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魂·塑人·塑梦:江姐中学女足的精神锻造之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0:59 1

摘要:训练场上,他要求队员不仅要练技术,更要学精神——烈日下的耐力跑,是对“坚如磐石”的锤炼;雨中的对抗训练,是对“百折不挠”的践行。正如学校书记郑跃祥所说:“江姐精神不是陈列在展馆里的文字,足球也不只是赛场上的竞…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许真学

四川自贡,这座浸润着盐都文脉与红色基因的城市,江姐精神早已融入每一位盐都人血脉。11月6日,位于大安区的江姐中学的绿茵场上,一群身着红色球衣的女孩正奋力奔跑,她们脚下的足球滚动着青春活力,总教练田大友的哨声与“学江姐、练硬功”的口号交织在一起。在江姐中学,体育训练早已超越“强身健体”的范畴,成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熔炉”。

江姐中学坐落于江姐故里,将江姐精神当作立校育人的核心灵魂,把其“求真”内核深度融入办学思想。通过打造红色校园环境,营造沉浸式红色氛围,着力构建特色红色教育体系,让江姐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等精神特质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活动。这所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学校,正以江姐精神为根脉,让足球特色教育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绿茵塑魂 红色精神铸造女足铁骨

“把江姐的顽强意志带到赛场,就是对爱国忠诚最直接的践行。”这是田大友常对队员说的话。训练场上,他要求队员不仅要练技术,更要学精神——烈日下的耐力跑,是对“坚如磐石”的锤炼;雨中的对抗训练,是对“百折不挠”的践行。

现高三队员王莲在备战四川省第四届“贡嘎杯”总决赛时,脚踝因意外扭伤,医生建议静养。但看着队友们拼搏的身影,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江姐充满勇气和不屈的故事浮现在眼前,受到鼓舞的她还是咬着牙缠着绷带重返训练场,硬生生凭着意志力挺过了高强度集训,最终荣获亚军。

田大友记得,李慧刚入队时瘦弱内向,连对抗训练都不敢参与。在“江姐讲堂”听过革命先烈的故事后,她在日记里写道:“江姐面对酷刑毫不畏惧,我也要战胜怯懦。” 此后,每天清晨的操场多了一个加练的身影,射门、折返跑、体能训练,李慧把“坚韧”二字刻进每一次奔跑。她带领球队夺得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四川赛区)“巴蜀雄起杯”U18足球联赛的冠军。

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研究生邬金红在写给母校的信中表达着感恩:“坚持不懈的体育训练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同时也磨炼了我的精神品质。经年累月的球场训练和无以计数的足球比赛,再加上江姐精神的潜移默化,让我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紧张,陷入复杂选择的时候有定夺,面对坎坷不平的时候有坚毅,经历人生失败的时候不气馁。”

多元塑人 体教融合铺就逐梦之路

在江姐中学,江姐精神是课堂上的浸润、赛场上的角逐,更是成为了学子们逐梦人生的精神底色。据江姐中学负责足球教学管理的副校长袁华彬介绍,江姐中学构建的“科技+体育”双翼育人模式,让足球特长生们实现了“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行“动态分班+个性化辅导”模式,让足球特长生既能专注训练,又能兼顾文化课。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特困学生,为他们辅导功课、疏导心理。

今年考上苏州大学的毛家茂,曾因备战省赛导致数学成绩下滑,班主任每天抽出一小时为她答疑,还分享江姐“求真开拓”的创新精神,鼓励她用战术思维破解学习难题。考入成都体育学院的黄宇梦,如今她重返母校任教,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当年教练告诉我们,踢球要像江姐坚守信仰那样执着,学习要像她追求真理那样坚定。”

近年来,江姐中学女足累计获国家级冠军2次、省级以上冠军15次,亚军27次,共培养国家一、二级运动员200余名,刁闵玉保送同济大学研究生、黄孟宇保送北京体育大学、吴艳梅进入北京中医大学……一百多名高水平运动员从绿茵场走进重点高校,用拼搏书写着“体育报国”的青春答卷。江姐中学也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相融塑梦 “红色+足球”赋能全员成长

一支队伍成功了,但江姐中学的眼光放得更远。学校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实施校园足球“316”工程,把校园足球作为学生发展之基础、学校发展之战略、特色发展之名片。以女子足球项目为引领,以一本足球教材、一节足球课、一支队伍、一个论坛、一场联赛和一次评选,带动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传承江姐“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促进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如今的江姐中学,红色文化与足球特色相得益彰。校园里,足球主题的红色彩绘随处可见,课堂上,语文老师会分析足球赛事中的“担当精神”,历史老师会讲述革命时期的 “团队协作”。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江姐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4331”策略》荣获自贡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而足球教育正是其中的鲜活案例。正如学校书记郑跃祥所说:“江姐精神不是陈列在展馆里的文字,足球也不只是赛场上的竞技,我们要做的,是把‘钢铁意志’融入每一次传球射门,把‘忠诚担当’刻进每一堂育人课堂”。

长期在学校任教的老师幸伯玉对“红色+足球”的双向赋能深有感触,谈到学校这些年发展她满满的都是喜悦:“从一块土操场踢到一片绿茵场,从市属学校到省重点校,变的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

社会各界的关爱也让女足的孩子们走得更稳更远。自贡市委推进的“盐都未来工程”,以“五育”并举为核心,为球队发展提供了优质教育环境与课程体系支撑。自贡市妇联和市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向学校定向捐赠,用于女足开展训练和比赛,同时命名“紫薇花•江姐中学女子足球队”。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将校园足球纳入区域教育发展布局,为球队争取资源、对接赛事平台,助力“体教融合”落地。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