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字号逆袭:40年专注换来百亿营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0:31 1

摘要:在沈阳老边饺子馆,第五代传人一边坚持手工捏制饺子的传统工艺,一边通过抖音直播向全国展示制作过程,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0万元。而在沈鼓集团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着智能设备,为国产重大装备装上“中国芯”。

在沈阳,一家老字号企业的老师傅每天依然用传统工艺制作产品,但车间里最忙碌的却是智能机械臂。这种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正是沈阳本土企业长青的秘诀。

在沈阳老边饺子馆,第五代传人一边坚持手工捏制饺子的传统工艺,一边通过抖音直播向全国展示制作过程,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0万元。而在沈鼓集团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着智能设备,为国产重大装备装上“中国芯”。

这些看似矛盾的场景,正是沈阳本土企业平衡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目前,沈阳市拥有国家、省、市级“老字号”84家,2024年全年老字号企业营收超百亿元。这些企业平均存续时间超过50年,最长的已有356年历史。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沈阳老字号企业选择了一条看似“笨拙”却无比坚实的道路——长期主义。

沈鼓集团成立于1952年,70多年来始终聚焦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该集团为我国能源与化工领域研制了200余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功打破国际垄断,被誉为“国家砝码”。即便在多元化浪潮最盛的时候,沈鼓也没有偏离自己的主轴。

中兴商业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商业企业,在电商冲击下依然坚守百货主业,但通过混改引入新机制。2019年,辽宁方大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为企业注入新活力。混改后,中兴商业管理机构从20个部门压缩为8部1室,销售区域整合优化,效率大幅提升。

“老字号不是死守,而是在坚守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沈阳市老字号协会会长李秀实指出,沈阳老字号企业普遍具有明显的主业集中度,这是它们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关键。

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沈阳老字号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拥抱技术创新,让传统业务焕发新活力。

沈鼓集团常年保持6%以上的研发投入,建立了“两站四院五中心”的联合创新体系,拥有13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使沈鼓集团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最终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

沈阳飞行船公司则选择了差异化创新路径。该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同步双面打印技术,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优异,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更令人惊叹的是,该公司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纺织领域,开发出世界首创的一次成型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技术。

在半导体领域,和研科技的张浩带领团队攻克精密划片机技术难题,将设备工作台平整精度从8微米压缩到5微米以内。这种对精度的极致追求,正是沈阳制造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除了技术创新,沈阳老字号企业还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突破口。

中兴商业在混改后,不仅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还建立了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公司全面推行两级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原班子成员全部辞去市管干部身份,实现由“干部”向“经营人才”的转变。

混改后,中兴商业还设立了“员工论坛”,员工可匿名登录平台发帖反映问题。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沟通效率和员工参与度。混改四年来,公司员工福利支出近9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沈鼓集团则通过引入国家先进制造业二期基金持股,同时扩大员工持股比例,构建了更加多元的股权结构。这种改革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引入了战略资源和市场理念。

在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沈阳老字号企业同样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拥抱新渠道成为老字号年轻化的重要途径。中兴商业开通“中兴大厦+小程序”,并通过举办“云逛中兴”“总裁走进直播间”等直播活动,让传统百货焕发新活力。2022年,公司抖音号首场直播品牌曝光率达到39.84万次,排名沈阳本地生活直播第二位。

产品创新也是老字号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中街冰点推出“一块酪酪”“国风糯米糍”等新产品,推动冰品向零食化转变;不老林推出了奶茶、手作巧克力等新品。这些创新既保持了老字号的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需求。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老字号企业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云马翔和公司将非遗扎彩工艺与现代航空技术结合,让传统文化“飞”了起来。他们的产品已飞越全国百余个文旅景区,更远销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地。

沈阳老字号企业的长青,离不开对匠心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在和研科技,张浩扎根半导体装备装调一线12年,从手动调试到制定行业级标准,把“微米级”的较真刻进了每台设备的齿轮里。他创新提出的“主轴全生命周期维护与优化系统”,使主轴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大幅延长,每年节约维修费用近20万元。

沈阳飞行船公司的陈军从业20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行业共性难题,如创新性提出水冷恒温打印平台方案,成功破解打印平台热变形问题。如今,他正致力于将中国喷印技术推向国际舞台。

“工匠不能靠经验‘吃老本’,只有跳出舒适区,才能跟上技术迭代的脚步。”这是陈军从业多年的深刻感悟。正是这种持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沈阳的老字号企业在新时代依然保持活力。

傍晚时分,老北市华灯初上,30米长的“安康龙”与“凤舞九天”在夜空中翩翩起舞。这场传统与科技交融的表演,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几公里外,沈鼓集团的车间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为新一代国产重大装备做最后调试,这些装备将用于国家重点能源项目。

从老北市到沈鼓集团,从非遗技艺到高端装备,沈阳的老字号企业正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坚守与创新的真谛。它们或许路径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沈阳制造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来源:围炉笔谈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