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边总有朋友吐槽:“为啥别人买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我一买就亏?”其实不是你选基眼光差,而是踩了“急性子”的坑——基金盈利的核心密码,藏在“持有时间”里,这就像种庄稼,哪能刚播种就盼着收割?
本文内容仅是发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身边总有朋友吐槽:“为啥别人买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我一买就亏?”其实不是你选基眼光差,而是踩了“急性子”的坑——基金盈利的核心密码,藏在“持有时间”里,这就像种庄稼,哪能刚播种就盼着收割?
基金赚钱靠的是长期复利,就像酿白酒,放得越久越香醇。你买的股票型基金,本质是持有一篮子优质公司股票,这些公司盈利不会一天暴涨,基金净值自然也得慢慢涨。
我表姐就是典型例子:2020年跟风买了只新能源基金,刚持有3个月亏了15%,急得连夜赎回,骂骂咧咧说基金都是骗局。结果她卖完不到半年,这只基金涨了60%。而我同事小王,2018年买入消费主题基金,期间经历过两次20%以上的回撤,却一直拿着没动,到2023年赎回时,年化收益高达18%,相当于白捡了一年工资。
短期来看,基金净值就像坐过山车,今天涨明天跌很正常,但把时间拉长到3-5年,A股牛熊交替的周期会抹平波动,优质基金的收益曲线只会一路向上。
很多基民总忍不住“低买高卖”,想着赚差价,结果却成了“追涨杀跌”。要知道,基金手续费不是小数目,申购费、赎回费加起来,频繁买卖一次就亏1%-2%,就像每次交易都被人剪一把羊毛,再高的收益也扛不住这么造。
我邻居张叔,去年一年换了8只基金,行情好时没赶上,行情差时全踩中,年底一算不仅没赚钱,还亏了手续费。反观我爸,2016年买了一只指数基金,平时根本不看净值,偶尔想起才瞄一眼,到2022年赎回时,收益翻了一倍多。
基金经理早就把行业研究、个股选择做到位了,你频繁操作反而会打乱节奏,就像厨师已经把菜下锅,你非要频繁翻炒,最后只会炒成“糊菜”。
不是所有基金都要抱到底,得看品种定持有时间,就像养不同的花,浇水频率不一样。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适合持有3年以上,它们就像大树,需要时间扎根生长;债券型基金风险低,持有1-2年最合适,堪比盆栽,短期就能见效果;而货币基金流动性强,随取随用,就像家里的零钱罐,不用长期持有。
我闺蜜买了只医疗主题基金,持有1年时亏了10%,但她知道医疗行业长期有潜力,硬是扛了两年,现在不仅回本,还赚了30%。要是她当初急着卖,可就真亏大了。
其实基金赚钱一点都不难,关键是守住“持有时间”这个核心。选一只优质基金,给它足够的时间发酵,别被短期波动吓倒,也别频繁操作瞎折腾,长期下来,收益自然会给你惊喜。毕竟,投资就像跑马拉松,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久。
来源:阿姐爱财有道
