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也没想到,30岁朱婷再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9:58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周光编辑| 王楠初审| 高向东

文| 周光

编辑| 王楠

初审| 高向东

说起中国女排,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婷。

这个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姑娘,曾经在里约奥运会上场场砍下全场最高分,帮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东京奥运会的失利让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攻击,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曾经的天才球员已经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

谁能想到,2025年的全运会赛场上,30岁的朱婷用一场接一场的精彩表现,狠狠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

就连她的恩师郎平都没料到,这个曾经靠"暴力扣杀"打天下的姑娘,如今竟然变成了攻防兼备、技术全面的全能型选手。

30岁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1994年,朱婷出生在河南郸城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这个地方谈不上富裕,甚至可以说相当贫困。

朱婷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种地的收入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到了初一那年,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朱婷差点就要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口市体校的教练发现了这个身材高挑的女孩。

朱婷当时已经长到了190多厘米,这样的身高在女排运动员里都算得上是天赋异禀。

体校愿意免费培养她,还管吃管住,这对朱婷一家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就这样,朱婷稀里糊涂地开始了排球生涯。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朱婷连排球规则都不太懂。

别的孩子都是从小练起的,有扎实的基本功,而她什么都不会。

训练场上摔倒了爬起来,手臂被球砸肿了继续练,膝盖磨破了包扎一下接着上。

朱婷就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硬生生地追上了那些比她早练好几年的队友。

2013年,朱婷在世青赛上一鸣惊人,拿下了最有价值球员、最佳得分手、最佳扣球手三个奖项。

这个成绩传到了正在重新组建国家队的郎平耳朵里。

当时很多人都劝郎平,说朱婷年纪太小,技术还不够成熟,贸然进国家队可能会被打击信心。

郎平没有理会这些反对声音。

她亲自去看了朱婷的比赛录像,还专门观察了这个小姑娘的眼神。

郎平后来说,她在朱婷眼睛里看到了一种韧劲,那种不服输、不怕输、越挫越勇的劲儿,让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就这样,19岁的朱婷被破格选入国家队。

进了国家队之后,朱婷才真正明白什么叫高手如云。

队里的老将们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而她除了身高优势和一记重扣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

训练结束后,别人都去休息了,朱婷还在场地上加练。

郎平看在眼里,经常陪她一起熬到深夜,手把手地教她怎么调整步伐,怎么判断落点,怎么控制力量。

2015年世界杯,朱婷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帮助中国女排夺冠,她个人也拿到了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

这一年,她21岁,正式成为了中国女排的核心进攻点。

2016年里约奥运会,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朱婷的恐怖实力。

整个奥运会8场比赛,朱婷狂砍179分,场均得分超过22分,每一场比赛都是得分王。

对手研究了无数套针对她的拦网战术,三人拦网、四人拦网,甚至专门安排人盯防她的进攻路线。

朱婷用一记又一记势大力沉的扣球,硬生生地撕开了所有对手的防线。

决赛对阵塞尔维亚的那场球,打到最后一局的关键分,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朱婷高高跃起,手臂带着风声狠狠地砸向排球,球像炮弹一样钻进了对方的防守死角。

得分的瞬间,整个场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拿到奥运冠军,朱婷成了最耀眼的那颗星。

里约奥运会之后,朱婷成了中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

各种商业活动、媒体采访接踵而来,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聚光灯下。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让朱婷的手腕积累了严重的伤病。

医生建议她休息治疗,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

东京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队长的朱婷不想缺席这样的大赛。

她选择了保守治疗,靠打封闭、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每次训练前都要吃药,训练结束后手腕肿得像馒头一样。

队友们看着心疼,劝她好好休息,朱婷总是笑着说没事。

东京奥运会上,带伤作战的朱婷状态明显下滑。

进攻威力不如从前,失误率也比以往高了很多。

中国女排小组赛就惨遭淘汰,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糟糕成绩。

比赛结束后,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涌向了朱婷。

有人说她不行了,有人说她靠关系占据主力位置,甚至还有人编造各种谣言攻击她。

那段时间,朱婷把微信设置成了免打扰,一屏蔽就是十天半个月。

她不敢看手机,不敢上网,害怕看到那些恶毒的评论。

郎平在这个时候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我的徒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你是最优秀的。"

