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体重管理 | 医师报在进博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0:25 1

摘要:活动主持人、《医师报》执行总编兼执行社长张艳萍表示,进博会作为全球创新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方案与科技成果,核心目标都是“让每个人拥有更美好、更健康的每一天”。她指出,本次访谈正是希望以“体重管理”为切入口,串联起不同学科的视角与实践,聚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医师报》与欧加隆再度携手,共同举办“畅呼吸 健关节”主题访谈活动。

活动主持人、《医师报》执行总编兼执行社长张艳萍表示,进博会作为全球创新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方案与科技成果,核心目标都是“让每个人拥有更美好、更健康的每一天”。她指出,本次访谈正是希望以“体重管理”为切入口,串联起不同学科的视角与实践,聚力推动“健康体重,美好生活”的实现。

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全科医学科方宁远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关节外科尹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娄鸿飞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呼吸科谈敏教授欧加隆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卫芳副总裁等专家领导共聚一堂,共话慢病防控。

进博会访谈现场

全科视角:

体重控制是慢病防控的“源头工程”

从2024年6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出台,到今年4月《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国家层面围绕“健康体重”的部署,正从政策引导走向临床落地。

为何体重管理会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方宁远教授分析指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公众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深刻改变,超重肥胖人群持续增多。而肥胖问题远不止是体重数字的增加,更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趋势不仅制约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也对社会医疗资源形成持续压力。正因如此,体重管理已成为国家慢病防控体系中的关键抓手,也为多学科协作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向。

体重管理门诊的推广,则为体重控制提供了具体实施路径。“体重管理门诊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超重肥胖人群在这里可以减重,偏瘦或存在肌少症的人群也可通过专业指导实现健康增重。”方宁远教授指出了体重管理门诊与全科门诊的不同。通常居民身体不舒服去看全科医生,医生问病史、做检查、开药方,这个过程就结束了。而体重管理门诊则构建起一套“筛查—评估—干预—随访”的闭环体系。在发现BMI超标后,需进一步评估个体心血管风险,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并在随访中根据效果动态调整方案。这一模式以家庭医生为核心,整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专业力量,形成协同管理的全新格局。

方宁远教授以肥胖人群血脂控制为例进一步强调,当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与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强化此类风险人群的筛查与随访监测是首要工作前提[1]。对于合并高血脂的肥胖患者,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因此血脂控制目标不应仅局限于化验单标注的“正常范围参考值”,而需结合个体心血管风险等级进行分层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防控。

骨科视角:

关节不能承受之“重”

尹峰教授分享了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中国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达 8.1%[2],按14亿人口计算,患者群体极为庞大,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当务之急是预防和延缓早中期骨关节炎的发展。”尹峰教授介绍,骨关节炎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轨迹。最早期的信号,是上下楼梯、蹲下站起时出现的膝盖不适感;随后会逐渐出现疼痛、关节畸形(多表现为O型腿)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活动受限,晚期患者甚至需依赖轮椅出行。尹峰教授给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判断标准:“坐在马桶上不用扶任何东西,能轻松站起来,说明膝关节状态不错;如果必须扶着东西才能起身,就已经发展到中度骨关节炎了;到了晚期,哪怕不走路,关节也会疼。”

在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方案中,体重控制是关键一环。尹峰教授指出,肥胖会显著增加膝关节的承重压力,加速软骨磨损与退变,即使是已确诊骨关节炎的患者,减重后也能明显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除减重外,锻炼股四头肌也是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这块肌肉能有效稳定膝关节,减少运动损伤风险。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考虑注射润滑剂、矫正力线、外翻截骨加钢板固定等方式;症状更严重时,可进行关节镜清理;对于年龄超过60岁、症状明显的患者,则可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部分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谈及临床治疗,尹峰教授着重强调了临床医学“以症状为核心”的导向原则: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较重,虽看似具备手术指征,但临床症状轻微、日常生活未受影响,这类情况暂时无需手术;反之,若影像学检查显示病情较轻,但患者症状显著,且年龄符合手术相关要求,则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同时,患者个人意愿也需纳入考量,例如对于疼痛严重但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临床可通过关节腔注射激素与局部麻醉药,有效缓解其疼痛。

骨关节炎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和激素水平有关,如同头发会变白,是正常的衰老现象,无需过度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尹峰教授强调。

耳鼻喉科视角:

肥胖是过敏性鼻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 年,一次和内分泌科同事的偶然对话,让娄鸿飞教授留意到肥胖与过敏性鼻炎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后续查阅相关文献后,她和团队在《Allergy》杂志发表了一篇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证实:肥胖是过敏性鼻炎的独立危险因素[3]。这次偶然的跨学科交流,为娄鸿飞教授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

“这些医学证据,正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娄鸿飞教授介绍,在社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团队会专门关注居民的BMI指数;在评价过敏性鼻炎新治疗方案的效果时,患者的基线 BMI 值也会纳入考量。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容易患过敏性鼻炎?从发病机制来看,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是关键所在。娄鸿飞教授解释,瘦素并不是“让人变瘦”的物质,而是一种会促进炎症反应的因子。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越多,体内的炎症反应就越强烈,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这一科学原理,为临床干预指明了明确方向:除了常规的过敏原规避、对症治疗,体重管理也成为过敏性鼻炎防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针对肥胖人群的过敏性鼻炎治疗,娄鸿飞教授强调,首要任务是明确并规避过敏原,如尘螨或宠物等。对症治疗的药物中,第二代鼻用糖皮质激素被她称为 “医生手中的利器”以糠酸莫米松为代表的这类药物,有着“三高一低”的优势:抗炎活性强、受体亲和力高、疗效确切,且生物利用度低,安全性良好。对因治疗方面,脱敏疗法虽具潜力,但国内可用的脱敏疫苗种类仍显不足。娄鸿飞教授期待借助进博会等平台,在引进国际创新脱敏疫苗的同时,推动国内企业加速研发,早日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呼吸科视角:

