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丨扎根黄土地 民盟“智囊团”助力乡村振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09:52 1

摘要:“这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都凝聚着民盟中央的深情厚谊。”2025年10月,甘肃定西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在一封写给民盟中央的感谢信中,细数着村里这一年多来的变化。

“这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都凝聚着民盟中央的深情厚谊。”2025年10月,甘肃定西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在一封写给民盟中央的感谢信中,细数着村里这一年多来的变化。

从2024年8月,民盟中央追随费孝通先生“七下定西”足迹,在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建立“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起,一个凝聚企业、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便在这片黄土地上扎下了根。

从“云朵玫瑰”到“云端销路”

在水渠村的田野里,30亩“云朵玫瑰”成了村里的一道新风景。这种玫瑰花、根、茎、叶都可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加工,容易形成经营性资产,是民盟中央2024年10月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精准引入的特色产业项目。

投入60余万元人民币建设的示范基地由水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和鲜花初加工,盟员企业云心荟聚科技发展公司提供品种授权和技术支持,并对达标产品进行订单式收购。在现有的模式下,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学习科学种植技术。

产业振兴不止于田间。2025年8月28日,“陇上·八里乡宿”的直播间里迎来一位特殊的主播——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他一边品尝临洮风味美食,一边向网友推介定西宽粉、百合鲜饮等特产。这场利用民盟中央教育论坛间隙开展的直播,迅速“带火”了临洮文旅和农产品。

直播间的热闹,离不开扎实的人才支撑。2025年3月起,民盟中央与甘肃省委会联合启动电商培训计划,围绕平台运营、直播技巧、品牌打造等内容,线上线下同步授课,累计培训学员4000余人。“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教会我们如何把‘土特产’送进全国大市场。”定西瑞源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张巧花说。

从“送书画”到“种文化”

民盟的帮扶,不仅关注物质增收,更注重精神滋养。

文化方面,民盟推动帮扶方式从“送书画下乡”升级为“种文化在乡”。在水渠村揭牌的“民盟中央美术院甘肃分院创作基地”,让艺术资源长期驻留;捐资10万元改造的“乡愁印记展厅”,则为乡村文脉提供了传承空间。

“以前通村的那条水泥路,现在铺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旧村部翻新了,村史馆也建起来了,晚上乡亲们还能在‘美美与共’广场跳跳舞、聊聊天……”感谢信中的描述,勾勒出水渠村面貌与精神风貌的改变。

教育是民盟持续发力的另一重点。八里铺小学的孩子们用上了盟员企业家捐赠的“烛光微机室”和电钢琴、古筝、无人机等教学设备。民盟组织的“烛光行动·艺术启航”美育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授课的方式,让水渠村及周边1100余名师生沉浸于艺术的魅力之中。

“这场活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感慨。更令当地教师振奋的是,民盟还促成了八里铺小学与浙江慈溪学校的跨区域结对。2025年,20名骨干教师赴浙江跟岗学习,将东部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家”。

从一朵玫瑰的种植,到一台手机的直播;从一间教室的美育,到一个村庄的焕新——民盟“智囊团”在水渠村构建起“产业+文化+教育”的系统性赋能体系。这场凝聚了民盟各级组织、盟员专家与企业家智慧的实践,正让水渠村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