就是这句话,让朱婷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找到了一丝光亮。

沉默中的蜕变

东京奥运会之后,朱婷彻底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

她回到河南,关掉了所有的社交媒体,专心治疗手腕的伤病。

手术、康复、训练,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流程。

很多人都以为她会就此退役,毕竟年龄摆在那里,伤病也确实严重。

朱婷没有选择退役。

她重新回到了训练场,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练起。

以前靠身体天赋和爆发力打球,现在她开始研究技术细节,琢磨怎么用更聪明的方式得分。

拦网脚步怎么移动最省力,一传怎么调整角度最准确,后排防守怎么判断落点最及时,每一个环节她都反复练习上千次。

这个过程没有人看得到。

没有镜头,没有掌声,没有鲜花。

朱婷就像当年那个在周口体校训练的小姑娘一样,默默地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她不再追求每一个球都要扣死对手,而是学会了用技巧和智慧去打球。

30岁的"逆生长"

2025年全运会,朱婷带领河南女排亮相。

第一场比赛,很多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想看看这个曾经的天才球员还剩下几分实力。

比赛一开始,所有人都惊呆了。

场上的朱婷完全判若两人。

进攻依然犀利,扣球依然势大力沉,不同的是她的打法变得更加聪明了。

该扣杀的时候绝不手软,该吊球的时候轻巧灵活,该打调整攻的时候耐心冷静。

防守端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传稳健,拦网到位,后排防守积极主动。

朱婷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攻防转换游刃有余。

河南女排连赢五场,朱婷场场都是队内得分王,关键分也全靠她来解决。

更难得的是,她的失误率控制得非常好,技术统计的各项数据都相当完美。

解说员在直播中感叹:"这哪里像一个30岁的老将,分明就是巅峰状态啊!"

全运会赛场边,郎平坐在观众席上看完了朱婷的比赛。

赛后有记者问她怎么评价朱婷现在的状态,郎平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了一句:"我没想到她能做到这一步。"

这句话从郎平嘴里说出来,分量有多重不言而喻。

她用实力说话

30岁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基本上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

身体机能下降,反应速度变慢,伤病也越来越多,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违背。

朱婷偏偏就打破了这个规律。

她没有靠天赋吃老本,而是通过刻苦训练和技术打磨,让自己脱胎换骨。

以前的朱婷是靠身体打球,现在的朱婷是靠脑子打球。

这种转变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那些曾经质疑她、嘲讽她、攻击她的人,现在都闭上了嘴巴。

体坛这么多年,天才球员见过太多。

有的人年轻时光芒万丈,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有的人拿了冠军就飘飘然,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拼劲。

朱婷不一样,她经历了巅峰,也跌入过谷底,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了起来。

这种韧性,这种不服输的劲儿,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全运会的赛场上,朱婷用一场又一场完美的表现,证明了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她让那些质疑她的人闭嘴,让那些看衰她的人打脸,也让整个体坛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职业精神。

郎平当年说她是三十年一遇的天才,现在看来,这个评价一点都不夸张。

结语

朱婷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来不会跌倒,而是跌倒了还能爬起来。

从农村女孩到奥运冠军,从巅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重生,朱婷用了十几年时间走完了这条路。

30岁的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暴力扣杀的小姑娘,而是变成了技术全面、攻防兼备的世界级球星。

她没有被年龄击败,没有被伤病击败,更没有被那些恶毒的谣言击败。

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朱婷给我们上的最好一课。

信息来源: 中国排球协会官方记录 2013年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官方数据 2014年女排世锦赛技术统计 2015年女排世界杯赛事报告 2016年里约奥运会官方统计数据 2025年全国运动会女子排球赛事记录 《中国女排发展史》(中国体育出版社,2024年) 河南省体育局官方资料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