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有沙河、小营、金台路、酒仙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五个校区。
现有46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
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6个学科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50%。
特色专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打专业集中在工学领域,以信息、机械、仪器等学科为核心优势,涵盖多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部分专业在行业内和市属高校中排名领先,就业与学术表现亮眼,具体如下:
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核心主打梯队)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学校就业王牌专业,课程覆盖人工智能、数据库原理等核心内容,毕业生多入职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该专业就业率常年超 98%,还是华为北京地区招聘录用人数前五的高校来源专业之一。
2.测控技术与仪器:不仅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还是北京市品牌专业,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依托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航天测控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校友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 14 名,获评 5 星级专业。
3.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国家级一流专业,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方向,和北汽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专利转化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在校友会排名中为 4 星级专业,全国排名第 25 位。
4.信息安全:就业率接近 100%,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毕业生多就职于政府、国防、金融等部门的信息安全领域,连续多年跻身本科高薪专业行列,学生近年在全国信息安全竞赛中斩获 60 余项成果。
5.通信工程:软科排名中位列北京市属高校第 1 名,所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 40%,与华为、中兴共建联合实验室,就业率连续五年超 98%,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 85% 以上。
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优势梯队)
1.智能科学与技术:在校友会 2025 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 2 名,评级 A+,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适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其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入职年薪普遍突破 25 万元。
2.电子信息工程:软科评级为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全国排名第 26 位,依托与大唐电信的 “订单班” 输送大量通信行业人才,还开设国际班,学生可申请海外高校硕士深造。
3.机器人工程:入选学校 “勤信实验班” 建设计划,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贴合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的行业需求,在高考生中认可度较高,录取分数线也处于高位。
3.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核心专业,作为北京市一流专业,拥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特色化的信息传播类人才培养体系。
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北京市品牌专业和市级一流专业,还是教育部认定的新工科专业,参与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与北京理工大学开展 “双培计划”,侧重光电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其他重点主打专业
像自动化、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也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拥有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校友会排名中均为 4 星级专业,毕业生多在信息技术、电力等领域从事核心技术工作,就业质量突出。
保研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双非市属重点工科院校,整体保研率处于双非院校中规中矩的水平,但近年有小幅波动上升趋势,且不同学院、特色班级和专业的保研率差异显著,核心优势学科及特色实验班的保研率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具体概况如下:
整体保研率有波动,近年小幅提升:学校近年整体保研率在 2.51%-4.88% 区间波动。2023 届本科毕业生 2913 人,保研 73 人,保研率 2.51%;2024 届本科毕业生 2969 人,保研 91 人,保研率提升至 3.07%;另有数据显示 2025 年全校保研率达 4.88%,整体呈现小幅上升态势。不过该保研率和 985、211 及双一流高校相比差距明显,是其作为双非院校的短板之一。学院保研率差异明显,优势工科院校领跑:保研名额向学校的优势工科专业所在学院倾斜。2024 届中,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保研率达 6.21%,远超全校平均水平,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是保研主力;计算机学院保研率约 4%,2024 届 371 名本科生中 15 人获得保研资格;信息管理学院保研率 3.47%。而人文社科类学院保研率相对较低,如 2024 届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保研率约 2.94%,2023 届该学院保研率仅 1.44%。特色实验班保研率突出,成保研高地:学校特色实验班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标杆。2024 届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智能感知工程(勤信实验班),26 名本科生中有 3 人保研,保研率达 11.54%;2025 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 “勤信实验班” 更是表现亮眼,保研率高达 20%,该实验班整体深造率也达到 52%,凸显出特色班级在保研资源和培养模式上的显著优势。部分专业保研率分化,工科热门专业占优:即便是同一学院内部,不同专业保研率也有分化。2023 届数据中,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保研率达 6.9%,而同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保研率仅 1.3%;机器人工程作为热门工科专业,保研率也达到 5.56%,这类差异也反映出学校保研名额偏向优势工科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5 届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其就业情况呈现出工科强势领跑、人文社科稳步发展的格局,不同学科因专业特色与市场需求差异,就业表现各有亮点,以下是分学科的详细就业分析:
工科类(核心优势学科,就业质量顶尖)工科是该校的支柱学科,多数专业就业率超 96%,就业对口率高且薪资亮眼,是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细分学科表现如下:
信息技术类:这是该校就业的王牌领域,吸纳了 35% 的毕业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率常年超 98%,毕业生多入职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该校还是华为北京地区招聘录用人数前五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就业率接近 100%,毕业生多就职于政府、国防、金融等部门的信息安全领域,连续多年跻身本科高薪专业行列;通信工程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 98%,就业对口率超 85%,在北京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所属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 40%;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依托与大唐电信的 “订单班”,近三年为通信行业输送数百名人才,不少成长为 5G 通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技术骨干。装备制造与仪器类:该类学科紧密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 25% 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测控技术与仪器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依托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毕业生多进入航天测控领域及相关科研院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0% 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毕业后直接对接智能制造企业核心技术岗位;车辆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方向,和北汽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专利转化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毕业生多进入汽车制造及智能交通相关企业。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友会 2025 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 2 名,评级 A+,其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入职年薪普遍突破 25 万元;自动化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依托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毕业生多从事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等岗位,深受智能制造企业青睐。管理与经济类(交叉融合特色,适配多领域需求):这类学科侧重与信息技术融合,就业方向多元,适配企业管理、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凭借大数据分析能力,在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城市大脑建设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生,部分进入外企、广告公司从事商务对接、市场运营等工作,还有些依托北京的区位优势,进入大型企业的市场部、运营部,就业地域以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城市为主。该类学科所属的信息管理学院 2024 届保研率达 3.47%,深造后进入优质企业的毕业生占比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类(稳步发展,聚焦服务与文创领域):该类学科虽就业规模不及工科,但依托学校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就业率相对稳定。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北京市一流专业,拥有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毕业生多进入传媒公司、互联网企业从事内容创作、新媒体运营等工作;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多走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办公、事务管理等岗位。不过该类学科保研率和就业率相对工科较低,如 2024 届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保研率约 2.94%,2023 届更是仅 1.44%。交叉学科类(新兴热门,就业潜力大):这类学科贴合新兴产业需求,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机器人工程作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适配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需求,毕业生多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事研发、运维工作;智能感知工程作为特色专业,其勤信实验班 2024 届保研率达 11.54%,毕业生多对接智能装备、航天测控等前沿领域岗位,就业起点高,职业发展空间广阔。此外,该校工科类博士 100% 进入高端研发领域及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中人工智能方向入职年薪普遍突破 25 万元,整体就业层次显著高于本科,且留京就业比例不少于 60%,同时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产业集聚区域,就业地域优势明显。
2025年辽宁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招生专业投档最低分2025位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1210008计算机类(勤信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1210008人工智能(勤信实验班)61010587电子信息工程61010587电子信息类(勤信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61010587通信工程60910891软件工程60910891机器人工程(勤信实验班)6081116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0811166网络工程60611742测控技术与仪器6031266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991393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991393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5592884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5543101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55431013
来源:鱼群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