守而熠熠生辉。
据统计,来凤县留守与困境儿童约2700余名。康复资源稀缺、心理问题隐忧、家庭教育薄弱,像三座大山压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一次次走访中,沈秋秀见到了太多因缺爱而紧闭心扉的孩子。那个躲在门后、因父母离异与祖父母相依为命而自卑内向的女孩彤彤,让沈秋秀暗下决心:“我要为这些孩子织一张温暖的网。”
创新破局: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关爱革命
面对困境,沈秋秀没有退缩,她在县妇联的支持下组建育婴协会,将专业机构力量与志愿服务结合,汇聚一支拥有五十余位专业人士的温暖力量;同时广泛动员家长、教师和志愿者,组建起“向阳花爱心妈妈”队伍。在县妇联的引领与赋能下,实现了从专业力量“输血”到社区自我“造血”的关键转变,以爱与智慧为经纬,为孩子们织就了一张深植乡土、持续生长的坚实守护网。
她带领爱心妈妈与35名儿童结对,开展从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到教育支持的全方位关怀。她出资打造“秋秀妈妈·亲情小屋”,开展“微心愿”“非遗课堂”等丰富活动,让留守的童年不再孤单。面对特殊儿童,她提出“康复教育+心理疏导+家庭赋能”融合模式,创办的贝贝爱儿童康复中心不仅填补县域空白,更以“一人一档”个性化服务,帮助200余名特殊儿童重拾希望,其中百余名孩子已顺利回归普通校园。
微光暖心:彤彤的重生与家庭赋能
彤彤(化名)的蜕变,是这份爱最生动的写照。在“爱心妈妈”翁成艳的陪伴下,每周的功课辅导、户外游玩、促膝长谈,渐渐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冰霜。几个月后,彤彤第一次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成绩稳步提升,朋友也多了起来。“翁妈妈的手好暖,像妈妈一样。”除彤彤外,还有琪琪(化名)、浩浩(化名)等小朋友都在“向阳花”爱心妈妈们的倾情陪伴下逐渐打开心扉,拥抱成长。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沈秋秀非常感慨——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有了最美的回响。
为激活家庭动能,沈秋秀打造“健康育婴护苗行动”“育苗讲堂”等系列亲子活动,开展孕妈妈课堂、家庭教育讲座近百场,惠及近千家庭。她从根源入手,让关爱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成长”,为孩子们构筑坚实的成长后盾。
星火燎原:从 “个人坚守” 到 “来凤样本”
如今,“育婴协会爱心妈妈”已成为来凤亮丽的公益名片。35名结对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显著改善,更多社会力量正不断汇聚。沈秋秀荣获“来凤县2023年度助残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但她更珍视的是孩子们脸上重现的笑容。
在来凤县妇联执委述职会上,沈秋秀动情地说:“我们要做孩子的太阳花,扎根土地,向着光明生长。”这位武陵山中的爱心妈妈,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妇联人的担当。她的故事证明:当专业力量与公益情怀相遇,那些曾被忽略的微光,终将汇成照亮困境儿童未来的璀璨星河。
编辑:唐 颖
签审:向玉婷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