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领先世界,第一个徒弟为什么是朝鲜半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0 20:00 1

摘要: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出瓷器的国家,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尝试,东汉烧制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瓷器。也就是符合“胎质坚硬致密,粙层透明光泽”的要求。

提到瓷器,咱们绝对有话语权。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出瓷器的国家,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尝试,东汉烧制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瓷器。也就是符合“胎质坚硬致密,粙层透明光泽”的要求。

三国两晋南北朝,制瓷业迅速发展,这时的瓷器以浙江越窑为代表,除了碗碟等日用品,还能烧制出耳环、莲花台、辟邪图等精美图案。

隋唐,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以及著名的三彩瓷全都被烧制出来,并且随着丝绸之路销往全世界。

如今在全球13个国家70多个城市出土的大唐长沙窑瓷器,从纹路外形和数字上看,就是为了满足国外客户定制的外销产品,这证明早在唐朝,瓷器就有很多外国订单。

宋代“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其中汝窑被视为五大官窑之首,他们用玛瑙入釉做出了天青色釉面,把“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变成了艺术品。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日本的国宝“曜变天目茶碗”,就是汝窑烧制出来的。

元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登上历史舞台,青花瓷随着元帝国的脚步,在全世界收获惊艳的赞叹。

明清是古代中国瓷器技术的巅峰,“收藏不玩明清瓷,等于没入门”。据说有一位穆斯林统治者送给朱棣一些做工精美的玉碗,朱棣一个都没用。他说我们的瓷器深得朕心,不必破费了。

在元青花的基础上,鲜红釉、甜白釉、五彩、斗彩等瓷器在明代都粉墨登场。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亿港元的高价。

还有著名的清三代,康熙的雄浑、雍正的雅致、乾隆的瑰丽,全都是顶级国宝。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2010年在伦敦拍出了5.541亿人民币。

如此精美的瓷器,自然早就引起了周边国家甚至欧洲的注意,进而引发疯抢。

日本多位天皇都对中国瓷器爱不释手,每当载着大唐瓷器的船只靠岸,负责宫廷采办的人必定早已等在岸边,就为了把最精美的瓷器买下来给天皇带回去。

印度,痴迷于中国瓷器的莫卧儿帝国第四任皇帝贾汗吉尔珍藏了很多中国瓷器。有一个不小心被打破了,贾汗吉尔大为恼火,派出专员四处寻找。

经过多年努力,这名专员终于在波斯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又拼命劝说对方出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国王的任务。

波斯之所以有类似物品,是因为他们的国王阿巴斯大帝对中国瓷器同样痴狂,1611年,这位帝王在祭祖庙时修建了一座博物馆。

他把自己珍藏的上千件瓷器都放进去展览,每件瓷器底部都有他的印章。这方面和乾隆有点像,扣章狂魔。

在欧洲,中国瓷器同样是高攀不起的存在。如果谁能得到一个,会高兴到睡不着觉。

供不应求,谁能弄到中国瓷器,谁就是最炙手可热的商人。但是从陆地运输太麻烦了,瓷器易碎,最合适的方法是走水路。

为了能得到大量的中国瓷器,1517年,葡萄牙商队绕过好望角来到广州港,这标志着欧洲开始直接与中国展开贸易交往。

《葡萄牙王国记述》记载,葡萄牙王室都对中国瓷器赞不绝口,称它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比金银和水晶都要珍贵。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贵族都以拥有一件中国瓷器为荣。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也特别喜欢收藏中国瓷器,还热衷于给瓷器外部镶金带银,或者加上金属外框。看着确实安全了,但挺俗气的。

收藏中国瓷器数量最多的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他拥有35098件瓷器,为了保存好这些珍品,他购买了一座官邸摆放。

他还做过一件很疯狂的事情,1717年,他用600名骑士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手中换了127件康熙年间的外销瓷。

瓷器无论多么精美也是物品,骑士是人,还是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精英骑士,这是国家财产。但是,奥古斯特二世为了瓷器,就这么把600名骑士送人了,这简直是玩物丧志的典型。

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如此受欢迎,一直价位很高供不应求,那么这些喜欢中国瓷器的国家,就没有想过自己烧制么?

