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梦和巴特勒赛后那句‘有些人太自私’,矛头看似指向全队,但仔细品品数据:波杰姆斯基场均12分却占着全队第二的球权使用率,关键时刻三分命中率暴跌至24%;而库明加场均15分却被摁在板凳席,连附加赛都捞不到1分钟上场时间。
“场均12分就想取代库里? 这话要是放在一年前,所有人都会觉得是笑话。
但如今,勇士更衣室里有人当真了,不是库明加,而是波杰姆斯基。
追梦和巴特勒赛后那句‘有些人太自私’,矛头看似指向全队,但仔细品品数据:波杰姆斯基场均12分却占着全队第二的球权使用率,关键时刻三分命中率暴跌至24%;而库明加场均15分却被摁在板凳席,连附加赛都捞不到1分钟上场时间。
更讽刺的是,科尔一边骂库明加‘破坏体系’,一边让波杰姆斯基在场上疯狂打铁,这哪是双标? 这是明目张胆的‘太子保卫战’! ”
库明加和勇士的矛盾,从来不只是钱的问题。
去年勇士开出5年1.5亿合同时,库明加还被认为是“未来核心”,但科尔的一句“他破坏化学反应”直接定性。
数据显示,库明加和巴特勒同时出场时,球队每百回合净输18.1分,但真相是:库明加需要持球冲击内线,而巴特勒也习惯占据肘区空间,两人功能重叠导致互相拖累。
科尔的选择很现实,保巴特勒,弃库明加。
毕竟巴特勒是管理层换来的即战力,而库明加只是“未来彩票”。
但库明加真的拖累体系吗? 季后赛他每36分钟能砍26分,却只给19分钟上场时间。
科尔宁愿用三分命中率24%的波杰姆斯基,也不用库明加,原因很直白:波杰姆斯基会乖乖执行战术,而库明加喜欢“偏离剧本”的单打。
在科尔眼里,听话比天赋重要。
波杰姆斯基能坐稳科尔心腹位置,靠的不是得分能力(场均12分),而是“体系适配性”。
他擅长挡拆和无球跑动,虽然三分命中率只有36%,但能帮库里分担持球压力。
更关键的是,他甘当绿叶,巴特勒持球时,他会主动空切;库里休息时,他能维持进攻节奏。
这种“不抢戏”的特质,恰恰是科尔最看重的。
反观库明加,每次拿球都像“冲锋陷阵”,要么隔扣对手,要么失误送球权。
他的单打成功率仅27.9%,但勇士真正忌惮的是:一旦让他打出手感,战术核心可能从库里转向他。
追梦那句“自私会害了你”,听起来像警告,实则是对科尔偏袒的无声抗议。
巴特勒加盟勇士后,球队胜率冲到68%,他的目标很明确:趁库里还能打,再抢一冠。
所以他对库明加的耐心为零,训练中直接点名批评其防守漏人,赛后强调“不能阻止得分就是没尽力”。
这种强硬做派,等于默认支持科尔压住库明加。
库里一度想当和事佬,但库明加在更衣室播放数据PPT、要求更多战术地位的举动,彻底激化了矛盾。
当库里取消训练离场时,意味着他已经放弃调解。
球队老板拉科布连夜从硅谷飞回灭火,但为时已晚,更衣室已分裂为“赢球派”和“天赋派”。
科尔被诟病“不会培养新人”,十年间只练出普尔,还很快交易走。
但真相是,勇士的传切体系依赖高球商球员,库明加这种依赖身体的“原始天赋”反而难融入。
举个例子:勇士的“旋风战术”要求球员不断无球跑动,但库明加更习惯站定要球单打。
科尔的选择背后是勇士的战略矛盾:库里37岁了,球队必须争冠,没时间等新人成长。
所以即使波杰姆斯基效率再差,科尔也不敢不用,因为他是“最懂体系”的年轻球员。
这种功利主义,注定库明加成为牺牲品。
2021年选秀时,勇士老板拉科布坚持选库明加,否决球探组推荐的小瓦格纳。
如今小瓦格纳身价超2亿,库明加却沦为负资产。
管理层一度想用他换马尔卡宁,被拉科布拒绝,错过补强最佳时机。
今年休赛期,勇士给库明加报价3年7520万,但第三年是球队选项,这明显是为交易做准备。
库明加团队看穿这点,坚决拒绝签字。
一场关于“信任”的博弈,最终变成互相算计的生意。
如果库里、巴特勒、格林这套老将核心明年还能冲冠,放弃库明加或许能被理解。
但若季后赛再次一轮游,勇士是否后悔没给天赋一个机会? 更讽刺的是,波杰姆斯基的“体系价值”在高端局能有多大作用? ,上赛季季后赛,他面对防守强队时真实命中率仅48.9%。
或许勇士真正的危机不是库明加要走,而是科尔的体系正在失去包容性。
当“听话”成为留队第一标准,金州还是当年那个敢用“死亡五小”颠覆联盟的勇士吗?
来源:阿达西爱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