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50年代,北京小儿腺病毒肺炎流行,“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刘弼臣用中医力挽狂澜,35例肺炎患儿无一例死亡。从此“京城小儿王”的名号传遍全国。如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小儿抽动障碍、哮喘、情志病等领域,“臣字门”儿科的学术思想仍在造福儿童。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小儿腺病毒肺炎流行,“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刘弼臣用中医力挽狂澜,35例肺炎患儿无一例死亡。从此“京城小儿王”的名号传遍全国。如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小儿抽动障碍、哮喘、情志病等领域,“臣字门”儿科的学术思想仍在造福儿童。
“臣字门”儿科形成于清朝中期,创始人朱良臣以“臣”字命名学派,传承至今逾200年,在中医儿科领域独树一帜。
“中青年医师要以刘弼臣教授为榜样,秉承‘仁心仁术,弼志弥坚’的精神,深耕临床,传承创新,为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儿童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弼臣的学术精神与医者风范,必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刘弼臣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臣字门学术流派经验传承报告会上,“臣字门”儿科第六代嫡系传人、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徐荣谦说。
疗效是永葆生命力的基石
“医小儿者,当庇天下孩童安。疗效,是‘臣字门’儿科传承至今永葆生命力的基石。”徐荣谦道出了“臣字门”儿科传承两百余年的关键核心。
他讲述了刘弼臣当年以疗效征服儿科界的故事。当年,一位患有小儿腺病毒肺炎的危重患儿,曾3次呼吸暂停,刘弼臣在人工呼吸、输血、吸氧的同时,用大剂量人参煎汤鼻饲,以益气固脱,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后患儿又现肢体抽搐,二目失明不能视物。他分析辨证,遂以缓肝理脾汤加减治之,叠进28剂而愈,无任何后遗疾患。
近年来,儿童情志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主要以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自闭症、夜惊、焦虑症、学习障碍等较为多见。但儿童的神经系统、心理认知尚未发育完善,常规的西药治疗、心理治疗均受到很大限制,故诸多患儿家长转而求治中医。
“臣字门”儿科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理念。在治疗方法上,较多采用外治法,点、涂、敷、洗、搐、捏、摩,能起到应急、辅助和缩短疗程的作用,确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202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童抽动症专病门诊开诊,这正是面对新时代儿科疾病谱变化,以疗效回应社会需求的生动实践。
“‘臣字门’儿科2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以疗效书写的历史。从刘弼臣先生力挽狂澜,到今天专病门诊应对新挑战,其核心都是在用实实在在的临床效果说话。疗效是学术创新的引擎,坚守住疗效,古老的智慧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勇说。
现代科技激活流派传承动能
与时俱进,是激活儿科流派在新时代传承的钥匙。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存志表示,刘弼臣的学术思想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要结合现代技术,进一步系统整理深入挖掘其学术思想的精华,将其宝贵的学术经验转化为推动中医儿科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樊新荣表示,可以试着从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推动“臣字门”宝库经验数据化,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刘弼臣的医案、方药、辨证思路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转化为可共享、可学习、可运用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二探索机制现代化,对于其治疗小儿肺炎、抽动症等疾病的特色方药,运用现代药理学等技术深入研究效用机制,也为研发符合相应标准的成果奠定基础。三是实现传承精准化,可以尝试构建临床、科研、实践传承平台,将跟师学习、临床数据和疗效评价相结合,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臣字门”传人更好地运用其辨证、逻辑、思维,让传承更加高效。
“致敬刘弼臣先生,不能仅停留在缅怀层面,更应将他的精神作为创新原动力,启发新思维,真正把其临床经验的智慧结晶,赋予传承鲜明的时代元素,做到与时俱进,这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探讨。唯有让传承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相融、与时代共进,我们才能向世界讲好一个关乎儿童生命健康的精彩故事。”北京市惠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惠鲁生说。
徐荣谦表示,当代儿童面临过敏性疾病、生长发育、行为心理(如多动症、抽动症)等新挑战。挖掘“臣字门”学术思想,就需要用其理论内核去分析和解决这些现代高发疾病,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基层带教让传承薪火生生不息
流派传承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刘弼臣曾说:“继承是为了发展,光学是不行的,必须有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中医之所以有生命力,名家辈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不能只学一家,不能闭关自大,要广泛吸取别人的好经验,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医才能发展。”因此,经他带教的学生,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徐荣谦也秉承师门这一教诲,自开山授业以来,已培育第七代与第八代传人三百余名,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医儿科传承网络。
今年3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办的“臣字门学术流派”文化节在北京召开。4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优秀中医药人员,拜徐荣谦为师。
“深入基层带教,是将流派学术的种子播撒到最需要土壤的关键之举。流派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与传播。基层是儿科诊疗的主战场,绝大多数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都在这里首诊。通过带教基层医生,流派的学术思想、特色技法得以直接植入临床一线。这避免了流派技艺成为仅存于高端医院的‘殿堂绝学’,而是将其转化为在广阔基层生根发芽的种子,确保了流派学术影响的广度与持久活力。”徐荣谦说。
今年10月,刘弼臣学术思想研究会和五神辨证研究会成立,“臣字门”儿科传承步入新阶段。
“刘弼臣学术思想研究会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各方力量,系统开展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与创新应用工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与科研。五神辨证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对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中五神辨证理论的深入研究步入组织化、系统化的新轨道。”全国中医药儿童健康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继杰说。
未来,“臣字门”儿科将继续深化基层带教网络,夯实中医儿科的服务根基,让这一跨越200年的儿科智慧,持续护航儿童健康成长。(本报记者 徐婧)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