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回来了,但没人敢信,它靠AI翻身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06:55 1

摘要:2025年9月10日那天,甲骨文公司宣布和OpenAI签下一笔三千亿的合同,消息传出后股价很快上涨,老板埃里森几乎成为世界首富,这件事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就在几年前,中国公司把甲骨文业务赶出市场,现在全球最热门的AI企业却主动找上门来,要购买他们的数据库和云服

2025年9月10日那天,甲骨文公司宣布和OpenAI签下一笔三千亿的合同,消息传出后股价很快上涨,老板埃里森几乎成为世界首富,这件事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就在几年前,中国公司把甲骨文业务赶出市场,现在全球最热门的AI企业却主动找上门来,要购买他们的数据库和云服务设施,很多人想不通,一家曾被市场放弃的企业,怎么又变得这么受欢迎。

这件事要从头说起,1989年甲骨文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像样的数据库产品,银行、电信和政府系统都依赖他们家的Oracle数据库来运行,甲骨文的收费方式很强势,购买软件要付钱,每年还得交22%的技术服务费,不续费就中断服务,那时候国内技术跟不上,企业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接受这种模式,甲骨文凭借这一策略在中国市场赚了很多钱,公司市值还一度超过微软。

他们确实有些傲慢,公司高管全是外国人,中国工程师再努力也升不上去,埃里森自己也说过,核心岗位不能给非美国人,其他公司像微软、谷歌都会找本地人管理市场,他们却反过来做,更离谱的是,2008年到2015年,埃里森公开说云计算是骗人的,结果AWS和Azure早就开始做了,甲骨文还在卖老一套的硬件授权,等到反应过来,市场已经被抢光了。

中国这边也在积极行动,2009年阿里巴巴推出“双11”活动时发现Oracle数据库无法支撑高流量,于是自主研发了名为OceanBase的数据库系统,其性能甚至超过了Oracle,华为也跟进推出了高斯数据库和昇腾AI芯片,同时在国家政策推动下,2014年《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国产替代成为明确要求,甲骨文在中国的运营逐渐困难,分别在2013年和2019年经历两次大规模裁员,连研发中心也关闭,中国籍员工几乎全部被裁撤。

但没想到AI时代来了,甲骨文反而捡了个便宜,OpenAI需要的是稳定、安全、能处理大量数据的系统,而甲骨文的Exadata正好是唯一通过金融级别认证的数据库,他们没去争公有云市场,而是专心做企业私有部署这块,刚好卡在AI训练的数据基础位置上,那3000亿订单其实不是买云服务,是在买AI时代的重型装备,微软和谷歌吃的是大块肉,甲骨文啃的是骨头,可骨头里也有油水。

埃里森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喜欢玩帆船,还会开私人飞机,经常想着收购别的公司,比如SAP和Salesforce,他说云计算只是炒作,但很快就转向投资AI基础设施,他不太看重中国人才,但他最早赚钱其实是靠中国市场,2024年传出OpenAI和微软闹翻的消息后,很多大公司开始寻找非微软的底层方案,甲骨文这种老牌企业反而变得抢手起来。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觉得这件事不太真实,一个被中国市场淘汰的公司,居然能在AI时代重新站稳脚跟,但仔细想想,技术这东西,有时候不是看谁更新,而是看谁更稳,甲骨文没赶上互联网那波热潮,可它在企业数据库方面的积累,到现在还是没人能完全替代,AI再热门,也得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现在回头看甲骨文这三十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它从垄断市场到被淘汰出局,再因为人工智能重新回到舞台,这家公司本身没有改变,是世界在变化,当别人都忙着追逐新潮流时,甲骨文坚持做自己熟悉的业务,反而等来了新的机会,这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长期积累的技术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

来源:海鲸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