肥胖让哮喘“雪上加霜”

谈敏教授将话题从过敏性鼻炎延伸到了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哮喘。他指出,肥胖会让哮喘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这种负面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肥胖会压缩肺的容积,降低肺功能残气量,导致患者活动时身体负担加重,就算没有哮喘,也容易气喘吁吁;其次,哮喘患者本身存在气道炎症,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会通过瘦素等炎症因子,与哮喘的2型炎症因子相互叠加,加剧炎症反应;最后,肥胖患者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大,常规剂量的吸入药物难以达到有效局部浓度,影响治疗效果,而增加剂量又可能带来更多不良反应。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口服激素给肥胖哮喘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治疗难题。这类药物会影响脂质代谢,可能加速肥胖,形成“肥胖-哮喘加重-激素使用-更肥胖”的恶性循环。因此,谈敏教授强调,这类患者的治疗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控制哮喘症状,更要做好体重与血脂管理

总而言之,对于肥胖哮喘患者,首要任务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若体重达标,许多患者的哮喘症状会明显减轻,后续可转为常规治疗方案;若体重难以控制,则需严格管控血脂,避免高脂血症引发的炎症反应加剧病情。在药物选择上,应优先使用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替代口服剂型,或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在保证抗炎效果的同时,减少对代谢的干扰。

产业视角:

精准回应中国患者需求

当前医学正朝着个体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卫芳副总裁从医药企业的独特视角,分享了女性肥胖与慢病防控的多维关联,与其他专家的观点形成了深度呼应与延伸。

女性不同阶段的肥胖,会引发不同的疾病风险:青春期肥胖可能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期高甘油三酯血症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更年期则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近 50%。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同一种疾病,在女性身上的表现也会因是否肥胖、所处生理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

以哮喘为例,典型哮喘患者血常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为主,而肥胖合并哮喘患者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这种炎性机制的差异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在这类患者中可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同时,哮喘在女性不同生理阶段也有着独特表现。月经期或经前一周可能出现症状加重,即月经性哮喘;孕期患者中约三分之一症状缓解,三分之一维持原状,另三分之一则会加重,而且多发生在24到36周[4-5];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骤降,不仅使哮喘新发风险高达 50%,更年期症状的用药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哮喘。

“让这些专业信息触达更多医生与公众、切实改善患者预后,是欧加隆的重要发力方向。”卫芳副总裁表示,欧加隆正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将重要的临床洞察传递给妇产科、呼吸科、耳鼻咽喉科等相关科室医生,同时推动总部关注中国患者的需求,加速创新解决方案的引入。

除了学术与研发层面的赋能,欧加隆同样注重医疗服务的落地。针对医生与患者“仅能看懂化验单指标升降,却不解其背后风险”的痛点,公司正推动血脂化验单等的优化升级。通过在化验单上标出关键信息:如风险等级、就医时机、用药期间的肾功能监测等,让一张小小的化验单真正成为医患沟通的实用工具。

作为横跨 9 大治疗领域、拥有25款创新产品的医药企业,欧加隆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产品布局,更在于25~30年临床积累的丰富有效性与安全性数据。欧加隆的使命不仅是将创新药物引入中国,更要让患者真正用好这些药物,实现个体化、精细化治疗的目标。“我们全公司也正为之而努力。”卫芳副总裁说。

结语:

以体重管理撬动全民健康未来

这场汇聚全科、关节外科、耳鼻喉科、呼吸科与产业界的对话,勾勒出体重管理的全景图:它既是国家层面的慢病防控战略,也是体重管理门诊的日常诊疗实践;既关系到膝关节的健康运转,也影响着呼吸道的通畅呼吸;既需要临床专家的精准干预,也离不开医药企业的创新支持,更需要公众的主动参与。

正如张艳萍执行社长在总结中所言,体重管理不仅是健康体重的问题,更是贯穿多学科、影响全身健康的关键环节。只有医患同心、医患携手、多方协作,才能真正实现“畅呼吸,健关节”的全民健康愿景。作为医疗行业的见证者与传播者,《医师报》将持续传递这些真知灼见,让智慧从纸面、屏幕走进公众心里,最终汇聚成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3) : 221-255. DOI: 10.3760/cma.j.cn112148-20230119-00038.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 2018, 38(12):11.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8.12.001.

[3]Zhou J, Luo F, Han Y, Lou H, Tang X, Zhang L. Obesity/overweight and risk of allergic rhinitis: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llergy. 2020 May;75(5):1272-1275. doi: 10.1111/all.14143. Epub 2019 Dec 23. PMID: 31815295.

[4]Popa M, Peltecu G, Gica N, Ciobanu AM, Botezatu R, Gica C, Steriade A, Panaitescu AM. Asthma in Pregnancy.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ations. Maedica (Bucur). 2021 Mar;16(1):80-87. doi: 10.26574/maedica.2020.16.1.80. PMID: 34221160; PMCID: PMC8224723.

[5]Li T, Dong F, Li N, Chang C, Wang Y. 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of asthma exacerb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Pulm Med. 2024;24(1):296. Published 2024 Jun 25. doi:10.1186/s12890-024-03112-8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专业卫生人士

审批号:12-2025-CN-BPH-110605

来源:医师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