肯定早就想自己来,不能被国外卡脖子。但是要烧制出与中国同等质量的瓷器,太难了。

中国瓷器最先传入的国家可能是朝鲜半岛,所以最先尝试制瓷的国家也是他们。

在中国汉唐时期,朝鲜半岛存在三个国家,百济、新罗和加耶,这是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其中百济和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现在的南韩。

目前,在首尔的风纳土城,忠清南道的公州市、扶余郡等地,都出土了大量中国瓷器。在风纳土城及其附近的高等级墓群中,还发现了单色釉陶器,这是西晋烧制的。

前面说了,我们在东汉烧制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瓷器。东汉之后,三国西晋,大约也就是一两百年的时间,瓷器就传到了朝鲜半岛,可以说速度非常快。

从西晋开始,百济频繁派遣使臣到中国学习。咱们一直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大一统还是正在打仗,只要有外国使臣来都会好好招待,走时赠送一堆好东西。

瓷器,就这样传到了朝鲜半岛。传播路线是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或者从山东半岛出海,走海路。

瓷器到达朝鲜后,他们马上开始模仿。

百济熊津时期(475—538),扶余郡守里遗址发现了模仿中国青瓷虎子烧制的灰陶虎子,泗沘时期(538—660),出现了模仿六朝陶瓷烧造的铅釉陶器。

这段时间,对应中国的南北朝。从西晋到南北朝,还是一百多年的时间,朝鲜半岛就开始研究自己生产,可以说动手非常早。但是,模仿出来的都是陶器,瓷器一个都没成功。

不是他们不努力,烧制瓷器需要老师傅手把手教,不是只看成品就能研究出来的。配方、火候,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随便一个都能决定成败。

朝鲜半岛自己摸索了二三百年,一直不得要领。直到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张保皋。

张保皋是新罗人,唐宪宗时期来到唐朝,后来还参军了,在武宁军中当了一名小将。有一次无意中得知很多新罗人被卖到唐朝当奴隶,他就辞去官职,回新罗禀告这一情况。

新罗国王任命他为清海镇大使,带领上万人在沿海设防。据说,注意只是据说,这段时间张保皋从越窑窑场劫掠了很多烧瓷工到新罗,强迫他们传授烧瓷技术。

还有一种说法,说在中国晚唐,新罗王室派出使臣到吴越国沟通,希望可以外派一些技术人员到新罗指点他们烧制陶瓷。吴越国同意了新罗的请求,于是越窑的优秀工匠来到新罗,手把手教了一批徒弟。

宋代徐兢在宣和五年奉命出使高丽,后来写了一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这本书中说,“汝州新窑器及高丽青瓷,皆窃仿定器制度......其余则越州古秘色。”

现存的公元十世纪高丽青瓷,确实与越窑的产品很接近。他们应该是在越窑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瓷石原料,外加改良后的烧造技艺,创造出了享誉世界的高丽青瓷。

到了朝鲜李朝时期,因为世宗李裪酷爱白瓷,他们在全国设立了三个生产中心,朝鲜白瓷扬名海内外。

李朝的青花瓷也很有名气,他们最初以中国的回青为原料,但是回青太贵了,还是进口的,承担不起。

终于,15世纪晚期,在李朝本土发现了类似回青的颜料,他们的工匠马上开始尝试,又因时制宜改良了配方,烧制出了一批批成品。

不断精进后,18世纪,李朝青花瓷融入了朝鲜文化中的独特造型和纹样,成为了朝鲜瓷器的代表,并且被外界所称赞。

中国和朝鲜半岛都有了自己的瓷器,隔壁日本看着非常眼馋。他们一面从中国购买大量瓷器,一面自己研究创造。

在隋唐,日本大批留学生和僧人来到中国学习,有些人就把学习烧瓷当成了毕生的事业,但是失败了。他们总结经验,认为是没有深入到陶瓷生产基地,这才不得精髓。

于是南宋时,出身于日本陶匠世家的“藤四郎景正”跟随禅僧道元入宋,在浙江宁波学习建窑天目盏与龙泉青瓷技法。回到日本后结合本地陶土,成功烧制出日本最早的挂釉陶器。

但是,这依然属于陶器。一直到16世纪,日本和朝鲜爆发了文禄·庆长之战,就是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日本和朝鲜打仗,与烧制瓷器有什么关系?欧洲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掌握烧瓷技术的?下期再聊。

来源:大力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