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的大庆,天高云淡、草木萧瑟。距离市区近百公里的宋深901H井压裂现场却是一幅繁忙的生产画面:随着该井放空点火,磅礴的气流引来阵阵欢呼。采油工艺研究院以实施精准缝控体积压裂技术获得骄人的产量,再次刷新松辽深层沙河子组致密气产量纪录。
初冬的大庆,天高云淡、草木萧瑟。距离市区近百公里的宋深901H井压裂现场却是一幅繁忙的生产画面:随着该井放空点火,磅礴的气流引来阵阵欢呼。采油工艺研究院以实施精准缝控体积压裂技术获得骄人的产量,再次刷新松辽深层沙河子组致密气产量纪录。
“十四五”以来,采油工艺研究院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立身之本,不断做好做精技术供给、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建设,以创新之刃为油田锻造“科技利器”。
从国际领先的智能分注技术,到支撑油田页岩油产量翻番的复合压裂技术;从打破国外垄断局面的全金属可溶桥塞,到解决聚驱后油藏深部大孔道窜流问题的低初粘堵调剂体系;从节约能耗、节省土地的塔架式抽油机到数智赋能的电参数字化技术……5年间,采油工艺研究院从“快速突破”支撑当前和“久久为功”引领未来两个层面构建工程技术攻关框架,多个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原创性突破。
该院系统谋划钻完井、采油气专业的基础研究布局,稳步推进涵盖基础理论、井下工具、入井剂液等方向的创新体系建设,聚焦智能分层注采、非常规优快钻井、压裂提产等领域,加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十四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43项,获省部级成果21项。
今年8月份,采油工艺研究院联合印尼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顺利完成印尼萨拉瓦蒂油田增能吞吐施工作业,成功将自主渗吸增能技术体系和工业产品输出国际市场。而这并不是与印尼方面的第一次合作,早在3年前,该院市场开发人员推动二氧化碳吞吐技术首次“落户”印尼Jabung油田,并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让中国技术走出国门。
科研成果只有应用到生产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采油工艺研究院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共进,通过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技术转让等方式,倾力打造成果转化孵化地,全力推动技术资源向产业资产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从少到多的规模化增长。
他们深化与机械制造、化工生产企业的研产合作,扩大井下工具、油化剂产品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许可范围,拓展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和市场供给,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同时立足方案设计编制、技术产品应用、质量监督检验等全流程业务板块,依托“专家驻场”、重点建设项目等渠道,主动对接油气生产单位开展技术推介。“十四五”以来,累计推广应用分层注水、钻采工程方案、螺杆泵等50余项技术和产品先后进入20个国内油田市场及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苏丹、蒙古国等8个国际市场。
授权发明专利96件,制修订标准106项,培育国际标准18项,发布国际标准3项……“十四五”期间,采油工艺研究院围绕基础专利申请延伸专利,制订技术标准,全面推动科技成果的保护与应用。其中永磁直线电机共申请4件发明专利和1件实用新型专利,《永磁直线电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他们以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科创成果为基础,积极开展全球化验证,保障标准普适性,主动邀请国外技术团队参与部分关键试验,确保了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准”,助力我国石油行业从“产品输出”向“标准输出”、从“技术领先”向“规则引领”转型升级,催生从优到精的蝶变式跃迁。
科技为翼、创新为刃,采油工艺研究院将立足新起点,以当好油田开发参谋部的责任使命为油“铸剑”,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编辑 宋庆晨
责编 彭勃
本文来自【大庆油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